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9月11日,在俄罗斯有6位科学家正在密闭的实验舱内,模拟飞向火星的旅途,而这一天恰好是他们“闭关”整整100天。至此,他们已经模拟飞船飞离地球超过1600万公里。
历时520天、由多国参与的“火星500”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与登陆试验。
520天,地球上四季更迭,一年半载很容易过的日子,在飞往火星的途中却可能充满种种艰险。百日之际,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群探索者在地球上的“火星之旅”。
从今年6月3日起,由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药学研究所(IBMP)和欧空局载人航天部(ESA)联合开展的“火星500”模拟载人火星探测第三阶段实验正式启动。这项历时520天的实验是为了人类“登火”而作的一项重要准备。通过这项实验,科学家将初步了解人类经历长途星际旅行的各种生理、心理指征,工程师则将了解飞船需要搭载多少配给,才能保证这次至少长达一年半的飞行。
“火星50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与登陆的试验,也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持续14天,主要验证实验舱内维生系统和实验、工作设备,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的能力;第二阶段持续105天,初步模拟了火星载人航天的主要特点。而持续520天的第三阶段是实验的重头戏,不仅继续调查火星飞行中工作人员的健康状态和工作能力,还要模拟工作人员在火星表面的工作状态。
“火星500”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对人体耐受能力的研究;二是研究用什么样的对抗手段,包括一些应急处置和临床手段,来保证未来的航天员们在这么长时间内、如此狭小的密闭空间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三是了解长期飞行所需的运载能力;四是探索通讯延迟条件下如何和舱内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科学实验手段解决航天员可能遇到的身体和心理问题,为真正的载人火星探测提供模拟数据参考,这就是“火星500”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摘自2010年9月14日《文汇报》
人类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可以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地球家园提供不少借鉴。例如,自古以来,人类不知为恶劣的天气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价,而对好天气提供的机遇却把握得并不充分。事实上,在太阳系中恐怕没有一颗行星的气候比地球更复杂了。人们很不容易查明,海洋、陆地、大气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何相互交织和彼此消长。假如能找到一些比较简单的全球性气候系统,例如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或者只有海洋没有陆地,或者整个大气的温度恒定不变,那就比较容易弄清海洋、陆地、大气各自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研究复杂的地球气候就会更加方便。
大自然果真提供了这样的方便。整个木星的表面完全是液态的氢,金星几乎被恒温的灼热大气所包围,火星则有一层稀薄的大气而又完全没有海洋。或许,正是海洋之有无导致了地球上和火星上风的模式互不相同。研究这种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一下其他行星的气候呢?
再如人们更感兴趣的火星生命问题。人类一直在追索生命的本质和机理。我们对于大脑如何工作,人为什么会衰老,怎样防治各种疾病之类的问题了解得越透彻,人类的境况就有可能变得越好。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全都是远房的“堂兄弟、表姐妹”。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全都由同一些类型的复杂分子、经历同一些类型的化学反应而形成。当你研究一个细菌、一颗柳树或一个人体的生物分子时,就会发现它们彼此间的差异其实相当微小。它们可以统称为“地球型生命”。那么,要是在火星上发现了生命呢?
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火星生命与地球型生命截然不同,那就使人类所知的生命基本模式从一种变成了两种,这势必会使人类对生命的普遍了解陡然增加。另一种可能是组成火星生命的化合物与构成地球生命的化合物大同小异,那很可能就意味着生命的基本模式“仅此一家”,弄清楚这一点同样是很大的收获。
可是,倘若在火星上找不到任何形式的生命呢?也许由于我们假定了火星生命的行为方式和地球型生命相同,才导致搜索劳而无功。那么,生命活动还能按何种方式进行?地球型生命的行为又为何如此这般?这些都是与寻找火星生命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退一步讲,即使火星上当真不存在生命,人类为此耗费的心血和钱财也并不会就此白费。也许,火星上的生命演化过程已经起步,但又半途夭折了。也许,火星上的某些地方有着通往生命之途上半路夭折的分子,它们或许会道出生命形成以前的“化学演化”阶段应该是什么模样。况且,查明这类夭折的原因,肯定也会对更深刻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有所裨益。
再退一步讲,如果火星上根本不存在任何与生命有关的东西,那么人类所作的研究是不是就成了无的放矢?不。火星和地球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但它们发展的结果却完全相反:地球上充满着生命,火星则与生命无缘。这究竟是为什么?明辨此种差异,也将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地球本身的生命。
火星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例如,人们可以派遣火星车到火星干涸的“河床”中采集岩层的样品,或者深入巨大的峡谷,从厚达多少千米的火星地壳中采集样品。那里的岩层保存着火星地质演变史的丰富信息,据此可以推断火星上的冰期。如果火星和地球的寒暖期互相吻合,那么这种气候变迁的根源很可能就是太阳输出能量的变化。这将对揭开地球科学中的一大疑谜——冰川作用是怎样开始、又怎样终止的,提供很大的帮助。反之,如果火星冰期和地球冰期大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历史就应该由某些未知的原因造成。未来的火星探测,包括载人火星飞行,将有助于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摘自2010年9月14日《文汇报》
罗斯总理普京日前在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委员会第六十届会议上发言称:俄罗斯人口数量已得到稳定。普京指出,2009年俄人口数量首次没有下降,人口出生率15年来首次出现增长。
人口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困扰俄罗斯的最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在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仅有1.4亿人口。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2.3人。更令俄罗斯各界担忧的是,近20年来俄罗斯人口每年缩减60万至9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人口出生率是死亡率的2.6倍;而俄罗斯则是每分钟有3人出生,5人死亡。据统计,较欧洲人口死亡率平均水平,俄罗斯成年男性死亡率高于欧洲水平的10倍,成年女性死亡率高于欧洲水平的4倍。有专家预测,如果俄罗斯居民死亡率继续高于出生率,到本世纪末,俄罗斯人口可能从目前的1.5亿人锐减到6000万至6500万人。
人口日益减少,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主体已经显现出严重不足。据统计,由于人口减少并向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最近10年里,西伯利亚地区已有一万多个村庄和近300座城市消失,劳动力短缺超过1000万人,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人口下降还影响着俄罗斯的民族构成。目前,穆斯林人口约占俄国总人口的12%~18%。有预测说,到本世纪中叶,俄穆斯林人口将达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俄罗斯政府把人口问题列为本世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俄罗斯使尽各种办法努力增加人口出生率。在俄罗斯,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可获得1万美元的政府补贴,第二、第三个孩子将获得医疗帮助,第四个及以后的孩子则将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在首都莫斯科,政府将财政支出的一半用于解决社会及家庭问题。据报道,俄罗斯一些电视台有意在午夜播放色情电影,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藉此刺激俄青年男女以提高出生率。
在俄政府的努力下,近三年来,俄罗斯人口的增长指数已经开始转负为正。普京表示,俄罗斯政府旨在加强母婴健康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与2005年相比,婴儿死亡率几乎下降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均寿命在最近5年内增加了3岁,目前达到69岁。据俄专家乐观估计,2020年俄全国人口可达1.5亿,2030年可达1.6亿。
摘自2010年9月17日《文汇报》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与上港集团最新发布的数据,按1~8月的吞吐量算,上海已经超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根据统计,8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7%,再创单月新高;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43万标准箱,环比今年7月份下降了4%。
受益于中国出口的强势复苏,从今年4月份起,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就开始超越新加坡,但是单个月份的超越缺少统计意义。直至8月底,上海港1~8月的累计集装箱吞吐量终于超越新加坡,上海港为1906万标准箱,而新加坡港为1901万标准箱。
现在各方最为关注的是四季度走势,9月份是重要的观察期,前高后低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很可能10月上旬开始贸易量会下降。
摘自2010年9月18日《文汇报》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拥有600多个岛屿,风光旖旎,资源丰富。矿产、石油和经济作物种植是巴新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薄弱。金、铜产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森林资源丰富,热带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36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7%,林木总蓄积量约29亿立方米,可采蓄积量为5亿立方米。相当一部分人民迄今仍过着原始部落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拥有一种特殊的鸟类叫“极乐鸟”,也称“天堂鸟”。巴布亚新几内亚因此也称为“天堂鸟之国”。传说中极乐鸟住在“天国乐土”,一生下来就不停地飞,不知疲倦,累了就睡在风里。它的一生永不停止,最后一次着陆便是生命的终点。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民对极乐鸟青睐有加,并把它奉为国鸟。
摘自2010年9月18日《文汇报》
智利位于南美洲的西南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北部有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南部有冰川。
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延续了400年之久,但这的确曾发生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自16世纪末以来,这些地区于1971年首次下雨。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端的阿里卡从来不下雨,但它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度假地。
阿塔卡马沙漠由一连串盐碱盆地组成,几乎没有植物。阿塔卡马沙漠为什么如此干燥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如同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但在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捕捉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用管道引来。他们凭借这种方法及从蓄水层中采集的少量地下水,种植橄榄、西红柿和黄瓜。而在高原上的人们则依靠高山雪水种植作物,放牧骆驼、羊驼。
摘自2010年9月19日《文汇报》
T-City是德国电信和德国城市腓特烈港共同进行的大规模生活实验室计划(2007~2012),旨在研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示范如何提高城市未来的社区和生活质量。该计划还集合了阿尔卡特集团、三星集团、德国城镇发展协会、波恩大学等组织,这是德国第一次由城市居民、公司、学校、科学家、医疗机构、城市管理者共同进行日常应用性的创新。
T-City内的各项实验计划,目标都在建构未来生活形态,并且透过实验,为企业的创新建立坚实的基础。2007年以来,共进行了约30个项目,分为六大领域,基本上覆盖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1)学习与研究:多媒体教育平台。请病假的学生可以在家上网同步观看上课情形;多语言翻译功能,移民学生也能了解授课内容;老师可以用来备课等。未来,将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校、职校等,进而整合成完整的行动教育网络。
(2)行动与运输:电子船票、水上活动GPS定位求救系统。发生意外时,只要使用手机按键即可发出求救讯号,定位地点,内建软件,将姓名、联络方式等预先储存。
(3)旅游与文化:手语电话、城市观光导览信息、多媒体信息站、饭店信息系统、数字新闻频道等。城中设置八个听障人士公用电话,可以连通手语及翻译通话;旅客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安排旅游行程等;各项活动日期、地图等都可利用网络传送到个人移动通讯装置上。
(4)公民与政府:eGovernment,各项公众事务简便化。
(5)商业与工作:dDesk移动办公室、手写信息数字转换、智能电表。全面换装智能电表,15分钟内可将用电、煤气情形上传至用户个人网站平台上。提供网络办公平台,无论身在何地,只要连接上网,插入dDeskKey就可进入办公平台。
(6)健康与护理:德国第一套远程医疗系统。慢性心脏疾病患者在家中即可接受医疗院所的照护。
摘自2010年9月21日《文汇报》
位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多山,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高山国”之称。大部分河流属咸海水系,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泽拉夫尚河、瓦赫什河和菲尔尼甘河等。湖泊多分布在帕米尔高原。
塔吉克斯坦矿产以铀为主,储量占独联体首位;其次有铅、锌、钼、钨、锑、锶、金矿、石油、天然气、煤等。境内还蕴藏多种建筑材料。水力资源丰富,人均水力资源蕴藏量居世界前列。工业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部门有采矿业、轻工、食品、有色冶金、化工、机器制造和电子工业。塔吉克斯坦的植棉业在农业中举足轻重,尤以出产优质细纤维棉花闻名于世,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在原苏联各共和国中居首位。40%的可耕面积用于种植棉花,养蚕业也较发达。
塔吉克斯坦是地球上风景如画的一角。山顶上的皑皑白雪与山谷里的花团锦簇;湛蓝的湖泊与飞溅的溪流;白云缭绕的帕米尔高原与恐龙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川和独一无二的萨列兹高原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摘自2010年9月23日《文汇报》
怎样才算“发达国家”?怎样才算“发展中国家”?虽无教科书式的严格定义,但国际社会已有基本共识——看人均,不唯总量论;看综合,不唯增长论;看长远,不唯短期论;看综合实力,不唯硬实力论。
今年8月,全球热议中国经济总量二季度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之际,中国的名义人均国民总收入约在3800美元左右,排名在世界百名之外。在其最具权威性的《世界经济展望》本年度最新报告中,中国属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这个大类中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小类。去年10月发布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包括18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列第92位,仍然处于一个标准的“中游”位置。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遭遇艰难险阻,闯荡激流险滩,将贯穿中国发展之路的始终。
然而,对中国经济总量正常增值,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媒体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读”,炒作中国的“世界第二”,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属性。其实,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发展产生的辐射效应可谓无远弗届。中国减少5%的贫困人口,就等于地球上少了1%的穷人;每个中国人多创造一美元的价值,世界经济总量就增加13亿美元。更何况,中国从来不回避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采取与中国实际能力相称的行动。
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利益所在。正如历史所证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稳定。认清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全球经济秩序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自2010年9月21日《解放日报》
近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对此,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并认为,欧洲今年冬季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预测科学上不可信。
波兰学者预测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
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一般3到7年发生一次。墨西哥湾暖流是指海洋中自墨西哥湾沿北美洲东侧流向中纬度的暖洋流,之后其北部分支暖流流向欧洲沿岸,即所谓大西洋暖流。大西洋暖流使欧洲冬季气候温和且多降水。
现有的研究表明,“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为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相对稳定且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拉尼娜”对全球天气及气候有怎么样的影响,是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方向。目前来看,其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仅仅依据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就目前全球海洋大气状况,国家气候中心分析预计了今年冬季气候趋势:今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的影响。就当前全球海洋大气的状况,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需做好防范阶段性低温冷害的准备。
摘自2010年10月13日《文汇报》
图瓦卢是世界上最小且最偏远的岛屿国家之一,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首都富纳富提位于主岛上,面积不超过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3万人。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困境。
图瓦卢是正在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小岛国之一,有专家认为,再过50年这个小小的美丽岛屿将消失在太平洋海面下。图瓦卢世博总代表法卡萨•特奥雷昨天说,现在图瓦卢正在兴建防海墙,抵御海潮的侵蚀。今年2月,图瓦卢举办了首届潮汐节,让世界明白这个天堂般国度所面临的全球变暖一系列后果。
摘自2010年10月14日《文汇报》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有约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作为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也门素有“阿拉伯乐园”之称。在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笔下,盛产乳香和没药的也门是红海以东芬芳弥漫的香料海岸。也门的萨那古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在东区,有许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尖塔。大清真寺内的大图书馆为阿拉伯国家最大图书馆之一。希巴姆老城1982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在阿拉伯半岛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层建筑群给人海市蜃楼般的感觉。简练外观、雷同造型不由让人联想到纽约的摩天大楼。这些用土坯为建材的建筑群高达30米,在中世纪来说堪称高层建筑。现在这些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观。也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60亿桶,天然气可采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也门未参加任何石油组织,因而不受国际石油组织配额限制,在生产上较具自主性。政府极为重视石油勘探和开采,力图通过开发石油和矿产资源克服经济困难。
摘自2010年10月15日《文汇报》
据新华社哈尔滨10月11日电 (记者 卫敏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传书11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为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要以尊老敬老活动为载体,依靠人民群众,扩大社会参与。
目前国家正在组织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立足于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努力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
同时,还要以开展社会监督和法律服务为抓手,保障老年人婚姻自由和住房、财产、继承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杜绝歧视、侮辱、虐待、遗弃老年人等不法行为。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为抓手,加强老年教育、文化、体育工作,支持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注重发挥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使之成为一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