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朱芙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1)
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翻译
周红,朱芙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 417001)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 GeorgeW.Bush 2003年 3月 17日至 5月 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 (容器隐喻)等。
概念隐喻;认知翻译说;结构隐喻;本体隐喻;认知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不仅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我们平时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基本上都具有隐喻性的本质。Newmark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特殊问题是隐喻的翻译”[1]。国内有不少学者从修辞学、美学等传统隐喻理论的角度探讨过隐喻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技巧等问题。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隐喻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步向一些应用学科渗透。然而,根据笔者参阅的文献,国内以现代隐喻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隐喻翻译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为基础,对美国总统 George W.Bush2003年 3月 17日至 5月 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 (以下简称政治演讲)①-⑤,中的隐喻的翻译做了初步研究。
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研究旨在揭示隐喻作为一个有效的认知工具在我们的概念体系中的重要性[2]。人类的理解和思维都根植于人类基本的身体经验,而基本的身体经验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每一个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包含数目庞大的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George Lakoff和 Mark Johnson所著的 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3]78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他们一反传统隐喻理论的观点,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4]236。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现象,是一种“跨域映射”(a cross-domain mapping),隐喻表达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体现。语言中的隐喻表达与概念隐喻体系是紧密相连的,思维与语言都具有系统性。概念隐喻体系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相一致。
据统计,普通语言中约有 70%的表达方式源于概念隐喻。Lakoff和 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成三类[3]78: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外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如 ARGUMENT IS WAR,T IME IS MONEY等;方位隐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概念隐喻。空间方位来源于人民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 -下,前 -后,深 -浅,中心 -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形成一些用方位词语表达抽象思维的语言表达:HAPPY IS UP;SAD ISDOWN;MONEY ISUP;LESS ISDOWN等;本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认为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地区,甚至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也看作是一个容器。
Mandelblit[5]495以认知观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认知翻译说”(Cognitive Translation Hypothesis)。他认为隐喻的翻译有两种情形,分别是“相似映射条件”(DMC)。当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形同或者相似概念隐喻时,即满足 S MC;当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不同的概念隐喻时,即满足DMC。如果源语中的隐喻在目标语中不具有可译性,则是因为“源语和目标语的隐喻映射体系缺少相关性”[5]483。
概念隐喻体系植根于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而概念隐喻体系又必然反映人们观察、认识、经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满足 S MC说明源语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语言文化具有重合之处,这时翻译可保留形象直译,或改译为明喻,或用目标语中效果对等的隐喻取而代之,或保留形象,另加以解释说明二者的相似之处;而满足DMC则说明源语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时应舍弃原形象,将源语中隐喻所含的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读者,或保留形象并加以注解。
通过对政治演讲中隐喻的辨认和分析,笔者发现其中大部分隐喻都建立在一些概念隐喻之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四组:①国家或政权即人 (NAT ION OR REG IME IS PERSON);②国家或政权是建筑 (NAT ION OR REG IME ISBU ILD ING);③战争即商业 (WAR IS BUS INESS);权利是一个容器 (POWER IS A CONTA INER)等。其中,①、②、③都是结构隐喻,④是本体隐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对国家、政权、战争等的理解有一定的重合之处,而对权利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预见翻译建立在①、②、③之上的隐喻表达时将更多地满足 DMC。以下将通过例句加以说明。
无论是英语语言文化还是汉语语言文化,在国际关系和时事政治中,通常把世界隐喻成一个社区,所有国家便是这个社区的成员,他们有生命,有各自的邻居、朋友和敌人,且性格迥异:有的强大,有的弱小;有的是热爱和平,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英雄,有的则是不负责任,喜欢寻衅滋事的恶棍甚至是亡命之徒。因此,NAT ION OR REG IME IS A PERSON是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都有的概念隐喻,翻译时更适应 S MC,如:
⑴Yet,no scheme of this enemy,no crime of a dying regime will divert us from our mission.(然而,这个敌人的任何阴谋,这个垂死证券的任何罪行都不会使我们改变自己的使命。)③
⑵Our only enemy is Saddam’s brutal regime and that regime is your enemy as well.(我们唯一的敌人是萨达姆凶残的政权,它也是你们的敌人。)④
⑶Any outlaw regime that has ties to terrorist groups and seeks or possesse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is a grave danger to the civilized world and will be confronted.(任何与恐怖分子有联系,寻求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非法政权都是对文明社会的巨大威胁,这些政权将会被予以制裁。)④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隐喻表达译成汉语时,都保留了原句中的形象。
概念隐喻有其外在的系统性,即在跨概念隐喻之间具有同一性[3]107,因此同一本体可能有不同的隐喻,每一隐喻强调和说明本体的不同方面。英语语言文化中还有 NAT IOAN OR REG IME IS BU ILD ING这一概念隐喻,而汉语语言文化中也有“国家或政权是上层建筑”一说,因此翻译时更适应 S MC,如:
⑷We will tear down the apparatus for terror and we will help you to build a new Iraq that is prosperous and free.(我们将摧残恐怖机构,并帮助你们构建一个繁荣自由的伊拉克。)①
⑸And the liberation of millions is the fulfillment of America’s founding promise.(解放数百万人民是履行美国的建国誓言)③
⑹We’re helping to rebuild Iraq,where the dictator built palaces for himself,instead of hospitals and schools.(我们正在独裁者为自己建造宫殿而非医院和学校的地方帮助重建伊拉克。)⑤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隐喻表达译成汉语时,都保留了原句中的形象 (例⑷中的 free一词是将国家隐喻成人)。
任何政府发动战争都是受国家利益驱使并有其具体目的。战争必定有其代价,当战争的收益大于代价时,战争更是值得的。这一点在隐喻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中均有体现,因此,翻译时也更适应于 S MC,如:
⑺Americans understand the costs of conflict because we have paid them in the past.(美国人了解战争的代价,因为我们曾经为此付出过。)①
⑻ The objectives we’ve set in this war are worthy of America,worthy of all the acts of heroism and generosity that have come before.(我们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值得美国去做的,是值得我们曾有的所有高尚的英雄行为的。)③
⑼The transition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will take time but it is worth every effort. (从专政过渡到民主需要(花)时间,但它值得每一分努力。)⑤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隐喻表达译成汉语时,都保留了原句中的形象。
在英语语言文化中,权利被隐喻成容器,如政治演讲中有remain in power,remove from power,cling to power,hold power,take away power等隐喻表达。而汉语语言文化中,权利有时被隐喻成容器,如汉语中有“权利真空”一说,但有时也被隐喻成一种实体 (POWER IS AN ENTITY).因此,将建立在 POWER IS A CONTAINER之上的隐喻表达译成汉语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保留原形象,或用汉语中效果对等的隐喻取而代之,以便于汉语读者接受。如果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 remain in power直译成“留在权利里”,必将贻笑大方。因此上述隐喻表达可分别译为:执政,退位,紧握权利,掌权,夺取政权。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为基础,对美国总统 George W.Bush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做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分析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概念隐喻体系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概念隐喻体系与一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及认知方式紧密相连,对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概念隐喻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能加深对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助于译者翻译时作出选择。
2.翻译隐喻时,译者可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一般来说,如果两种语言文化中有较多的相同或相似点,翻译时更适应 S MC;反之,如果两种语言文化中有较多的差异,翻译时更适应DMC。
3.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 (容器隐喻),因为不仅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相同的概念隐喻体系,而且人们对国家、政权、国家利益等的认识并非是某种语言文化所特有的。因此翻译结构隐喻时将更多地满足S MC,保留源语的形象;翻译本体隐喻 (容器隐喻)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但本文所选取的材料有其局限性,所以这一观点并不一定适应其它语篇,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4.政治演讲还有机构即人 (AN ORGAN IZAT ION IS A PERSON),生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LIFE IS A PRECIOUS POSSES ION)等概念隐喻,但本文并未加以分析,而是选取了政治演讲中方位隐喻的翻译,并非演讲中没有方位隐喻,而是汉语中“上”通常与好的事物相连,“下”通常与不好的事物相连这种倾向[6],这与英语语言文化观念是基本一致的,翻译时较适应 S MC。
对隐喻翻译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之上,而应借助一些较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方法,进行一些较为客观的分析和描述。本文只是从认知观的隐喻理论出发,对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翻译做出的一个尝试,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Events in Iraq Have Now Reached the Final Days of Decision,delivered 17 March 2003 from the Cross Hall at the White House.
②Address to the Nation on the Initial Military Operations in Iraq,delivered on 19March 2003 from the Oval Office.
③Address at Camp Lejeune,delivered on 3 April 2003 at Camp Lejeune,Norton Carolina.
④Address to the Peoples of Iraq,delivered 10 April2003.
⑤Announces the End of Combat Operations in Iraq,delivered on 1May 2003 from the USS Abraham Lincoln,of the coast of San Diego,CA.
[1]New 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104.
[2]Jhon I.Saeed.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32-147.
[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78-107.
[4]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taphor and Thought(2 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251.
[5]Mandelblit,N.“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Theory.”In:Translation and Meaning PART 3.Maastricht: Universitaire Press,1995:483-495.
[6]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5.
On Metaphor’s Translation in Political Speech
ZHOU Hong,ZHU Fu-r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417001,China)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cognitive translation perspective,this paper does a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the five major speech delivered by U.S.President George W.Bush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17 to May 1,2003,when the U.S.launched the war against Iraq and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translation has a certain guiding function for metaphor translation;the tranlatability of political speech structure of metaphors is higher than tenor metaphor(the container metaphor),etc..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ognitive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tructure metaphor;tenor metaphor;cognition
(责任编校:光明)
H315.9
A
1673-0712(2010)01-0085-03
2009-11-12.
周红 (1982-),女,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助教,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