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中医科 内蒙古 临河 015000)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是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占胃镜检查病例的 5.8%。80%的胸痛的患者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笔者应用自拟的旋覆代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取于赤峰市中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共 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0例,男 18例,女 22例,平均年龄 34岁。病程 2个月 ~6年,平均 26个月;对照组 36例,其中男 14例,女 22例,平均年龄 32岁,病程 4个月 ~6年,平均 27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旋覆代赭抑酸汤:旋复花 15克、人参 10克、生姜 25克、代赭石 20克、半夏 15克、大枣 30克、炙甘草 15克、乌贼骨 25克、煅瓦楞子 30克、白芨 15克。辨证加减:偏热者加黄连 10克,黄芩 10克,同时减去人参和生姜。胃胀甚者加枳实 15克、川楝子 10克。每日 1剂,水煎取汁 300毫升,3次/日,饭后服。对照组:奥美拉唑 20毫克,2次/日,口服,多潘立酮 10毫克/次,3次/日,口服。两组均服药 1个月,停药 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消失;食管 pH值及压力测定、内窥镜检查恢复正常;食管狭窄合并症消失;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钡餐及内窥镜检查病变改善;食管 pH值和压力均有改善。③有效:症状有改善。统计学检验采用 χ2检验。
观察组痊愈 28例,显效 10例,有效 2例。治愈率为 70%。对照组 36例,治愈 16例,显效 10例 ,有效 10例,治愈 率是53.3%。两组比较 χ2=4.07,P<0.05。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的“吐酸”“嘈杂”等病的范畴。吐酸又称泛酸,指胃中酸水上泛,可单独出现,也在多种胃病中兼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证治汇补◦吞酸》“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做酸者,酸之热也;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犯胃所致,因寒也多因脾胃虚弱,肝气以强,凌弱犯胃而成。但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复……唾吐清液。”就是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可导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胃失和降,也可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反流性食管炎多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而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①抗反流屏障功能不全,主要是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二是食管和胃形成的活瓣关闭不全或是丧失,三是膈肌的弹簧夹作用失灵,导致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而致反流。②食道黏膜抵抗力下降。③食管的推进蠕动减弱。④攻击因子增多,如高胃酸、高胃蛋白酶、高胆盐。可以看出,中西医在病因上是相同的。
旋覆代赭抑酸汤中,旋复花苦辛,降肺胃之逆气,并能消痞。赭石苦甘平,平肝降逆。半夏和干姜降气和胃化痰。人参、大枣、甘草补中和胃。白芨生肌止血,能促进炎症创面的修复。乌贼骨和煅瓦楞子均有制酸敛疮之功,其所含有的碳酸盐和镁盐有良好的中和胃酸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降逆和胃,抑酸调中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半夏因其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镇咳止吐作用。白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因为所含的胶状成分有关,这种胶状成分具有很好的粘附性能,可以贴附于创面,形成保护层,并且可以在炎症表面使末梢血管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修补作用。所以本方具有降逆止呕改善食道括约肌压力相对于胃内压力的增高,补中和胃来增强食道的廓清率,抑酸可以减少攻击因子。从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且促进食道炎组织的修复。因此,本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