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平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系统思维:把握循环经济活动的思维范式*
刘卫平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社会循环经济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具有系统运行的机制与特征。因此,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来正确指导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活动。即是说要构建我国的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必须坚持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开放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原则和有序调控性原则,从而推动我国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形态的有序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系统思维;则
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当代中国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而科学发展观从思维性质上来看属于科学的系统思维范式。系统思维观与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是一致的,或者说,它是唯物辩证法当代形态的思维表现。当代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系统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范式,它指导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正日益得以凸现。社会循环经济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具有系统运行的机制与特征。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来正确指导我国的社会循环经济活动。
一
关于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的具体本质及其特征,虽然学界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但从系统学意义来说,社会循环经济活动本质上可以说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即是说,它是一个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重复杂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一种以最少成本投入或成本节约来获得最大和最佳经济效益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与单纯局限于狭窄封闭的生产领域而不注重其生存环境依赖的传统经济活动模式不同,循环经济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一种以开放的姿态不断与其生存环境建构互动机制的社会化活动过程。或者说,对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的考察,必须超越传统的考察视界,而进入社会化系统的视域,对其进行经济与政治、自然与社会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把握。美国著名的经济社会学家N.J.斯梅尔塞在《经济与社会》中谈到经济社会学分析时指出,经济与社会变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研究,其中,“最有对照性的第三个层次是经济社会学家把经济的和其它社会类型的变素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种系统分析穿过具体的社会结构,研究那些体系之间的关系……经济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着”。[1](P4)因此,我们从现代经济方法论意义来说,完全有理由把社会循环经济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来把握,即把握社会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变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互动的整体关系。循环经济的“循环”从某种意义上又具有多个层次,既有微观的层次也有宏观层次;既有某种产品的具体生产活动的循环;也有某个企业整个经济过程的循环;同样也有地方区域性经济活动体系的循环;等等。但从系统意义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循环经济层次的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过程,都具有以下基本的系统运动特征与机制。
1.经济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性。这就是说,与传统社会的经济活动因素相比,循环经济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模式,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分工相对发达基础之上的。因此,它的构成因素更为细致、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不仅存在着纯经济的成分或物化资本、物化资源,更渗透着政治的和文化的等多重非经济或非自然物质的构成因素。例如,政治法律等制度安排、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等智力资源作为其内在地构成因素,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生成意义。特别是在未来以知识文化为主体构成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其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非自然的知识信息文化因素更占有着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循环经济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政治的经济、法治的经济、文化的经济或知识的经济等形态。这实际上也表明了循环经济活动系统自身构成因素的日益异质化——即政治化或文化知识化的复杂性特征,由此也就使其具有了自身更为复杂的运动机制。
2.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在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里,人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地是局限于封闭狭窄的时空领域,与其生存的外界环境依赖程度不是很高。而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开放性环境中进行的,它自身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征。这就是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日益与其政治文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彼此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开放性系统。当代社会的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说日益成为一种政治法制经济、文化知识经济、而且更是一种处在全球化视域中的外向型开放经济。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环境的存在,使得循环经济系统在其运行发展中不断获得多种环境资源的输入与支持,从而不断增强其运行发展的内部活力与生机。因此,开放性成为现代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条件或根据。
3.经济系统运行发展的整体有序性。现代社会的循环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相对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它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活动形态,是一个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相对于传统封闭的经济活动那种因结构松散、有机整合程度不高而造成内在资源消耗过大的特征不同,现代社会循环经济系统一方面因其内部诸因素是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力量而彼此紧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向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因处在开放性环境中因而能不断吸取其运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资源,从而不断被注入以降低其系统熵值增大的生机活力即负熵量,从而使其成为整体有序高效运行的经济活动系统。这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系统因其内在有机整合及其开放性活动而不断成为了一种资源低消耗、循环运行和高效增能的节约型经济形态。换言之,这种循环经济系统自身运行结构的整体有序性是导致其资源节约而效应增强的内在条件或机制。
上述表明,社会循环经济活动是一种具有系统运行特征与机制的高级复杂经济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对之进行科学地考察与把握。系统科学作为研究系统现象之共性的学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从系统科学中所提升出来的系统思维观上升到哲学的方法论层面,已成为了当代社会分析的重要思维范式。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总的说来具有以下基本的思维特点:
第一,思维的开放性。即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观首先是以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始终把对象或研究的问题置于系统的开放性视域中进行考察。开放性是任何事物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本质特性。开放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即把事物与其它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认识论维度。因为,考察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相互联系,本质上就是把这一事物置于开放性视域进行考察。因此,系统思维的开放性与形而上学思维观那种把对象与其它事物割裂开来而加以封闭孤立的研究方法是根本对立的。
第二,思维的整体性。这就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观是以整体性眼光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始终把对象或研究的问题置于系统的整体性视域来进行考察。任何事物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由其诸因素、诸方面或诸环节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与其它事物处在相互联系的整体过程之中。没有整体性就无法形成系统。系统的自身性质及其功能就是由自身系统整体性所内在赋予的。只有以事物的整体性眼光来把握事物,才能真正客观而全面地把握对象的真实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整体性思维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与形而上学那种把事物的相互联系割裂开来而加以片面理解的思维方法也是根本对立的。
第三,思维的复杂性。这就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范式是以系统的复杂性眼光来把握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总是把对象或问题置于系统的复杂性联系视域中来进行考察。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也就是处在极其复杂的非线性联系状态之中,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复杂性也是系统所必然具有的本质特性。因此,正是这种自身的非线性的复杂性内在地赋予了系统变化发展的内在活力及其运动机制。复杂性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深入而细致研究系统对象各种复杂的本质联系,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正确地把握系统变化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第四,思维的协调发展性。即是说,当代的系统思维观是以协调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研究问题的。或者说,它始终把对象置于各种因素或关系相互协调而变化发展的视域中进行考察。系统作为由各种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的复杂整体,总是处在相互协调状态中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事物系统是通过无序与有序对立统一的运动方式来发展的。无序是有序之源,而有序由是无序结果。事物系统从无序达到有序又是通过系统自身构成要素相互协调的运动来实现的。系统自身构成因素的相互协调性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性是系统得以运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系统维持自身有序发展的生存机制。协调发展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把握事物系统变化发展时,要注意协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促进事物全面而有序的发展。
以上也表明,系统思维范式作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内在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当代形态的具体思维表现。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维基础,对于我们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形成的重要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要求本质属于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上述内容也表明,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系统作为客观对象客体,要求我们主体必须以系统思维方法对之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的把握。具体说来,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来把握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
1.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开放性环境。就是说,要以开放性的思维眼光来把握和指导我们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的实践活动。或者说,它始终要把循环经济活动置于一个开放性视域来考察,不断完善它的开放性生存环境。如前所述,只有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过程中,循环经济系统才得以有序性运行和发展。因为,它只有从其开放过程中才能不断吸取环境资源,从而降低其熵值,增强其系统的负熵量,即增强自身系统有序和谐发展的内在活力。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发展系统,不仅与其自然环境存在着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同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也因为处在全球化视域而与其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在构建循环经济活动系统时,一方面要注意在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化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和再生其自然资源,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避免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为循环经济系统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自然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政治法律政策体系和文化智力的社会环境,提倡节能低耗、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的社会观念、营造节能高效的社会风尚,从而为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政治文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同时也要注意把国内的循环经济活动的建设与对外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有效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外向型经济,要做到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抵御全球经济危机过程中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总言之,通过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开放性环境,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经济建设的和谐关系,从而不断增强循环经济活动系统有序健康发展的活力。
2.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功能作用。即是说,构建循环经济系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不是脱离人而孤立进行的纯自然的盲目自在系统,而是由人参与其中并成为其重要构成因素的人与自然的复合型系统。从根本上来说,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自身发展需要的活动过程。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不仅如此,循环经济系统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形态那种单纯和过度依赖自然物质资源所不同,就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源因素特别是人的智力资源而运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因此,人不仅是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目的,更是其运行发展的内在主体力量或资源,或者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为了人和依靠人而运行发展的新型经济活动形态。在这种循环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不再因为环境的恶化与污染而遭异化、成为单纯的经济奴隶或单向度的经济动物和自身经济行为的牺牲品,而是通过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通过发挥人之主体的知识文化作用,在张扬人的主体力量过程中获得人之价值的自由肯定,从而使人与自身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物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在构建循环经济活动系统中,要抛弃过去那种单纯依赖自然物质资源的传统思维观念,而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发挥的新理念。或者说,在构建循环经济活动中所关注的发展主体不再是物,而是人。人才是生产力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能动性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因与目的时,片面强调了物的因素,坚持了以物为本的观念,把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解为单纯依赖于自然物质资源和自然环境支持,而忽视了作为根本动力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的智力资源的发挥。[2]不难理解,以这种片面的物本社会经济发展观来指导社会经济实践,必然会疯狂地掠夺自然环境、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从而从根本上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使人成为自身经济活动的异化物和牺牲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不断提高人民的知识文化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民活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我国人口大国建设为人才强国,从根本上培育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可持续性资源。
3.要坚持整体协调发展原则,不断强化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循环经济活动作为一个由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然与社会等多元因素所构成的新型复杂经济系统,它的构成部分及其整体的变化发展决不是绝对均衡的,而总是处在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非平衡态过程中。通过自身系统的非平衡态的无序过程来达到和实现自身系统的有序目标及其过程,这是事物复杂系统自身变化发展的特点。如前所述,保持自身系统的整体有序性,是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得以运行发展的内在条件。换句话讲,系循环经济统要达到自身的发展目标,必然要通过自身构成因素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途径。这种情形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系统通过无序来达到或实现有序的过程。而从其无序达到有序无疑是要通过其整体协调的方式才能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的循环经济系统,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研究其系统所包含的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方面的复杂关系;在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协调其矛盾关系、做到统筹兼顾,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系统的全面协调而持续发展。
4.要坚持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形成不同特色的区域经济循环系统。从全国经济布局来看,循环经济系统总会呈现为不同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态。即是说,不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资源、文化传统、行业分工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性质与特点的区域循环经济系统。这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循环经济系统总是具体的有差别的而不是抽象同一的。因此,各区域经济的循环系统并不是绝对均衡或整体划一的,它们的各自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我们在推进循环经济系统发展时,应该承认其具体发展形式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加以具体对待。对那些资源极为短缺领域要优先构建循环经济系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构建不同特色的循环经济系统。例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农业与工业之间等等,其具体差别是极其复杂的。应该依据不同的区域情况区别对待,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要优先构建高新技术经济循环系统,而在自然资源充足的西部地区,则要重点构建自然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总之,要正视区域经济循环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合理的循环经济结构,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5.要坚持发展的有序调控性原则,不断增强对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有序调控性。任何系统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序的规律过程。但包含着人之主体因素在内的事物系统,其发展变化却离不开其主体要素人的干预作用,即人作为主体因素的有序调控作用。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通过人的能动作用而实现其经济目标的过程。或者说,社会循环经济系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的现实表现,其系统运行发展的目标之实现离不开作为其主体因素的人的调控作用。循环经济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存在机制与特征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之主体力量的参与和调控。换句话说,没有人的自觉活动就根本无法形成社会的循环经济活动系统。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系统时,不能忽视人之主体的自觉调控作用,这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自觉调控意识,不断深化循环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认识;不断排除干扰、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其经济系统的各种要素的功能作用、优化其经济结构,从而不断促使我国社会循环经济活动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1] 苏图勋,刘小枫.社会理论的知识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 彭拥军,尹可珍.农村智力回流的若干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9,(6):78-83.
Instructs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Activity with the Scientific System Thought
LIU Wei-ping
(The Marxism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Party Institute,Shanghai 200233,China)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al process essentially is a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It has the mechan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movement.Therefore,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hould become a principle guiding our country’s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To construct our country’s social circulation economy,the system must persist in the open principle,the humanist independent principle and the w hol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The principles impel our country toward healthy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system thought;principle
F120.4
A
1008—1763(2010)02—0105—04
2009-1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维创新的认识论研究”(04BZX013)
刘卫平(1959—),男,湖南邵阳人,哲学博士,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自然哲学、系统哲学和思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