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枫
“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下的育人途径探索
朱 枫
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框架,探索大学生培养新途径。提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培育;途径
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的新阐发、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必然展开[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必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
关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扈中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并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对不断完善自身的向往与追求。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四个层面:“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的发展,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否则就是畸形发展;“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中的各素质要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自由发展”,即人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3]
综上所述,我们将学生日后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否协调、统一作为评价标准,以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做事、创造、生活、生存、合作)为教育目标,尝试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以及实践育人途径努力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对管理育人的理解是,管理育人是指管理者在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首先,制度建设是管理育人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成才模式的多样化,我们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如完善了《综合素质测评办法》《非学业因素评价体系》,以和一贯是重头戏的《学业因素评价体系》互为补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创建了《阳光学子评定办法》;形成了从校级到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到系级直至班级、学生宿舍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汇编成册,遵照执行。
第二,建立一个复合型的育人体系是管理育人的保障。建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挂帅的大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从全局高度规划思想政治工作;校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落实校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定,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氛围,建构全员育人工作框架体系;学工、教学、后勤等职能部门以学生成人成才为中心,直接全面负责学生、教师的日常教育、管理、成长成才服务工作。
第三,建立一支新型育人工作队伍是管理育人的关键。一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专职政工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宗旨是:争做学习型人才、打造专家型队伍。二是辅导员、班主任专门队伍。要求从职人员既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论修养,又有做好管理教育的专业知识,有善于同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还有高学历的专业背景,同时为这样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三是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学生党员、干部是在学生中更为自觉的群体,他们在引导、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塑造上具有特殊优势。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为部分兼职班主任,选拔配备了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做班主任助理,成立了学生自管会,在辅助班主任工作以及独立工作的同时,提升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高度,锻炼了这些学生骨干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满意的服务是管理育人的窗口。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使机关工作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耐心、细致、周到、热情的为广大师生服务,用自身良好的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建设好两个“中心”,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校助困中心,实施全方位育人和服务双育人。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课堂教学育人。
首先,切实改进“两课”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有针对性和更贴近实际。采用讨论、讲座、交流、参观等形式进行教育,使理论教育更深入实际,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提倡“教育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开发和正确的理解教学与教材中隐藏的教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
2.课外活动育人。
通过压缩课堂听课时间,增加课外活动(实践)时间,增加走向社会的任务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成长,在实践中更客观的思考和评价自我价值。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化、指导科学化。形成一系列的管理配套措施和制度,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实行课外活动“导师制”,同时将部分课外活动纳入学分制系统。通过政府、公司、社会个人以及高校自身4个渠道谋取资金,真正实现与社会、与专业接轨,学有所用。
3.专业指导育人。
首先,做好入学引导和入学教育。入学引导,即在招生阶段对求学者进行学习方向引导,使其选择尽量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方向,指导求学者认识自身特点,引导他们结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为实现自身价值选择适合的学习专业。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转变学习观念、专业介绍,以便学生建构个人学习计划和发展计划。其次,做好学习支持,即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支持,包括资源的正确、安全利用和学习心理状态的调节。第三,做好学习过程监督管理,即对学生完成学分的情况和参与教学实践环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我们从创建“文明美丽校园”“文明生态校园”“文明文化宿舍”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让校园内每一个视点都发挥育人功能,突出体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特色,表达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治理机制。我们制定规章制度力求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即全方位,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即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即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所有制度立足于职责,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全校师生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治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我们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设备)、“二多”(多种形式、多种规模)和“一个保证”(安全保证)。
4. 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首先,注重养成教育,即加强政治思想、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献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通过校史讲述、校旗、校徽等设计激发热爱母校的情感。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学校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同时,各班级、个人制定相应奋斗目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校形成一致的争创氛围。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即校风、教风、学风。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以培养正确、积极向上的舆论。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问题,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八,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宣传阵地的作用,树立正确舆论。
5. 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首先优化师生关系;其次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
1.“两课”社会实践育人。
“两课”作为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两课”教学计划中增加了社会实践课时,将社会实践成绩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如为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组织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考察;为解读国家的“三农”政策,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中心集镇的建设和“三农”状况;为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到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庭审;为了解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及分配政策,组织学生到三资企业进行调研以及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协助社区交警部门,对社区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统计。“两课”的社会实践,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叠加”效应,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认识现实的能力,强化了德育目标。
2.专业教学实践和就业实践育人。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社会调查、教育教学实习、论文写作、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就业实践),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实施计划,协助相关部门好组织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学生按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实践,并检查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参与、认真对待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实践。另外,注意创造宽松活泼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实践环节呈现最佳效果,实现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同时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职业认同感,在实践中强化了职业道德教育。
3.科学实践和创业实践育人。
近年来制定了政策,采取了措施促进科研、创业育人。如三好生、优干、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必须有科学和创业实践的素质拓展积分。每年,相当部分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参与研究。为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学校还投入了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资助了多名学生开展“创业园”的组建和经营。
4.实践成果育人。
第一,举办在校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通过社会实践团队报告会、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DV展播、社会实践活动摄影大赛、社会实践风采网络展示等活动全面展示社会实践团队的风采,展现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突出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体现实践活动给实践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组织教师对实践团队撰写的论文成果进行评比,并举行实践成果展。
第二,优秀毕业生成果展示。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风采图片展、优秀毕业生风采网络展示,了解毕业生素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也让在校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从而深入理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涵义。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上层建筑特别是学校永恒的课题。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下,探索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途径。虽然实施过程中各主体职能、功能不同,但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覆盖的育人构架。通过这几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3.
[2]李俊生.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OL].中南民族大学校报,2008,543.
[3]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3-8.
OnNewWaystoCultivateCollegeStudentsUndertheCircumstanceofDevelopmentinanAll-aroundWay
Zhu Fe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development in an all-around way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way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 It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such as cultivation through management , through teaching activities , and the Campus Culture.
development in an all-around way ;cultivate;ways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陈砚秋 蔡雪岚)
朱枫,副教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邮政编码:225300
200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与促进“阳光教育行动”研究》分课题成果之一,批准号:SGSY2009ZD102;分课题负责人:朱枫
1672-6758(2010)06-0008-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