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10-04-07 14:03李玉常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英语

李玉常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李玉常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英语教学目前依然存在重词汇和语法,轻文化背景知识的现象。其结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精通英语的各项基本技能,却缺乏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基础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指出在英语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渗透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基础英语;文化渗透;策略

一 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Sapir,1921)。英国学者威廉斯曾说过“文化”一 词是英语语言中最复杂的二、三个词之一。文化的定义之多如同文化本身内涵之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Burnett.Tylor)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简单地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他在书中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述道:“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文化对语言反过来起着制约作用。我国学者胡文仲也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胡文仲,1994)。

其次,在这个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广泛,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之间的交流必须要突破文化障碍才能有效进行。要想正确得体地使用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最主要的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基础阶段的一门综合训练课程,基础英语(也叫综合英语或精读)肩负着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的艰巨任务,同时还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在这种形势下,基础英语课的文化渗透变得尤为重要。

二 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教材的选择

选择一套语言精炼、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英语文化教材并非易事。从2008年开始,笔者开始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一、二年级使用由何其莘、童明编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文化透视教程》。该教材全部采用原文,切入英语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情景,重点放在中外文化差异上。每册书有十六个单元,同一单元内选用不同观点、不同文体的文章,选用与当代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议题,材料新颖,保持“原汁原味”。每个单元有一篇Close Reading,两篇Further Reading,一篇听力、推荐一部电影,一篇写作。另外,每个单元配有精炼的文化知识介绍及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

第一册的主要议题:家庭、性别对智力的影响、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重新审视、印弟安人、健康问题、文化与旅游、无家可归的弱势群体、城市生活、盖茨

第二册的主要议题:美国之梦、青少年问题、美国当代恋爱观、教育、快餐文化、美国的民主与自由、通俗文化中的偶像崇拜、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竞争的压力、广告用语的影响力、爱滋病、毒品

第三册的主要议题: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枪支控制、美国的少数民族、电影与暴力、网络空间、性教育、离婚问题、美国的娱乐界、新闻自由、人与自然、家庭价值观

第四册的主要议题:有关堕胎的争论、死刑、恐怖主义、银幕上的形象、环境保护、网络的规范和管理、性骚扰、电视上的谈话节目、强制性药检、克隆、安乐死、美国的爱国主义和有关战争的言论

(二)以语言基础训练为前提,以文化学习为补充

基础英语课首先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我们不能把它变为纯文化课。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贯穿于大学4年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文化渗透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它应服务于语言教学,不能与语言教学本末倒置。其次,文化渗透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否则将会是为文化而学文化,造成与语言教学脱节。当然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新世纪创造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与介绍相关英语国家社会背景知识、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知识相结合,由点及面,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及文化等各个侧面,在提高外语听、说、读、写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巩固、加深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笔者仅以词汇教学为例。大量的词汇是基本功的基石。因此,课堂教学中对词汇的讲解必不可少。当然,词汇不能脱离语境而存在,在解释某个词语的意义时要结合上下语境并且尽可能地挖掘该词语的文化涵义。我国知名学者刘润清先生在其“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说起”中盛赞这本词典:“它第一次提供了语言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使用规则。《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用了5种办法提供文化背景信息。第一是在释义之中。与朗文的纯语言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第四版)相比,释义中增加了不少社会文化信息,在释义中加入文化点评的例子不胜枚举。第二是有300多小黑方块内的“用法说明”包含不少文化信息。如fat之后的小方块中说,“如果想礼貌待人,就不说人家fat,而可以说overweight。”第三,约有300个浅蓝色小方块中的“文化注释”,这是本辞典的最大亮点。还以fat为例,下面的浅蓝方块中写道:“在美国和英国人们一般认为肥胖不好看。许多人,尤其是女性,经常控制饮食以达到减肥目的。有些人认为自己因为肥胖而遭到歧视。”第四,词典在后面附录了29页的“文化特写”,把圣诞节、色彩的联想意义、教育、节日、政治制度、法律、假日、婚礼等详详细细地介绍了一遍,大大方便了读者。第五,“文化特写”之后有58页的“语言提示”与语言使用规则也十分相关。如“同陌生人说话,英语中没有什么特定的称呼。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想吸引陌生人的注意,就用Excuse me(对不起)一类的短语”。所以,笔者备课时也查阅大量的词典,在讲解词汇时尽量挖掘该词的文化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文化渗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可以从课文的背景知识入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学完课文并且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练习以后再让学生就文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和积累准确的语言知识并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才可能对英美等国的文化的各个层面具备分析、批判的能力。那种缺乏扎实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积累的讨论只会变成空中楼阁。

(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去普遍把学习者当成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却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理解、主动建构的心理过程。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世界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主观能动地认知世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经验与主动参与起着积极作用,学习者在自己经验背景基础上来主动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知识、内容、能力不是被训练、吸收,而只能被建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和,它既是业已存在和经历积淀的,又是尚在发生和流动变化的;它有外显和可以客观描述的一面,又有隐蔽和依赖主观理解的一面;它既有公共的、群体的性质,又渗透到个体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既表现在高级智力活动中,又体现在普通人的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之中。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简单的概况上,而是要具备对其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批判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既要注重学生结构性文化知识系统的建构,如英语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礼仪、禁忌等,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文化中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情感、个性。不可否认,学生获取的客观的文化知识对其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当学生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概括化、刻板化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往往并不能保证他们的交际成功。显然真实的跨文化情境要比那些刻板的文化知识复杂微妙得多,这就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因素时,跨文化交际者须作出独立的判断和灵活的应对。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主观感受现实事物,去“亲历”跨文化情境,并作出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课堂上,前十五分钟是值日学生的Presentation,介绍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参与教师组织的讨论。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做好记录,以便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的动态评价。

(五)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我们每单元教学内容的导入都是由学生来完成。讲解课文之前的十五分钟交给学生,由他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一个单元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看一场指定的相关电影,写出观后感或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精神都得到了提高。

(六)坚持中西比较、客观甄别的原则

当代的教育已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语言教育毫无疑问是一种素质教育。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我们要培养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对待英语文化。文化只有特性之不同,没有优劣之差别,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无论是英语文化还是汉语文化,都是其人民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积淀、传承而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把这两种文化体系当作人类共同的光辉遗产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我们要培养学习者对待不同于汉文化的英语文化的宽容态度,即正确认识和理解英汉文化差异。在交流中出现文化冲突时,避免用汉文化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英语文化或拒绝英语文化。培养学习者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意识,不但要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学习。这样不仅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至于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如在学习第三册关于美国的少数民族这一单元时,笔者及时介绍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并让学生讨论中美少数民族政策的异同及优劣,从而使学生更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大家庭。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1987,(2).

[3]田得新.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9,(1).

[4]许嘉璐等.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Sapir,Edward.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s[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

[9]Seelye,H.N.Teaching Culture [M]. Lincolnwood: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88.

(责任编校:燕廉奚)

Culture Infiltration in College Basic English Teaching

LI Yu-cha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China)

Nowadays, priority is still given to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ather than culture and background know ledge in basic English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As a result, the English majors master the basic English skills, however, they lack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 ith th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s of culture infiltr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t points out that culture infiltration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cross-culture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Basic English; Culture infiltration; Method

book=152,ebook=47

G623.31

A

1673-2219(2010)05-0152-03

2009-12-01

李玉常(1971-),女,湖南江华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酷酷英语林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