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高校外语“教”与“学”中的应用

2010-04-07 08:59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周 弘

情感因素在高校外语“教”与“学”中的应用

周 弘

随着整个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强,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探析情感因素对高校外语“教”与“学”产生的一些影响,并为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教学和学习。

情感因素;外语教学;外语学习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双边活动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学习者的被动学习模式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学习者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甚至到教材的选择、成绩的测评几乎都由教师决定,而学生个人的语言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心理因素却很少被考虑到。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师和学生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渐达成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著名心理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Douglas Brown)认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本质”。此外,他还强调自尊和自我因素,充分体现了西方的传统文化观念,这也符合当今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尤其是高校外语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情感因素对于高校外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语言理论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 情感因素的研究背景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一种体验。具体到语言的教学活动,情感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某种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等。Arnold和Brown还认为影响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将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常见的几种情感因素如下:焦虑;抑制;外向型和内向型;自尊;动机;其它包括移情、(对歧义的)忍耐心、冒险心等。一般认为,核心的情感因素有动机、自尊和焦虑。因此,探讨动机、自尊、焦虑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感在外语学习心理中则表现为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其发展变化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情感因素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罗格斯(Rogers)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能动的、自主的,其行为受其价值观的驱动和维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系,其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对外语教育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在英语教学史上先后出现了暗示法(Suggestopaedia)、沉默法(Silent Way)、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等等,这些方法重视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问题,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因此,很多语言教学课程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也都将情感因素考虑在内。以笔者所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教材创新理念明确提出:“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在新的研究背景下,情感因素对高校外语“教”和“学”的影响又重新受到人们重视。随着语言教学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逐渐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国内对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文章,该文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不少学者撰文论述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问题,如《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影响外语教学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等。他们从认知和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要,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英语人数众多的中国,来具体论述外语教学过程的两大阶段: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情感因素对施教者和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二 情感因素在外语“教”与“学”中的应用

1. 情感因素在外语“教”中的体现。

长期从事语言教学研究的人员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具体来讲,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学习者个体本身的因素,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情感移植、课堂交流等等。而第二大类则是影响“教”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在我们看来,“教”的过程不是演员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对教育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因此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的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事实上,正如本文引言所讲,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对大脑的理性和功能认识已远远超出了对非理性因素——情感因素的研究,以至于造成了“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格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深层的创造潜力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此时只有对学生怀着一颗尊重和理解的真诚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讲授语言学习技巧,讲解语法构造,剖析句子和篇章结构,将一篇诗情画意的美文“解剖”得体无完肤。一堂英语课,从头至尾都在强调语言的认知与再认知能力,而对语言学习中占重要地位的情感因素却很少提及,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盲从被动,过分强调认知能力导致最终与情感因素严重脱离。因此外语界有人称这种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方式为畸形的“独木桥式”的关系(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外语教学模式常常使课堂陷入一种硬邦邦、无生气状态,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绝望”。

若要有效改变这种英语学习的“冬眠状态”,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施教者的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在内,并提高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的意识,将情感因素贯穿于外语教学活动的始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适时注意学习者的情感,不能让学习者在情感压抑的状态下学习,如果一旦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受到压抑,要及时疏导学习者,以便学习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教师作为施教者以一颗真诚友爱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学习者,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扮演“独角戏”的宣讲角色,而是以平等身份与学习者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

此外,语言焦虑还是影响外语教学的一个方面。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研究结果证实,外语学习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冻僵’的感觉;忘掉了刚学过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说不出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等等。课堂教学过程中,焦虑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很差,而比较放松的学生表现则比较积极。Robert Reasoner认为,人的自尊心由五个方面构成,即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目的感以及胜任感。要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就必须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而且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情感。但是经常处于焦虑阴影下的学习者,其自尊心以及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经常焦虑的学习者往往处在自我负面评价的藩篱之中。鉴于此,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细致观察学习者的一言一行,发现焦虑学生应对症下药,及时排遣释放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尽量将学习者的焦虑情绪降到最低。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者做出正面的评价,要接受学习者并欣赏他们,认可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社会个体。正如Veronica de Andres所言:Human beings—children and adults—need to be liked, valued and appreciated.

2. 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中的体现。

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陆红的研究,情感因素具有调节功能和记忆功能。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情感对外语学习有调节作用。当情绪唤醒水平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效率最高;相反情绪的唤醒水平处于最低时,学习效率最差。而记忆功能则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机能,人大脑中控制情感的部位与大脑中处理记忆存储的部位紧密相连,充分表现在对喜欢的东西可以轻松记住,而记不喜欢的东西则相对费力。积极的情感因素还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象评价。自我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主观评价。具有良好自我意识评价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怕犯错误,敢于尝试,因此能获得较多的外语训练机会;与此相反,消极的自我意识评价的学习者不敢参与外语实践活动,其锻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不过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评价一旦得到改变,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也就随之相应增强,其学习外语的态度和能力也就随之上升。可以看出,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及语言学习实践活动的展开,提高外语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消极的情感因素则是外语学习的障碍,使识别、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受到压抑,语言学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有学者认为“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发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冲出传统外语教学的藩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始终将学生这台“情感发动机”发挥到最佳水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味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填鸭式教学,提倡“双向教学”,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议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操练语言的机会,让每一个外语学习者真正进入到这个双向互动交际活动中来,使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互动,让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和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种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评价,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

三 余论

教育作为承载思想与传递文明的重要途径,不能再拘泥于传统教学由主动到被动的单一走势,也不能仅仅注重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技能。新的人文学科的发展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外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调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控制妨碍外语“教”与“学”的消极因素。也就是说,要将情感的积极因素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无所畏惧;同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妨碍外语学习的消极情感因素,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与学生达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心有灵犀”,让外语的“教”与“学”进入“一点通”的至高境界。诚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

1.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 New York: Mentor, 1995

3. Rogers C.: On Becoming a Person [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1; 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C].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1969

4. Veronica de Andres.: Self-esteem in the classroom or the metamorphosis of butterflies [A]. J.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 Williams M. & Burden R.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Young D.: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s with Krashen, Omaggio Hadley, Terrell, and Rardin [M].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2

7. 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 国外外语教学,2002(2):19-23

8. 陆红: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2):16-19

9.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 北京:中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 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

11. 王初明: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 现代外语,1998(2):46-49

12.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 外语界,2001(6):8-12

13. 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14. 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23-26

15. 冼吉昌:情感智力与语言学习[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25-27

16. 钟清兰:布朗情感因素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西华大学学报,2009(2):104-108

17.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ApplicationofEmotionalFactorsintheLearningandTeachingofCollegeEnglish

Zhou Ho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educational ideas , the emotional factors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lear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has been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tie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that emotional factors exerted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a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emotional factor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lassNo.:H319.3DocumentMark:A

张庆祥 郑英玲)

周弘,硕士,助教,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平顶山。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邮政编码:467000

1672-6758(2010)01-0102-3

H319.3

A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