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华 杨绍清 李建明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
PBL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志华 杨绍清 李建明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
PBL教学模式 组织行为学 应用 效果评价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ing Learning,PBL)”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者师生合作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焦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过程,灵活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PBL始于上世纪 50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并迅速成为医学教育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取得了普遍认同的良好评价效果。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在目前国内的心理学科的教学中,使用 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实践研究却屈指可数,那么 PBL教学是否可用于心理学科的教学,教学效果如何呢?《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心理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采用了此方法。以期探索心理学科中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与具体实施途径。
2.1 建立任务机制 根据 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由结成 8组,由学生民主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 (1人)、记分员 (1人)和评分员(1人)。并声明本课程的诸多任务将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的得分占总分的 10%。在任务全部完成后,将由组长及小组成员按照每个成员在任务中负责情况分别打出等级。
2.2 设置问题 根据《组织行为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工作要求,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中,挑选出 10小节内容,供 8个小组挑选,由各小组完成所选小节的教学任务。这些内容即作为PBL教学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学任务将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安排。在每次组织教学时,将要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并且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或安排其职务,而各名成员在每次活动中的表现,将由小组的记分员加以记录。每个小组讲授完之后,将由其它 8小组的评分员,分别独立打出分数,满分为 100分。当所有的小组都完成讲课的任务后,将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的平均成绩排列出最后的名次,分成三等。第一等 1名,第二等 3名,第三等 4名。第一等的小组成员的小组活动成绩从 90起评,第二等从 80分起评,第三等从 70分起评。而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成绩将由小组组长根据记录员的记录评出。
2.3 授课 -解决问题 各组按进度安排分别进行授课,也就是PBL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总体来看各组的上课情况很不错,材料准备充分,上台讲课的学生表达清楚,课件制作精美。当然不同的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节奏安排不合理,语言运用有待规范,课件华而不实,没有板书。
2.4 打分 -呈现任务完成结果 由各组评分人员,为每组授课小组从“教师”的基本素质、上课情况、创新性及课件制作 4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对各组成绩排序,评出等级。之后由每组为自己的小组成员赋分,作为其 PBL教学中的成绩,按 10%计入课程总分。
2.5 学生反馈 整理自己在 PBL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及总结,完成“关于‘PBL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写出自己对此教学安排的意见或建议。
3.1 评价方法 在采用 PBL教学模式后对学生进行半封闭式的问卷调查。问卷由 5个封闭式问题和 2个开放式问题构成,主要了解学生对 PBL教学的感受、态度与期望。
3.2 评价结果 在授课班级的 54人中,88.9%的学生表示在PBL教学活动中承担了任务,主要承担的任务有讲课 16.7%、收集资料 44.4%、制作课件 16.7%和教学评价 16.7%;学生表示在 PBL教学中克服的障碍依次是协调不好组内成员 (35.2%)、很紧张(24.1%)、表达障碍 (22.2%)、参与不了 (11.1%)和不能很好的组织材料 (7.4%);81.5%的学生表示在 PBL教学中有收获,主要体现在锻炼了胆量(34.1%)、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34.1%)、表达能力 (20.5%)和解决问题能力 (11.4%);79. 5%的学生表示希望在后面的课程中继续开展 PBL教学;但学生也认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分别是:①学生讲课不清楚,影响了知识的学习;②机会太少,能够充分参与人数少;③打分完全由学生做主,有失公平。总之,大多数学生参与了 PBL教学,并且感觉在 PBL教学中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 PBL教学模式。而教师的体会是,每个学生身上都蕴涵着巨大的潜能,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有待教师去发掘及开发。
4.1 问题情境的设置应与《组织行为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更贴近 PBL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以“教学”为主要形式,这与《组织行为学》的中对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组织行为学》的除了要学生掌握有关组织行为的主要理论知识外,还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组织内部结构状态、协调组织人员等一些与组织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能力。因此只以教学作为“问题”距离更具体的目标仍有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计划设置模拟组织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认识理论,加深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2 PBL教学在课程中所占比重应进一步加强 PBL所选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只占总教学量的 6.25%,所占比例较低,时间有限,这也赞成学生的参与率有限,任务单一。增加 PBL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 PBL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 PBL教学与总体教学融为一体,提高所占比重。
4.3 全员参与度应进一步加强 除了时间限制,教学任务的性质和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也限制了一些小组成员的参与,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无事可做。有效优化学生的分组结构,使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分组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对小组内部进行实时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全员的参与率与参与的深度。
总之,PBL教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内心成长,将进一步总结,发展出心理学科教育的新模式。
[1] 乔连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J].江西教育科研,2002,(4):8
[2]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60
[3] 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3):49
(2010-07-13 收稿)(陈 迁 编辑)
G 420
A
1008-6633(2010)06-8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