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普,檀丽丽
(1.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当代大学生应成为低碳文化的有力推动者*
李光普1,檀丽丽2
(1.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低碳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是传播低碳文化的一支潜力巨大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认识、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时代潮流之中,弘扬低碳社会责任、引领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文明风尚,成为低碳文化的有力推动者。
大学生;低碳经济;低碳文化;推动者
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国家权益的深刻变革,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低碳文化”来提供软实力的支撑、传播和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先进,思维活跃,是传播低碳文化的一支潜力巨大的重要力量,应当成为低碳文化的有力推动者,并在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进程中,改进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升综合素养,加快健康成长成才的步伐。
低碳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是低碳经济的文化内核,是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社会运行状态下展现出的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思想、精神与追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在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需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生产生活中对人类的传统方式与模式加以改进和提升,进而产生了低碳文化的认知,使之成为低碳经济的“软实力”,通过低碳家庭、低碳人生、低碳生活方式等形式多姿的文化形态表现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呼唤、要求与现象。
低碳文化的微观表现,即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的社会运行状态下,通过制定低碳政策、创新低碳技术、宣传和践行低碳生活等低碳行为,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产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通过低碳文化的传播和实践,不断推进和加深低碳文化的价值认同,把低碳文化转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把低碳思想内化进入社会生产和人的生活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文化担当,渗透、影响并激励每一个人为之而付出行动,通过实行新的技术、制度和政策和改变每一个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营造低碳时代的文化诉求,最终实现低碳社会。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是引领和践行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方式的生力军。大学生拥有何种成长与发展理念,在生活与工作中如何领悟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表达渠道,将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呼唤,是中国未来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及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历史新使命的承担者,应该走在低碳生活的前沿,做低碳时代的文化领跑者;高等教育应当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潜力所在,把其打造成为一支色彩鲜明、活力充沛的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有生力量,使其活跃在祖国的广阔天地之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其对社会实践的践行、示范和渗透的力量是深刻而深远的,是必须牢牢抓住的中坚力量。同时必须看到,一个大学生即代表着一个基本的家庭、一个未来的工作单位和一个稳定的交往群体,形成合力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强大的社会传播、辐射和带动效应,其力量与效果是广泛而不可估量的,是大有潜力可挖掘的坚实依托。此外,当代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情怀,朝气蓬勃,思维理性,行为文明,是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合适人选;理论水平高,应变能力强,勇于担当使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最佳媒介。
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个性张扬,思维活跃,接纳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西方现代价值理念,独立意识较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期较为短暂,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追求时代潮流的思想浓厚,但也并不完全人云亦云;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加深了自身的社会化程度,能够正确地看待成功和认识失败,乐于向自己的观点和成就挑战,凸显出高级人才的优秀品质。因此,当代大学生完全有可能并且应当成为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有生力量,在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时代潮流中,检验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实现自我认可、自我转换和自我超越;在营造和浓厚低碳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以个人为枢纽,带动更多的人为实现低碳社会而贡献青春、热情和才华。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对个人素养的培育、生活方式的转变、思维角度的拓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紧紧跟随“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时代潮流,从自身开始,从身边做起,不断养成传播低碳文化的自觉行为,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播低碳文化的先锋军,积极投身于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伟大实践中,号召、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投身低碳事业,鼓励、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提倡实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低碳文化生活方式,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并在其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加深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加快成长成才的步伐,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同时,高等教育应深刻认识到传播低碳文化是一项涉及广泛、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依据和遵循当代大学生的特殊属性和时代特征,引领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支持和鼓励当代大学生对低碳文化的传播,不仅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项对高等教育意义深远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思想传播、行为指南和文化渗透等方式方法,有效地把“低碳”概念传达给每一位大学生,加深其对低碳的认识;把符合低碳要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先进理念,深深地植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帮助其低碳文化的养成,并大力支持、培养和打造一批又一批的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时代先锋。
当代大学生应以低碳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和提高自身对低碳经济、低碳文化和低碳社会等“低碳”概念的认知,以良好而准确的低碳理念为指引,积极参与到发放倡议书、校园低碳签名、街头宣传、计算碳排放量、低碳生活宣誓、“地球一小时”等形式各异、色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自己成为校园低碳行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志愿者,为校园节能减碳贡献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使“低碳”理念的种子播撒于校园的各个角落,让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成为“低碳达人”。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和流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加深了解和认知。当代大学生应在社会实践之中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环保家园”等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围绕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上海世博会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群众讲解“怎样减少碳排放”等科学知识,向社区居民介绍简单易行的节能窍门,将节能低碳观念传递给社会大众,使群众在个人生活中选择低碳产品与低碳成本生活。同时以手机短信、QQ、博客等新媒体为媒介,不断创新低碳文化传播的手段、方法和形式,把新鲜灵活的低碳理念用通俗易懂、简单简约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接受、乐于接受,提高低碳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持久性。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在身处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一线”过程中,在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中认识和体察到低碳文化传播中或现存或潜在的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在作好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思考、探索弥补和完善低碳文化传播过程中凸显的缺陷所在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形成规范化的理论文本,提出对低碳文化传播政策的完善或改进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依据献言献策,为新时期下增进低碳文化的内涵、推动低碳文化的良好传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创新特质和创新潜力的特殊群体,应通过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围绕“低碳”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和途径,以饱满的创造热情,扎实的实践行动,引导、鼓励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与发展途径、低碳文化传播的途径探索和政策支持、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及其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和论证,利用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制造出可再生能源产品和节能型电器、在高校中推广减少碳排放的各种方式和创意,创造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体现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制作、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科技和学术作品,逐渐把高校打造成为推广减少碳排放的各种方式与方法创新的高地和试验场,为传播低碳文化、构建低碳社会培育和锻造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有生力量。
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在人们当中逐渐兴起一种“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的思维状态和生活方式,使更多的人成为“低碳一族”,是低碳文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应当把“低碳生活”的理念贯穿于个人的生活、学习、消费和交往的全过程,积极践行符合和适应低碳文化要求的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以绿色生活方式为主导,从个人起步,从点滴入手,从现在开始,从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张的正反面重复利用、废纸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尽量随身携带饮用水杯、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环保型购物袋、循环利用塑料制品、养成无人在寝室时随手关灯和关电器的习惯等小事和细节中参与、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关注和思考个人生活方式所描述出来的“碳足迹”,在各个环节之中降低对碳的依赖和消耗。
通过把“低碳”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在平日的各种活动之中,主动去约束自己、提醒自己、改进自己,追求多节约、不浪费的简约美,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计划性购买日用品、减少个人物品的闲置、提倡循环利用物品、拒绝多余的商品包装和爱心捐献等,让自己每做一件事情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让“今天你低碳了吗?”的流行语真正转换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过上舒适而新潮的“低碳生活”,迈入文明而优雅的“低碳人生”。
[1]吴永波.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分析及其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2]赵大朋.当代大学生应成为先进文化的有力推动者[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4).
G641
A
1008-469X(2010)05-0095-03
2010-07-19
李光普(1984-),男,河北任县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