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象征相融 沉哀与追求相伴
——由《雨巷》谈戴望舒诗歌的艺术魅力

2010-04-07 09:24李桂萍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丁香

李桂萍

古典与象征相融 沉哀与追求相伴
——由《雨巷》谈戴望舒诗歌的艺术魅力

李桂萍

戴望舒的诗歌以抒真情挚情取胜。有对个人际遇的哀怨,有对自由的追求,有对民族苦难的深切悲痛和拳拳爱国之心。从《雨巷》的徘徊到《元日祝福》的自信乐观,戴望舒的诗歌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开创了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透过那些充满哀怨的挚情诗歌,我们更应看到诗人在苦痛的人生历程中执着无悔的追求。

戴望舒;古典;象征;沉哀;追求

在诗歌史上,以一首诗歌获得美誉并在诗坛获得一席之地的,戴望舒是其中之一。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的《雨巷》,为戴望舒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同时作为一位成果斐然的翻译家,他从三十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收录在《戴望舒译诗集》中的就有包括雨果、魏尔伦、波德莱尔等诗人的诗作75首。对外国诗歌的翻译,使得诗人在创作手法和诗歌形式的散文化方面呈现了自己的特色。他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从诗歌的语言到形式,都显示着新诗发展的成就与流变的种种动向,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魅力。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从抒发个人情感到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在苦痛的人生探索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纵观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其早期的诗歌作品多写个人际遇的苦痛,理想的失落,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情调低沉,感伤。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抒发个人悲苦、落寞、沉哀情怀。如《可知》中:“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到回忆都变作悲哀”;《山行》中:“见了你朝霞的颜色/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林下的小语》:“什么是我们的恋爱的纪念吗/拿去吧,亲爱的/拿去吧,这沉哀/这绛色的沉哀”,这些诗歌都表现出作者早期创作的孤独、抑郁、伤感的浓重气息。

诗集《望舒草》则表现了诗人诗歌艺术的日趋成熟。同样写梦,意境迥异。《秋天的梦》:“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到《寻梦者》中:“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落了的时候。”这首诗歌虽也流露出诗人伤感的心境,但是更阐明了信念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的锤炼中,戴望舒后期诗歌作品把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在《我用残损的手掌》里,诗人深情的说:“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狱中题壁》写道:“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诗歌唱出了诗人心灵深处真切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偶成》:“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更是表达了对未来充满的信心和希望。这是诗人为民族为人民吹起的最响亮的号角

阅读戴望舒的诗歌,总是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的魅力;感受到古代诗歌风格对戴望舒的熏陶;感受到象征主义诗派的影响。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戴望舒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继承古典诗歌的神韵,浸润古典的芳香,借鉴西方象征的魅力,采摘象征的花朵,在内容上注重意象的抒情,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雨巷》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诗人独自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对前途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在失望和希望的交织中、在幻灭和追求的交织中,在孤寂和渴盼中,诗人把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雨巷》,融入古典与现代、融入沉哀与希望。从此,诗坛上有了位“雨巷诗人”。

一 化用古典诗歌的意象和神韵

《雨巷》是以古诗意象进行抒情的典范。首先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和南唐李璟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的诗句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古诗用丁香结喻愁心,诗人则把丁香与姑娘形象联结,赋予了艺术以更为现代更为丰富更为形象的内涵。诗的氛围是寂寥的雨巷、绵绵的细雨、颓圮的篱墙,人物也是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惆怅,凄婉迷茫,这些都弥漫着凄冷清幽,弥漫着忧伤与惆怅,这在中国写情寄愁的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情绪氛围。

其次就是诗人化用了《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形象和意蕴。“我”身旁“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与渴望不可及的“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在主人公、意境、情绪、神韵上还是在诗人心目中的美好都有许多神似。写出了诗人对“姑娘”可望不可及的伤感,又如诗歌的最后一节,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执着的追求。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在苦苦寻觅,百般追寻,没有放弃。从意境上看,这两首诗的意境都是含蓄的、蕴藉的、朦胧的,都弥漫着一种优美而感伤的情绪。可以说《雨巷》是继承古典诗歌神韵的最佳范例。

再如《印象》一诗:“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诗人借助一串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某种飘渺恍惚的记忆,其中有诗人对记忆中事物的眷恋,也有内心隐藏的寂寞和悲哀。诗中幽微的铃声、小小的渔船、青色的真珠、残阳、微笑、古井等,也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积淀着悲凉感伤的情思。艾青在《诗论》中说“给情感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幻变者凝形”。戴望舒诗歌通过意象的虚实和含蓄表达出一种朦胧之美,含蓄之美,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审美主流。

二 借鉴西方诗派的隐喻与象征

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象征派诗人追求的是把强烈的情绪寓于朦胧的意象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即诗歌的朦胧美。在《雨巷》中,诗人构筑出了一个富于浓重抒情色彩的意境,浓郁的象征色彩,朦胧之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孤独徘徊的“我”、梦般飘渺的“姑娘”、寂寥悠长的“雨巷”,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雨巷”的泥泞阴暗,潮湿狭窄,悠长寂寥,或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的写照,或是理想失落的苦痛之深,或是遥望光明的渺茫之路;静美又带苦涩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是希望、理想与一切美好事物的寄托。一切都未明说一切又都在不言中说清。“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

诗人把自己化身为雨巷中徘徊的抒情主人公,在细雨笼罩着的小巷中,他怀揣着一个朦胧而执着的愿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她终是默默地、朦胧地、像梦一般地从诗人的身旁飘过,走进了寂寥的雨巷,留给诗人的是飘然而逝、可望又不可触及的希望。意境的朦胧充满了象征,象征又增添了无穷的想象。

在《致萤火》中:“我躺在这里/咀嚼着太阳的香味/在什么别的天地/云雀在青空中高飞/萤火,萤火/给一缕细细的光线——够担得起记忆”诗人将视觉、味觉、嗅觉三者巧妙地沟通在一起,并且将情思融汇于一句话之中,给诗歌以象征、以美感、以生动、以光芒,更留给了读者美的再创与想象。

三 倡导“诗歌三美”,增添诗歌的意境美

戴望舒曾说:“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作为诗歌“三美”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戴望舒注重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雨巷》无疑是诗歌三美理论的一个代表。叶圣陶先生曾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全诗共七节。诗歌的音乐性首先体现在诗行的安排上。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其余在诗行和字数上都是完全一致,形成了整齐的结构。其次是全诗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在梦幻与现实的不断交融中,ang韵反复出现,低回吟唱,连绵不断。再次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更增添了诗歌朦胧忧郁的意境美。而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所体现的色彩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无疑成为新月诗派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姊妹篇。

四 “抒情”“诗人”“诗歌”三位一体

戴望舒是一个感情至上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主情,情是他诗歌的灵魂。那诚挚、忧伤、执着的感情成就了他诗歌的经久魅力。但诗人是寂寞的,《白蝴蝶》说:“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寂寞让诗人更深刻体会了人世的苦痛与追求的价值。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都是以挚情取胜。他主张在平淡的生活里发掘诗情,显示复杂微妙的情思颤动与飘然意绪,写出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内容,不是去表现一种意思或思想,而是去表现一种幽深而又细微的感觉或情绪。而这与诗歌贵在真情的审美观始终是一致的,这也是当代诗歌值得继承和追求的一个方向所在。

“我思想 ,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澜的彩翼”。戴望舒用他的诗歌走出了生命的暗夜,用寻梦的激情和梦的绚烂完成了对生命缺陷的超越,创造了生命的永恒。而那只斑斓彩翼的蝴蝶无疑会永远飞翔在中国诗坛的上空,给无数的读者带来无限美的震撼与感动。

[1]梁仁.戴望舒诗全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2]陈丙莹.戴望舒评传[M].重庆出版社,1993.

[3]孙玉石.戴望舒名作欣赏[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IntegratingClassicalitywithSymbolizationandCombiningGriefwithQuest

Li Guiping

Dai Wangshu’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sincere feelings—grief over his own misfortune, quest for freedom, deep sorrow for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profound patriotic feeling. His poems, from Rain Alley to Spring Festival’s Blessing, reveals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Showing through those poems with ostensible sorrow , we can feel the author’s persistent and regretless pursuit .

Dai Wangshu;classicality;symbolization;grief;quest

ClassNo.:I226DocumentMark:A

蔡雪岚)

李桂萍,硕士,高级讲师,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徐州。邮政编码:221004

1672-6758(2010)06-0107-2

I226

A

猜你喜欢
戴望舒雨巷丁香
永远的丁香
丁香
戴望舒《雨巷》(节选)
丁香本马
秋天的梦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
极速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