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天津 宝坻 301800)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是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等制剂工艺,按一定比例制成,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配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患者直接服用的散剂或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剂型改革的一项科研成果,它是按照中医药传统的理论,尊重几千年来汤剂水煎的历史,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结合现代先进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水煎汤剂的有效成分,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发展与补充,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定、质量可控、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而受到广大中医药人士及患者的认可与关注,这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时代发展的急切需要,也是现代人对医疗质量的追求目标。
1.1 加工生产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执行统一的标准和工艺,质量稳定,并因其是单味药的深加工,可实现最优化生产,而且可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不断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量。每种药材需要的提取工艺和提取的条件各不相同,在规定的工艺条件下,可实现大批量生产,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饮片以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配方煎煮的方法。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根据单味中药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媒、合适的温度、恰当的时间、pH值等条件,提取有效成分,通过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供临床配方使用。批量制备过程比单方煎煮时药材浪费少,自然损耗低,有利于保护中药资源;同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可以做到有效控制,规范生产,从而提高质量。
1.2 实际使用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便,易于携带,具备西药口服制剂的优势特点。免煎中药配方颗粒调配更加简便,调配过程清洁卫生,没有调配中草药时的脏、乱、杂等现象,可避免传统中药手抓、秤称带来的分量误差,急诊患者也可以随取随服。还便于保管,即冲即服,从而避免了煎煮中药时所带来的麻烦以及煎煮过程中的各种难以精确掌握的技巧(先煎、后下、烊冲等)等问题。在剂型上改变了中药饮片的粗、大、黑形式,克服了传统中药口服量大的缺点,使用过程中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等优点。配方颗粒还可按规定剂量调配给患者直接服用,疗效好,剂量灵活,可随症增减[1]。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发展,可多途径用药,如冲服、冲洗、调成糊外敷、药浴等。
1.3 质量控制方面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制备过程遵循一定的工艺条件,有利于质量控制。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从原药材的产地、质量、运输、贮存等都有一套严格管理规定,对每一种药材根据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制定科学的提取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检测方法。质量控制上,可采用对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控制,对有效成分不明的,除通用指标外,还可采用指纹图谱的方法进行监控。药效成分稳定、全成分提取,有利于中药质量规范化、标准化[2]。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有助于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推动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1.4 贮存保管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或瓶装,不仅清洁、卫生,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具有防霉、防蛀、防潮、质量稳定的特点,易于保管,克服了中药饮片贮藏、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吸潮、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3]。
2.1 “合煎”与“分煎”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在传统中药饮片使用“合煎”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增强疗效、解毒和缓和药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而国内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由于是单味提取,故存在这方面的不足。①中药“合煎”能改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影响药物的疗效。有关研究显示,糊化淀粉对芦丁、槲皮素等酚性药物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另对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四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水煎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 97.4%,而四味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 64.3%。②中药共煎能改变药物的口感。传统煎剂黄连、黄柏与大黄、甘草合用能改变小蘖碱型生物碱的苦味。而免煎饮片的同类药物混合,苦味无明显改变。③中药“合煎”能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强其疗效。实验证明,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共煎”的“四逆汤”中,尽管干姜、甘草无强心作用,却于配伍后强心作用增强持久,毒性下降,而口服附子的毒性比“四逆汤”大 10倍。因此,“配方颗粒”简单混合后的临床药效,肯定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
2.2 按目前情况矿物类药和胶类药提取制成颗粒比较困难如龙骨、牡砺等及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均为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低,故提取出的稠膏极少,制成颗粒需加入大量的辅料。象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材含胶元性有致成分和高分子赋形剂,故制成颗粒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吸潮结块。
2.3 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推广应用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技术含量高。除了在提取过程中根据不同饮片有效成分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溶剂外,还需设计合理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干燥、成型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中药配方颗粒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中成药,这样中药配方颗粒的成本比中药饮片高出不少。故目前市场上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约为中药饮片的 2倍左右,而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比传统饮片略高的价格。所以价格偏高成了中药配方颗粒必须解决的问题。
2.4 包装规格固定,有时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中医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故遣方用药时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的轻重用药及用量均有所不同。而国内生产的包装规格大多为6g、10g、15g,这对辩证加减的应用会造成困难,尤其无法满足儿童临床用药需要。
林海清[4]等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进行了对比,对元胡止痛方抑制醋酸致小鼠疼痛实验。王奎兴[5]等对复方二妙散方改善大鼠足跖蛋清致肿的实验,结果均表明传统汤剂疗效明显好于中药配方颗粒。江苏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以生脉饮、加味生化汤、葛根芩连汤、藿香正气散等 10个经典方为研究对象,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单位开展的合煎与分煎的药效学比较试验表明,各个处方分煎与合煎均有明显疗效;两者药效学作用相近,无明显差异;甚至在有些药效学指标方面,中药配方颗粒要优于饮片。临床应用方面,利用中药配方颗粒辨证治疗各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与相应饮片汤剂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复方合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由于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酸碱中和成盐、重排、酯水解、苷类等的糖链水解、聚合、缩合、氧化、消除、变性等化学反应,汤剂是水溶出的多种成分的复杂体系,中药配伍合煎使各种药味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实现减毒增效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药配方颗粒应该是“以传统经方配方颗粒为基础,用单味配方颗粒进行调剂的新的中药服药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经方配方颗粒品种的研究和生产,既兼顾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需要和复方合煎的特点,又避免了饮片进行调剂时的缺点,丰富了产品品种。
基于中药配方颗粒跟传统的汤剂相比优点很多,虽然还存在不足,不少药企和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还是表示了认同。他们认为,颗粒剂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化工艺“全成分”提取而成。具有传统饮片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时还具有“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特点。而且还携带服用方便,便于医院调剂,便于中药生产实现产业化,是对传统中药汤剂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传统中药饮片不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需求,也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国内最早作为生产试点的广东一方制药专门研制和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已达到 590种,产品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去年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年销售额达到了 1.2亿元,并且其中的 30%用于出口。而去年才开始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北京首创大地药业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也已有8年,并在一开始生产时就达到了 412个品种,期间在研发、工艺、设备和厂房等方面投入了 1.2亿元。不菲的投入显示了他们看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良好市场前景。中药配方颗粒在日本、韩国发展迅速,已纳入日、韩等国家及地区的医疗保险用药范围。我国已有 30多个省市 400多家知名中医院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据周超凡认为,只要中药配方颗粒统一的质量标准建立起来,并逐步纳入医保目录,那么它的临床使用就会扩大,国内市场就会增长。而标准的统一对于出口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汤剂的一个改革,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探讨改进:①质量标准并未统一,中药配方颗粒没有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范围之内,不属于国家医保药物,这些妨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进一步推广使用;②继续深入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共煎汤药的临床药效进行比较,对颗粒的成分、药理、药效、临床疗效等和原药材饮片作系统对比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并在临床上加强宣传力度;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剂量和原饮片剂量有一科学折算,不能简单地把原药材量换算成多少中药配方颗粒。如有人报道服用蒲公英 30克、旱莲草 30克原药材煎剂,患者无不良反应,而服用相当于原药材的中药配方颗粒,却出现腹泻现象[6]。④生产工艺等需不断改进,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外包装及内在质量。生产过程要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用炮制的饮片作为原材料,品种规格要与传统饮片相吻合,防止完全“西化”;⑤国内和国际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汤剂的发展和补充,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两者将会并存,由医生和患者共同选择。但相信随着质量标准的统一及其它问题的解决,中药配方颗粒凭借其方便及质量可控等优点,必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应用,市场前景是颇为广阔的。
[1]文灿新.免煎中药临床应用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37
[2]黄建平,吴美丽.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对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38
[3]毛 翼,李 霞,翁德会,等.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62
[4]林海清.元胡止痛方水煎与免煎剂止痛效果比较[J].中医药信息,1998,2:23
[5]王奎兴.复方二妙散三种剂型的药效学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7):597
[6]张保国,王学礼,刘庆芳.中药颗粒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