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析

2010-04-07 14:0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有偿体育场馆普通高校

陶 蒨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析

陶 蒨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文章在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高校体育场馆的潜能,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学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因此,体育场馆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日益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逐渐多元化,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目前针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状况,开发情况以及有偿开放的现状等的研究较多,而对场馆的管理工作的研究较少,对场馆管理模式的研究则更少。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求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学、训练与运动竞赛的需要,因此,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大都还是传统的单一的指导思想。高等院校体育领域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工作,同时还应该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但是,现实状况却不乐观,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本校的体育教学,早晚和双休日、节假日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使现有大量场馆设施的功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难以充分体现。另外,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以行政型管理为主,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满足学校教学、训练、竞赛的需要为前提,不是以经营为主体的。只有完成了学校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之余,才能更好地利用场馆资源服务于社会的体育消费者,为这一群体提供锻炼身体的平台,并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行的管理模式使居民无法享受身边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人为形成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供需矛盾的瓶颈因素。在管理方面,多数学校是自行制定管理办法,缺乏统一和规范管理,更缺乏政府和法规的支持与保护。

可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现状,利用率不高,基本上都处在闲置状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经费缺乏、设备不能及时修理和更新、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批手续不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经营和服务的形式单调。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整体上还是一种自发的低水平和低效率的运行状态,仍然处于不规范、不完善阶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相当繁杂,主要包括体育部门管理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单位协作管理模式、全物业管理模式等,以体育部门管理和全物业管理模式较多。因此场馆管理还十分不规范。

二 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以专门机构、物业管理为主,这是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两种崭新的场馆管理模式,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而产生的。物业管理与体育部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较好,两者分工明确,协调工作,物业部门负责维修、卫生、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工作等,体育部教师属专业技术人才,负责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承接校外大型比赛,并且设置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按劳取酬,从而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合理运用学校场馆资源,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营平台。综合分析高校体育场馆的诸多因素,笔者认为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是发展的方向:

(一)有利于场地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不少学校因缺乏和体育部门积极配合,像农村修住宅一样,有多少钱就造多大面积,所以不少的场地存在着设施上的不全和管理上的不方便。通过有偿服务,专人管理,可以将不少自由式开放的场地规划、维护和封闭,对学校体育硬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控制式开放的面积最大。除教学竞赛训练外,因管理人员有限,现在课外活动各项目使用率不平衡。采用有偿服务后,不但七八节课可以开放,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都可以开放。不但对学生开放,也可对教职工及家属开放。

(三)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到其他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开发并创造了效益,体育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弃教经商,厌教改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体育教师无心搞体育,将预示着高校体育的危机。采取有偿服务后,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安排到各经营项目中去,一是弥补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二是发挥他体育专业的特长,三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起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人员少,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场地面积大,所以服务水平相对不高。久而久之,在课外活动时间内,不少学生凭学生证借不到球了、乒乓球台上也没有网子:学生也慢慢不来了。通过有偿服务后,管理人员基本上由体育教师担任,不但负责日常的开放、维修,还无偿的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较受学生的欢迎。目前,大学的游泳、男女健身、舞蹈、乒乓球、旱冰、拳击等项都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五)采取多种渠道吸纳资金

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很大,进行体育场馆的有偿运营,将运营收入投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实行以馆养馆,以场养场。对露天、容纳人数较多、项目普及性广的场馆(如普通场地的篮球场、足球场),向校内和社会无偿开放,对室内、资金投入较多的场馆实行有偿开放和有偿服务(如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器械健身、高档网球场、台球等)。同时要大力吸引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投入,开拓资金来源渠道。

三 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要更新观念,“育人为本”

高等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体育场馆管理中,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训练和竞赛同经营的关系,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做好有偿服务。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场馆的经营重新进行思考,要打破陈旧的观念,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向社会开放,学校应在宏观上分析研究,对场馆的经营起导向作用,要放权让有关管理部门大胆经营,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理顺学校有关部门与体育部门的经济关系,调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本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尚未真正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缺乏正确的定位,无法对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为经营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树立新的观念是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三)注重广告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活动同样要注重广告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自己的品牌,让社会上更多体育消费者能够了解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要求、教学内容、消费价格以及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教学力量,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真正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四)健全高校体育创收的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有偿服务活动,由于这类活动都是近年涌现出来的,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用收支两条线,并有专门人员管理财务工作增收节支,按学校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 结论与建议

随着培养人才体制的改革,高校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休闲体育的逐步形成,都对现代化体育场馆使用过程中的程序、安全、效率、维护以及场馆环境等方向的专业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专业化管理,使之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健康良性发展,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学校)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对我国高校乃至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大多放权至体军部或体育学院等,在大部分高校中,根据师资力量来分,可以将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分为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体军

部)、综合性大学及示范类学院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体育学院)、体育类专业院校三种。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管理部门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如体军部可以采取承包模

式,体育学院宜采用目标管理模式,体育类专业院校可以采用分散权利管理模式等。为此,我们可以撇开场馆“管理手段的性质”这一分类标准,仅从管理部门和运行机制这两个维度出发,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集体承包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租赁模式及全物业管理模式等。其中集体承包模式以体育部门集体承包的形式最为多见,租赁模式则基本上是由外单位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实现对场馆的管理。

(2)从经营管理上,先采取集体直接管理的办法,也可将那些责任性强、技术指导性强、开放难度大的项目,在会上公开招标协议,责任给个或组合小集体。

(3)扩大体育与场馆管理人员的队伍、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使场馆管理更加有序进行。

[1]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2]任丽萍.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81-82;106.

[3]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

[4]张勇,张岩.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5]师灿斌,葛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管理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5,(8):24-27.

[6]张莉莉,李桂林,任保国.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6):68-70.

[7]文世平,廖小林,王若虹.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58-157.

[8]曹可强.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7-9.

[9]黄滨,俞剑龙,骆红斌.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24-28.

[10]李建臣.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5):27-28.

(责任编校:京 华)

Analysis of M anagement M ode on China College Gymnasium

TAO Qia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college gymnasiums as a new public service produc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en up a new path to develop and exploit the college gymnasiums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our research is to provide fundamental model as well as some references for mor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ollege gymnasiums.

College; Gymnasium; Management mode

book=207,ebook=168

G818.2

A

1673-2219(2010)05-0207-03

2010-01-09

陶蒨(1972-),女,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有偿体育场馆普通高校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