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凤
(铜陵学院,244000)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职能。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搞好文献资源建设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规范文献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为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007年“1号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是在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质量为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我国自1994年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试点评估。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这是教育部审时度势,为促进高等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教学评估”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现行的“教学评估”指标中,“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年进书量”被明确规定为C级指标,这是图书馆状况合格的基本要求,在评估时,如果纸质图书文献达不到规定的量,实行一票否决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献总量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参评高校为了填补差距来达到这一硬性指标,不管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状况,突击购买大量与本校学科、专业无关,对学生素质教育无用的图书。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有的将书商仓库积压多年的“残渣余孽”一扫而光,有的将其他文献收藏单位剔除的旧书捆载而去,还有的肆意购进大量的劣质书和盗版书,等等。弄虚作假、滥竽充数之风盛行,造成了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从根本上违背“质量工程”和“教学评估”的基本精神,使得图书馆藏书总体数量虽然达到了评估标准,但是质量却无法保证。
由于当前出版市场社科类图书出版量大,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低层次的需要,竞相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粗制滥造的消遣类图书,而质量高、创意新颖、专业性强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出版量较小,新兴学科的专业书更是匮乏,社科类图书与自然科学类图书在品种上难成比例;另外,在当前这种较为普遍的突击购书的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坚持采购原则,采购人员往往只是根据经验和主观认知挑选图书。因而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馆藏图书学科分配比例严重失衡,有些专业的书籍大量重复购置,而有些专业却没有可利用的图书。这种馆藏结构的不合理,致使图书利用率低下,违背评估宗旨,不能适应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形势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献载体已呈多样化。电子出版物如磁盘、光盘等非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以往文献收集的类型和方式。但由于在教学评估指标中只将纸质图书藏量作为惟一的量化指标,而对电子文献没有要求,对馆藏文献的计量范围过窄,造成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只注重纸质图书文献的收藏,忽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投入。尽管电子文献资源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科研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但在评估期间有不少高校首先顾及纸质文献达标,对电子文献的采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停止购买电子文献。这种情况势必影响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质量工程”和“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在图书购置经费上的投入都有大幅度增长,有的由以前每年的几万、十几万,猛增到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使政府采购变为可能。
政府采购是经济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被称为是“阳光下的交易”,公开、公平、公正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能较好地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自2003年1月1日我国的《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经逐渐走上图书资料政府采购的轨道。实行图书政府采购,规范图书资料采购渠道,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使图书馆日益增多的图书资料采购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杜绝了以往采购过程中的私下交易现象,有效防范价高质劣的盗版书和人情书入馆,确保既能完成评估指标规定的馆藏量要求,又能保证图书文献采购质量,克服当前图书采购中短期行为的弊端。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主要指文献的分布是否能满足学校各学科发展的需求。目前,纸质图书文献的建设仍然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体。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文献采购原则,指导采购人员进行文献采集,使图书文献的采购具有针对性,预防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了文献采购原则,就可以使图书馆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应对各种新形势,避免因出版市场的不良状况、各类评估及其他政策性因素导致的盲目采购,走长效发展的道路;避免所采购的文献与教学、科研脱节而无人问津的现象,力求使“书有人用”和“人有书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第二款中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因此,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体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书刊文献,而是集纸质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资源于一体的多种信息载体共存互补的新格局。
电子文献内容丰富,学科门类齐全,信息新,既可以是表达文字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态信息,各种数据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可多次反复进行;其表现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并且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复制性,在网络环境下可被多人同时访问,读者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十分便捷地通过网络联机检索、浏览、下载所需文献信息,即使众多读者对同一篇文章有共同需要,也可以互不干扰,同时使用,是一种共享性的信息资源。电子文献在使用方便快捷等方面明显优于纸质文献,深受读者欢迎。再加上价格低廉、体积小等优势,电子出版物目前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校师生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对新事物新技术所特有的敏感和认知,电子资源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遵照《规程》的规定,让电子出版物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它与传统文献资源一起共同构筑起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弥补纸质图书文献的不足,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何 芳.评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李桂霞,滕鹏起.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
[4]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EB/OL].http://www.pgzx.edu.cn/.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zlgc.org/zcwj/index.aspx.
[6]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B/OL].http://www.zlgc.org/Detail.aspx?Id=1140.
[7]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http://www.gwdq.com/lwzx/glxlw/tsggl/9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