方东荔
(莆田学院社科部 福建莆田 351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课堂的调查与思考
方东荔
(莆田学院社科部 福建莆田 351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课堂 调查 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决定了高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在大学生中牢固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而,高校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的现状,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笔者对莆田学院2008级大学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的必要性、学习目的、兴趣、教法、社会实践等12项内容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到有效问卷337份。对有效问卷的分析报告如下。
1.1 大多数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中的作用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时,认为“必要”的学生是63%,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持认可态度的。同时有40%的学生认为这是有助于大学生“四有”人才的培养的,可见,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对学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1.2 学生个体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目的影响对课程目标的评价 在问及“是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兴趣”时,48%的学生回答“肯定”。对于学习目的,有59%的学生希望能学到实用性的知识。而对教学目标的评价中,6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23%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这表明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目的及课程目标的评价与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联。
1.3 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教师有着较高期待 60%的学生肯定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学生希望老师是有着较高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长者。这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优秀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1.4 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多样化和具有实效性
51%的学生反对教学内容的生搬硬套,纯理论的说教,希望能多结合时势有实用性,同时要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说明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活跃、求新求变,另一方面学生又比较功利化、重视实惠。
1.5 大多数学生认同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62%学生对这一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认为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只有3.8%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理论教学,这表明纯理论教学不受学生的欢迎。
1.6 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操作不满意 6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社会实践的学时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并积极肯定社会实践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但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对社会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难以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组织学生去企业、纪念馆、名胜古迹等观摩学习并形成常规。
2.1 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当前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为:①因为信息时代,教师已不再占有信息资源的绝对优势,网络、媒体等资讯的发达,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信息的对称性使教师的话语权受到质疑。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弱化乃至消失。受社会的一些负面消息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不检点行为和不良习惯使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降低,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心。这些都削弱了教师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课堂中的作用。
2.2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受到学生肯定的,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改进。有些教师囿于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理论性内容讲授的过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深刻的体会;有的教师阅历尚浅,不能给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从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使部分学生质疑教师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信度;有的教师虽然上课生动、有趣,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不够;有的教师由于个性使然,表情严肃,与学生的沟通较少,难以达到良好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
2.3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缺乏时效性 当今中国是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许多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被颠覆,“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与市场经济社会所引导的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产生冲突,受商品经济冲击的新生代青年,难以理性地选择“艰苦朴素”[3],所以当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当前的价值观念发生矛盾时,就难以产生共鸣;而诸如“以理服人”的传统教育方法也似乎缺乏有力的说服,没有针对性;因而教学效果也就缺乏“实用性”,难以产生感染力和向心力。
2.4 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及多元文化的影响 主体性意识指的是强调个人价值,突出表现自我。在当今主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特别是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获取的信息与教学内容相矛盾,或者认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自己未来的职业成就关系不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存在某种程度的抵触情绪和漠视,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就会弱化,反过来也影响教师,使教师感到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开展。
2.5 社会实践落实不到位 学校的社会实践学时由于学生面广,经费有限,主要是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任教师带领所授班级的学生代表外出参观调查,最终通过书写社会实践报告或体会来完成的。目前还未能实现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而组织大批的学生外出实践也存在安全风险。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难以拓展,教育面较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传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要求尚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我需要,这些都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
3.1 调整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师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重视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敢于探索。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发展理解力、判断力、独创精神,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4],引导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5]。一个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扎实的业务素养,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问卷调查显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人格魅力主要源于积极进取、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幽默风趣的素质和宽大无私的个性。千百年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做人楷模,才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磁力,吸引他们自觉接受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着重要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
3.3 优化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编排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体现这一学科知识和学术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答学生最关切的问题,解决学生最迫切的生活实际,顺应他们身心成长的规律,及时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和继承性,又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对未来有预测性和理想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摆脱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注重现实生活的生动体验,把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中的“宏大叙事”充分融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之中,使学生乐于主动接受。
3.4 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还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一线教师的创造性。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能否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局面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在“活”字上下功夫,认真钻研并积极探索教学艺术,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在教学上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促进,切实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交流的平台,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在互动、合作、探索、体验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评价教学、体验教学等来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淡漠态度转为想学、要学、会学。
3.5 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互联网的关系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容易表明心迹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网上聊天和讨论开展网络信息调研,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在分析研究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培育健康人格,进而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同时用系统的思路整合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容量大、宣传面广、速度快、多媒体化等特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既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实效性。
3.6 延伸课堂到课外教学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的真正信仰,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起发散型思维模式和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社会实践能否落实好,关键有以下几点:①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的支持和保障。②学校要建立常规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聘请各个行业的校外辅导员组织小团体的参观访问,通过校外辅导员讲解亲身经历的心得体会来教育影响学生,并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④建立社会实践的有效评价体系,营造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
[1] 张国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12-26
[2] 崔华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8,(12)
[3] 刘秀兰.“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指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2):99
[4] 张 雷.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6,(10)
[5] 张 雷,葛东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通化师范法学院学报,2007,28(11):106
(2010-06-02 收稿)(陈 迁 编辑)
G 420
A
1008-6633(2010)05-7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