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的《耶稣传》被认为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著作。[1]655它在欧洲传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向现代形态转化过程中起到了转折性作用。它所引发的重要影响还波及人类学、宗教学等领域。但是我国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研究中,由于历史和资料的原因却往往忽视这部先驱性的著作。还《耶稣传》本来的历史地位,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现代理论尤其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
西方独特的文化发展在中世纪形成了基督教神学与哲学合一的形态,正如黑格尔所说“经院哲学本质上就是神学,而这个神学直接地就是哲学。”[2]279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也是神学家。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扩张,传统基督教神学成为欧洲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基督教神学将现实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神圣世界由跟随耶稣的指引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世俗世界由经不住欲望诱惑按照肉体生活的堕落无望的人组成。如同宣扬灵魂对肉体的绝对至上性,传统基督教神学宣扬神圣世界对世俗世界的绝对至上性。教会自称是神圣世界在现世的代表,在世俗世界享有神圣权威性,牢牢压制、控制着人们的世俗生活。中世纪欧洲独特的文化不但决定了欧洲哲学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前欧洲哲学的发展总是同宗教思想的演化融合在一起的,而且决定了欧洲哲学的发展必须走宗教批判的道路,以此摆脱神圣世界对世俗世界的束缚。
随着教会在世俗世界的节节胜利,教会日益被卷入到世俗利益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而对拯救灵魂的崇高使命却越来越不关注。已是世俗世界中罪魁祸首的教会还是以神圣权威的面目蒙上伪善的面纱任性妄为,这激起了众人的强烈不满。13世纪前后城市经济与王权政治逐渐强盛,在教权与王权的较量中教皇与教会的权威开始衰落。“神秘的神的光照”开始黯淡,人们发现了此世的人以及人的世界的美好。一大批人文主义者以复兴“重视人性之美”的古典文化为名发起了一场肯定世俗人生和感性幸福,揭露基督教会虚伪与专制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中人们发现了新的人和世界,自此神圣世界开始现实化。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很快传到了西欧其它国家。新世纪的新思想在意大利引起了人们对现世幸福和个人主义的狂热,而在冷静、内敛的德意志人那里却促成了宗教改革,使德意志人向着内心虔诚、关注公德的方向发展。世俗工作成为神圣“天职”,辛勤工作并取得事业的成功成为“神圣的荣耀”。改革教会的呼吁出乎预料地演化成为分裂教会的革命。其后的宗教战争中诞生了一批世俗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的民族国家。宗教改革迈出了神圣世界现实化的一大步,然而神圣世界的神圣权威性和理论权威性仍然岿然不动。近代哲学家们以理性为武器通过上帝自然化、人本化逐渐揭开神圣世界的神秘面纱,为世俗生活的合法性寻找合理依据。但是近代哲学家们激进的思想以其晦涩的形式没能大范围地激起广大基督徒的认同。绝大多数基督徒仍因神迹而对神圣世界深信不疑,以至于神迹成为神圣世界最坚固的堡垒。宗教批判沿着理性的道路在黑格尔那里已经达到了顶峰。黑格尔将绝对精神比作上帝,将上帝泛化于世俗世界中,同时将神圣世界泛化于世俗世界之中。然而绝对精神继续以神圣权威的形式遮蔽着世俗世界。更进一步推进宗教批判,颠覆神圣世界、指出我们只有一个世界——现实世界将是哲学亟待完成的任务。这一任务是由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于1835年发表《耶稣传》来完成的。
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1808-1874)出生于德意志符腾堡王国的商人家庭。传统基督教神学的系统教育没有扼杀他心灵的自由,在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认真思考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传统基督教神学将信仰与神迹紧紧维系在一起是错误的,因神迹而信仰已成为他那个时代新教的弊端;以神迹为堡垒的神圣世界是非历史的,因而是不存在的;现代文明要求我们的信仰有更坚实的符合人性和历史规律的基础。作为神父、教师他不能宣讲他的神学思想,甚至以论文形式发表他的思想也不能实现。不得已,他写出了一本书集中阐述自己的神学思想。这就是他于1835年发表的《耶稣传》。
神人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会对他所作的传记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源源不绝。教会撰写的《耶稣传》充当了《圣经》的注释。施特劳斯在《耶稣传》中首先指出前人写作的《耶稣传》都归于失败的共同原因就在于所有作者仍然承认福音书的历史真实性,而把那些神迹当作事实,是与科学相矛盾的。施特劳斯认为真正彻底的理性主义的解读福音书的方法是历史批判。施特劳斯进行历史批判的武器是神话解释。施特劳斯把无意识地虚构的神迹称作神话:“只要这些虚构一经获得人们的信仰并进入到民众或宗教流派的传说中,当然就可以称它们为神话……凡宗教团体认为其神圣起源的组成部分是它的全体成员的感情和概念的绝对表现的每一非历史的故事,都是一种神话。”[3]222在《耶稣传》中,施特劳斯说:“笔者把神话概念运用于耶稣生平的全部历史之中,在每一部分里面去辨识神话或神话性的润饰之处,不仅把耶稣幼年时期,而且把他的社会生活之中的奇异事件,不仅把施于耶稣的,而且把他所造成的神迹都归于神话的范畴之下。”[4]349在挨个检验每个福音书神迹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总是指出除去神话部分后还存留的具有历史性的东西。他希望经过考察将神迹与“历史的耶稣”的真实生平区分开来。结果却是发现“原来福音书中所表现的被认为是真实的基督没有了,剩下来的仅仅是对于他的一个较晚时期的想象。耶稣生平真实情况的可信细节消失了,福音书故事大部分变成了同时代人对于弥赛亚观念的传奇性沉积物。”[3]52非历史事件的混入四部福音书使原有的真实的历史面目全非。福音书不是耶稣历史的权威资料。人们从福音书中了解的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运用弥赛亚观念整理过的历史。
施特劳斯不是神话解释的实际的原初发起人,他却是第一个把神话解释应用到整部新约《圣经》中并引发深远影响的人。施特劳斯认为明星指引东方博士、山上变像和以饼饱众之类的故事是不可能被设想为自然事件的,应当把它们当作神话看待。神话是原始人类表达观念的一种必要的原始形式。那些发明神迹的人不是骗子、傻子,而是忠诚的、聪慧的人。他们沉迷于他们时代的文化形式之中。当他们讲述那些神迹时他们没有任何不诚实的感觉。他们相信:由于旧约《圣经》中预言了它们,所以这些神迹应该是真的。这些神迹不久就被他们的小圈子接受了,先是少数人,后来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耶稣能行神迹。通过神话解释,施特劳斯把关于耶稣基督的一切超自然的神迹都归结为早期基督教团体的无意识的神话思维的创作;福音书从此不被激进份子解释为不诚实的欺骗和轻信的愚蠢,而是原始基督教团体无意识创作的作品;剥除基督教神秘的神话外衣,其结果必然是发现“历史的耶稣”只是一个凡人,充其量只能是一个道德教师。耶稣基督只是现实的人类意识的反映,只是人类整体的一个代表;宗教不是外在于人、强加于人的力量,而是人类满足自身情感需要的创造物;救赎出现于人类的内心生活中。施特劳斯实际上已经指出:宗教是现实世界的人类的创造物。人类创造了耶稣,不是耶稣(上帝)创造了人类。自此,传统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圣世界开始崩溃了,人类只有一个世界——现实世界。
《耶稣传》彻底揭除了基督教神学宣扬的神圣世界的神秘性、权威性,揭示了神圣世界是现实的人类创造物。面对《耶稣传》的釜底抽薪,欧洲基督教神学为维护它的信仰必须对《耶稣传》有所应对。《耶稣传》为现代神学标明地基。《耶稣传》揭开了宗教的神圣面纱,使宗教、人类的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为宗教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耶稣传》揭示了人类只有一个世界,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实证主义的思潮开辟了专注现实世界、从事现实批判的道路。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是欧洲现代思想史上重要的先驱之作。
《耶稣传》迅速传遍全德意志。施特劳斯告诉人们:福音书充满神话,因而并不可信。《耶稣传》否定了耶稣作为精神领袖的神圣权威性,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基督教神学的信仰。而且按照施特劳斯的结论逻辑地推论下去必然会走到无神论。这本书在神学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不仅神学家们对他提出的问题持续不断地争论不已,而且在教堂、在每个乡村,施特劳斯的观点是所有宗教讨论的焦点。同时代的一位新约学者称“这本书是自路德《九十五条论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宗教文献。”[5]73
施特劳斯以仔细详尽的历史考察得出的结论在那些仍然坚信传统基督教信仰的人心中激起了惊讶和愤怒。但是愤怒之余人们发现施特劳斯恼人的结论是必须扪心自问、难以逃避的问题。《耶稣传》与其说是给人们一个结论不如说是提出了一大堆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1、关于“历史的耶稣”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有关耶稣的书,都是《耶稣传》的直接结果。以至于有学者指出:“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神学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6]3562、关于福音书的问题。施特劳斯对四部福音书尤其是对约翰福音书的历史真实性的否认,引发了对福音书历史价值的大辩论。神学界不得不深入探讨有关福音书的问题。3、关于人类历史、宗教的问题。施特劳斯确凿的证明已经否定了神迹的历史性,那么该接受耶稣是凡人?那么世界的起源、人类的历史、人的生活又该如何解释呢?失去了神圣的神的宗教可能吗?
施特劳斯使人们发现长期以来作为信仰基础的东西竟然是流沙,他的工作太具有破坏性了。卡尔·巴特曾经说过:D·F·施特劳斯代表着现代神学的坏良心,因为他“使神学家去面对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也许到今天,它也未曾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7]342。然而正是由于施特劳斯,人们被迫寻找新的基础去代替虚假的基础。如卡尔·巴特宣称:“适当的神学本身,正是从施特劳斯所解释的困难之处被人看见,而后遭到嘲笑的地方开始的!”[6]356《耶稣传》为现代神学标明了地基。正如A·施莱策尔指出的: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标明了这块地基,现在这块地基已为现代的批判性研究所占据。”[8]355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引人争议,它的历史批判方法却在现代基督教神学中广泛应用。利奇尔主义、“去神话运动”、图宾根学派的圣经批判运动都深受它的影响。
施特劳斯在英国的信徒查尔斯·亨尼斯于1838年发表《基督教起源》一书,此书把施特劳斯的批判原则和神话理论介绍到英语世界。1846年英国作家乔治·爱略特把《耶稣传》翻译出版,结果大为畅销。施特劳斯《耶稣传》的影响在更广阔的范围蔓延开来。
施特劳斯在揭示“历史的耶稣”真实面目的同时去除了基督教神学的神圣世界的神圣灵光,把基督教纳入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处于传统基督教信仰世界中的人们的宗教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耶稣传》为人们能够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科学地探究世俗世界中的基督教、宗教、人类的问题创造了十分必要的思想条件。《耶稣传》为宗教学、人类学等现代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认识基础。
《耶稣传》引发的对基督教起源以及神话问题的研究成为早期宗教学最为关注的焦点。鉴于《耶稣传》的历史批判方法已经为研究现实世界的方法作出杰出的示范,实证的方法在早期宗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人们认识到神圣的世界并不存在,人类只有一个世界,人类社会是一个活跃的能量系统的时候,对社会的科学研究就成为可能。社会学等各门现代理论发展起来。德国思想家艾柏林就指出各种现代理论的诞生与德意志宗教批判运动的联系:“各门人文科学在19世纪的兴起在时间上、并且很大程度上还在内容上与黑格尔左派和实证主义的宗教批判相互重叠。时至今日,这一点仍然部分地纠缠着它们。”[9]133倡导历史实证的《耶稣传》是德意志宗教批判的先锋。它对现代理论兴起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马克斯·韦伯就曾指出施特劳斯的开拓性成果被人们保留下来,“它们把先前业已存在的许多没解决的事情一扫而光,创造了一片透明景象。但是另一方面,从那以后,学问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轨道。”[10]25随着现代理论研究的发展,《耶稣传》对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重要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肯定。
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在哲学界同样引发了重大影响。恩格斯曾经评价:“《耶稣传》是第一部超出了正统黑格尔学说的著作。”施特劳斯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突破主要体现为施特劳斯把黑格尔哲学中作为实体兼主体的绝对精神变革为原始基督教团体——“现实的人类”的精神,迈出了由“抽象的绝对精神”向现实世界中的“现世的人”转化的关键性的一步。迈出这一步,宗教问题还原为尘世问题,把上帝还原为人。失去了神,当信仰不再依赖于历史时,对宗教如何认识?人将如何存在?人将往何处去?人类怎样才能获得解放?“现实的人的问题”成为哲学的焦点。《耶稣传》把人们引向了直接地关注现实世界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说:“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11]2
《耶稣传》在哲学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引发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在《耶稣传》的影响下,德意志的政治批判也很快发展起来。《耶稣传》的发表成为青年黑格尔派批判运动兴起的标志。马克思和思格斯也曾一度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批判运动。恩格斯正是在《耶稣传》的启发下转向青年黑格尔派的。《耶稣传》是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先锋,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必不可少的理论参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历史的人”诞生的逻辑前提。
《耶稣传》的宗教批判是西方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极少有一本书能够像《耶稣传》一样在众多的领域激起这样大的争议、这样大的影响。通过它,欧洲传统基督教神学宣扬了千百年的神圣世界遭到了毁灭性冲击。在此废墟上现代神学、宗教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现代理论发展起来。《耶稣传》是欧洲现代思想的重要的先驱之作。
参考文献:
[1]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资源开发中心.世界宗教全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M].贺 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德]施特劳斯.耶稣传:第1卷[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德]施特劳斯.经过批判考察的耶稣生平[M].伦敦, 1906.转引自[美]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5] 威廉·白尔德.新约研究史[M].Minneapolis:Fortress,1992.转引自[美]史蒂夫·威尔肯斯 帕杰特. 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二[M].刘 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美]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7] [德]卡尔·巴特.从卢梭到利奇尔[M].纽约,1959.转引自[美]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M]. 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8] [德]A·施莱策尔.关于历史上的耶稣之研究[M].转引自[美]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9] [德]艾柏林.神学研究[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 段 炼.马克斯·韦伯读什么书 [J].书屋,2005,(5).
[11] [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