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外围理论与“3+5”城市群圈层发展模式设计*

2010-12-19 05:52张亚斌张敏敏
关键词:圈层经济圈城市群

张亚斌,张敏敏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中心外围理论与“3+5”城市群圈层发展模式设计*

张亚斌,张敏敏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湖南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城市圈层发展的中心外围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湖南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两型社会建设对城市群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3+5”城市群圈层发展的模式设计进行了分析。

中心外围理论;两型社会;“3+5”城市群;圈层发展

2007年冬,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临近的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使“3+5”城市群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当前湖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圈层发展理论

经济圈又称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一般定义为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其基本特征是高聚集、高能级、开放型。[1]

城市模型以冯·杜能的《孤立国》为起点,定义城市为制造业的聚集地,四周被农业腹地包围。他指出,“城市的大小及相互间距必须最有利于国计民生”。[2]孤立国全境的生产布局以城市为中心,在生产布局上形成许多有规则的、界限相当明显的同心圈。每个圈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一个地区成为制造业中心,而另一个地区成为农业外围,取决于较大的规模经济、较低的运输成本以及制造业在支出中较大的份额这三者的结合。城市的规模和城市间的距离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相对强度下在某一固定水平稳定下来。如果经济中有大量规模各异和运输成本不同的行业,经济将形成层级结构。[3]

国内外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一般经过了5个阶段:

第一,“强核”阶段:即中心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具体体现为人口激增、对地区或国际经济影响力加大;

第二,“外溢”阶段:核心城市规模太大,产生一股“外溢”力量,使城市郊区化;

第三,“布网”阶段:市郊不再是中心城市的附属,而是大都市经济圈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区;

第四,“整合”阶段:在内生力量驱动下,经济圈实现资源、产业、功能、管理等多方面整合;

第五,“耦合”阶段:都市经济圈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使若干经济圈相互重叠、渗透、融合,形成规模更大的都市经济带。[4]

“圈层”经济结构的演变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圈层”经济结构的演变形成过程[5]

二 “3+5”城市群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3+5”城市群发展现状

1.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长株潭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从表1可见,2008年,长株潭三市 GDP总量为4 565.24亿元,同比增长14.57%,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77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市占全省的GDP比重由2000年的32.25%上升到了2008年的40.92%。

表1 长株潭三市综合经济情况

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其中浏阳花炮产业呈典型的集群式发展。花炮产业是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培育的50大产业集群之一。浏阳花炮产业拥有企业900余家,从业人员30余万人,2007年销售额实现92.59亿元,创税8.39亿元。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花炮产业已成为浏阳的支柱产业。

长沙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有领军企业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以及远大空调等。以三一集团为例,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润40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湖南省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销售209亿元。

株洲以有色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支柱。城市轨道制造集群中有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九方制动设备有限公司、株洲车辆厂、株洲硬质合金厂等。

湘潭则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冶金为主体。[6]

这些产业集群显示出的较强活力,提高了长株潭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2.次级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湘中的娄底、湘南的衡阳是湖南的经济发展腹地。以益阳市为例, 2008年益阳市的第一、第二产业 GDP值分别比2007年增长8.2%和18.7%,增速为全省之首。岳阳石化、岳阳造纸、衡阳石化、衡阳盐化、娄底涟钢等在推进城市圈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带头作用。

(二)两型社会建设对“3+5”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湖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之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国家在湖南布局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机制、体制的探索,节约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过去国际上城市群发展中出现的对资源、能源的大量占用,以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定位是:一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二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农业的引领区;三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是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具体来说,两型社会对湖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如下的新要求:

第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将贯穿“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新型工业化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而实现这种转变,关键在于产业转型。一方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引擎;另一方面是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7]即要做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和统筹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强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农村的空间开发。[8]

第四,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长株潭地区要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通过经济辐射,将两型社会建设好的经验向“3+5”地区和全省推广,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提升。

三 “3+5”城市群圈层发展模式设计

根据中心外围理论,“3+5”城市群的发展分为五个具体阶段:

(一)“强核”阶段

都市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影响力与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影响力密切相关。

目前,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仍处于“强核”阶段。“强核”阶段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一般在二三百万到七八百万之间。2008年末,长沙市总人口为658.5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达300万,城镇化率达61.25%,已初步形成了“强核”阶段所需的人口规模。

表2 长沙城市化水平

“强核”阶段的发展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核心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把发展核心城市的经济作为“3+5”城市群建设在“强核”阶段的“第一要务”。

1.继续做强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2008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长沙工程机械行业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健、快速的增长态势。“湘军”制造的混凝土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80%,液压静力压桩机为70%,汽车起重机为30%,旋挖钻机为45%。

产业因集群而形成规模效应。长沙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若能在通用技术、配套资源、优化物流交通环境、净化竞争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合作,借助政府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对高级技工的培养,形成区域性交易场所,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将更好地发展。[9]

2.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走园区发展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经济与地理》中谈到,不论是在硅谷,还是在128号公路附近,一个关键的优势是存在一群有某种技术的人和迅速成长的公司。

长株潭地区集中了湖南绝大部分高校和90%以上的科研人员,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然而,园区虽然众多,实际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第一,湖南的科研力量未能与集群充分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介入的力度远远不够,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第二,高校教育机制有待改进。高校普遍对于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缺乏实践机会,造成教育与产业间的脱节。第三,人才外流也是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结合长株潭地区的实际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以公司的发展促进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带动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例如,山河智能就是中南大学教授创办,并以中南大学为技术合作单位的企业。

企业也可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避免发生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问题,避免人才的流失。例如,三一集团组建了三一机电技术学校,该校目前正在申报高职大专,并将在十年内组建三一大学,三一集团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圈的核心城市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费、低污染的特性,也正与两型社会产业发展目标相耦合。

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优势非常明显的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体坛周报、蓝猫红兔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创意品牌,呈现出以卡通动漫、影视传媒、文娱演艺和新闻出版为优势与特色的四大亮点。

但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资金和人才缺乏;产业布局太散,集群效应低,未能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通过创办创意产业园区,整合现有的动漫、游戏、传媒等企业,形成创作、产业开发、市场拓展、休闲观光一体化的产业链,集中优势将创意品牌做大做强。此外,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意产业也应予以大力扶持。

(二)“外溢”阶段

近年来,长沙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如交通拥挤、地价飞涨、环境污染等。汽车开始大规模步入家庭。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3+5”城市群正在向“外溢”阶段发展。在这个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郊区化将成为“外溢”的力量,带动城市群经济的发展。

“3+5”城市群的大型企业,如长沙的机械制造企业,株洲的有色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湘潭湘钢、岳阳的石化、造纸企业,衡阳的石化、盐化企业,娄底涟钢等都是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城市群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具体说来,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的结合,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消耗和排污监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提高这些产业的效率与竞争力。

城市郊区化方面,以长沙为例,长沙市五区城镇化率已达98.66%,三县一市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在“外溢”阶段,随着长沙将大河西列为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经济产业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将成为大河西区发展的综合指标,原本属于城郊的河西将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城区。

(三)“布网”阶段

建设城郊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枢纽、港口枢纽、能源供应、水资源供应、污水处理等等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长沙今年将动工兴建5条高速,里程超过去30年总和。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已经出台,地铁1号线、2号线都将开始动工,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城际干道项目、长株潭组合港和岳阳港等一批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隙对接”,促进“3+5”城市群的发展。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周围依次为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每个城市都将成为“3+5”城市群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区。

岳阳为湘北门户,在全国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排行榜中列第14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适宜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工业项目,将成为“3+5”城市群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岳阳石化行业是全市规模工业的重中之重,将立足于为其他地区生产和提供化工原料。

常德距离长株潭核心城市群较远,但其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良,水风光秀美。根据中心外围理论,常德可着重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农业和旅游业。

益阳处湘中偏北,洞庭湖滨,具有独特的苎麻资源、丰富的棉花资源和竹木资源,为纺织、竹木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食品、纺织、竹木加工等产业将是益阳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益阳将成为“3+5”城市群的轻工业中心。

娄底是全省最重要的煤炭基地,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同时,娄底是我省另一个钢铁生产基地,其下涟钢、冷钢都是重要的钢铁企业。娄底将成为以能源产业为主的湘中经济中心。

衡阳矿产资源丰富,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陶瓷原料、建筑材料以及辅助材料等矿藏,衡阳市机电产业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衡阳将成为湘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冶炼中心和机电制造业基地。

湖南将形成以“长株潭”地区为中心,辐射各卫星城市的经济发展圈层,如图2所示。

图2 湖南省“3+5”城市群圈层示意图

(四)“整合”阶段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大都市经济圈的全球竞争力成了本阶段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有效地整合“3+5”城市群经济圈的功能。通过制定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管理整合等政策,可有效促进货物、服务、人才、技术、资金的自由流动和相互补充,消除地域分割与资源禀赋的残缺,形成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提升整体竞争力。

为此,需要建立跨区域、日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机构,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提高资源的共享性,鼓励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

(五)“耦合”阶段

“耦合”阶段,不同经济圈之间的合理布局与专业化分工将降低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增加“圈层”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不同等级经济圈之间通过技术、产业转移与引进,将不符合本“圈层”经济区位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及时地向圈外转移,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圈之间的动态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协同升级。

“3+5”城市群南面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北面紧邻武汉都市经济圈,东面有长三角都市经济圈,是各经济带的结合部。各都市经济圈通过相互重叠、渗透、融合,将形成规模更大的都市经济带。

图3 产业转移与“圈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总的来说,各地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考虑,协同规划。应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实现地区间互补。提高整个经济圈的竞争能力。

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给湖南带来的使命与重托,我们要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和发展,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发挥长株潭地区增长极的作用,辐射“3+5”城市圈协同发展,使“3+5”城市圈在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 蒋晓岚,孔令刚.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的条件和路径——以合肥经济圈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8,(7):31-35.

[2] 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宋迎昌.国外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J].前线杂志, 2005,(11):45-47.

[5] 张亚斌,黄吉林,曾铮.城市群、“圈层”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6,(12):45-52.

[6] 高静.产业集群网络:长株潭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3-64.

[7] 沈建明.全面把握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涵[J].今日浙江, 2006,(17):10-11.

[8] 姜永生,范建双,宋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4):32-34.

[9] 龙钢跃,李杜,彭红丹.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崛起构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之都[N].长沙晚报,2007-08-27.

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 and the Circle Development Model Design of the‘3+5’Urban Agglomeration

ZHANG Ya-bin,ZHANG Min-m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The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 is approved to be the National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Society-building Integrated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n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re strategic tasks which Hunan is facing.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 analyzed the p 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nan Urban Agglomeration,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Two-oriented Society brings to the Urban Agglomeration,and the circle development model design of the‘3+5’Urban Agglomeration.

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two-oriented society;‘3+5’urban agglomeration;circle development

F290

A

1008—1763(2010)02—0156—05

2009-12-01

张亚斌(1965—),男,湖南临湘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圈层经济圈城市群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