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开忠
(安徽省图书馆,合肥 230001)
2009年是公共图书馆评估年。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半年开始,安徽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笔者有幸作为省级专家评估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对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安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整体把握。现将有关情况介绍、总结和分析如下,以期为同行和决策者们提供些许帮助,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开始于1994年,原则上4年一次,2009年开展的为第四次。本次评估标准分7大部分,地市级馆涉及76个具体指标,县级馆涉及75个具体指标,总计1000分,不同级别的图书馆有不同的分值(见表1)。
为切实做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安徽省文化厅于2009年7月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皖文秘[2009]92号),对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市、县文化部门及图书馆为迎评工作作了周密的准备,均成立了组织机构和专家小组来负责实施评估工作。2009年8月,各市、县文化局和图书馆对照标准补差补缺,做好自评工作。2009年9月,各市文化局完成了对所辖县(市、区)图书馆的评估工作。2009年10月11日至22日,省文化厅组织省级专家评估组,先后分2组赴全省对市级图书馆进行了评估。
表1 公共图书馆评估七项标准及分值
安徽省辖17个市,截止目前,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91个。其中省级图书馆1个,市级图书馆13个,市级少儿图书馆2个,县级图书馆75个。本次参评情况:市级馆中,除淮北市馆和蚌埠市馆因新馆建设未参加外,其他13个(包括2个少儿馆)均参加了评估。县级馆中,除黄山市徽州区图书馆、马鞍山市花山区图书馆、淮南市潘集区图书馆、灵璧县图书馆、泗县图书馆、金寨县图书馆、凤台县图书馆、界首县图书馆、太和县图书馆、含山县图书馆、岳西县图书馆、枞阳县图书馆等12个馆由于新馆建设和搬迁等原因未参加外,其它63个馆均参加了评估。具体评估方式为:通过听取各馆汇报自评情况、实地查看有关业务部门和服务窗口、查看各种档案和统计资料,全省76个参评馆最后得分情况:900分以上的有8个(分别为合肥市图书馆、舒城县图书馆、合肥市少儿图书馆、芜湖市图书馆、铜陵市图书馆、马鞍山市图书馆、太湖县图书馆和宁国市图书馆),900-800分的有22个,800-700分的有21个,700-600分的有9个,其它为600分以下。
为迎接本次评估,各地图书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评估标准,查找差距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并能以评估工作为契机,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力争上等级,上水平。评估工作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事业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与前三次有所不同,本次评估首次由文化部组织实施(以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实施),而且评估结果将作为对当地政府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次评估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庆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特拨25万元专项经费用以改善服务环境,购置新书架和图书监测设备等,力促该馆在本次评估定级工作中取得好成绩。青阳县政府专门召开政府办公会,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县财政安排了18.2万元的专项用于评估工作的补差补缺。蒙城县图书馆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将本馆情况和存在的差距向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县财政为该馆添置了书柜、期刊架等。临泉县政府主动出击,加大资金投入,将文化局办公地点迁出图书馆大楼,还整座建筑于图书馆,使该馆馆舍面积增加至2300平方米,并新置了办公设备和家具,办馆条件显著改善。和县政府投入18万元专项迎评经费,为该县图书馆安装了空调和防盗门窗,更换了电线线路,对室内进行粉刷,使馆内外环境涣然一新。
自上次评估以来,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评估中,文化官员们主动到图书馆部署检查工作。评估组在馆期间,领导们全程陪同,听取工作汇报和反馈意见,全面细致地了解到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状况,加深了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联络了与图书馆人的感情,为以后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给图书馆提供更大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为做好第四次评估工作,广大图书馆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新修馆舍,绿化环境,打扫卫生,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改善服务手段,图书馆界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自评,我省各级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进行了一次大整理,对全馆业务工作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找准了差距,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时,在迎评过程中,图书馆人更新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从本次评估数据来看,自2004年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以来,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的成绩在以下四方面比较明显:
馆舍面积是图书馆办馆条件的重要硬件之一。截止到目前,安徽全省已有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90个,除2个市级馆、12个县级馆的新馆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之外,其它一些馆也在这几年完成了新建或扩建工作。桐城市图书馆、怀宁县图书馆均为新建馆舍。涡阳县图书馆和利辛县图书馆新馆分别于2005和2006年投入使用。巢湖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将原市委大楼无偿划拨给市图书馆使用,使该馆建筑面积增加到8000多平方米。休宁县图书馆新馆占地3000平方米,由县财政投资,于2008年5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黄山区图书馆新馆是2007年7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芜湖市图书馆经过扩建后,目前总面积达14800平方米。作为马鞍山市的三大文化工程之一,马鞍山市图书馆新馆于2009年5月1日对读者开放,面积达20000平方米。该馆设计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功能多样,设施齐全,成为马鞍山市的标志性建筑。另外,宣城市图书馆、铜陵市图书馆等馆也完成了新馆立项工作。2004年以来,安徽全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有1/3馆完成或正在进行新馆建设工作,馆舍面积大大增加,办馆条件显著改善。
从本次参加评估的76个馆的数据看,全省大专以上人员比例为75.2%。从专业结构看,以图书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符合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除学历教育外,各馆注重员工的继续教育,不断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2008年,安徽省图书馆举办了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馆长们进行系统培训。各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古籍保护培训、全国编目培训等为员工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市级图书馆员工年均继续教育学时在75学时以上,歙县、黟县等馆员工年均继续教育学时在80学时以上。
做好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次评估指标中,读者服务工作分值大大增加,县级馆为260分,地市级馆为310分。安徽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肥市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狠抓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市内多家单位建立数字图书馆分馆。开办盲人阅览室,为残疾人读者提供全方位免费服务。举办“中学生暑期套餐卡”活动,针对中学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连续10年编辑《图联网迅》,为领导机关提供信息服务。开办“安徽人文讲坛”、“公益培训行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等。芜湖市图书馆努力创新读者服务方式,实行全面免费开放,免费为读者提供开水供应和少量复印服务,开展手机服务和馆内无线网全覆盖及OA办公自动化,开展电话预续借、资料代查、邮寄借书、课题跟踪、网上咨询等;设置盲人阅览室,配置盲人书籍和有声读物;开辟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室;举办“江城文化论坛”、“芜湖市民学堂”及各种展览等。铜陵市图书馆近年来把社区图书馆建设和辅导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该市社区图书馆普建率达100%,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针对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及服刑人员等开展免费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目前为止,文化共享工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阵地,自建、合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已超过61.4万个,资源建设总量达到69TB。
从参评馆的统计数据看,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平均得分为36.5分,远远超出其它项目的分数。有相当一部分馆该项得分为满分。除少数县级中心未建立起来,绝大多数县级馆都能以共享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本馆现代化建设步伐,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送到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身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利用共享工程建设,县级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人才得到了锻炼,数字图书馆意识逐步明晰。
这次评估,揭示出当前安徽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这是本次评估中各馆普遍反映的严重问题。纵向来看,财政给各馆的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运行经费、人员工资、购书经费的增长等原因,实际用到文献采购上的费用增长比例很小,新增藏量小,有些馆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有些县馆,如淮北地区,购书经费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多年没买过一本新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读者到馆率下降,工作人员失去职业信心。有些馆虽然共享工程建设硬件设施到位,但面临由于宽带接入费、电费等相关费用缴不起而停止运行的尴尬局面。
评估反映出安徽公共图书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上。除皖江和合肥地区外,其它市、县级公共馆的现代化技术设备、数据库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得分均较低,阜阳市图书馆、滁州市图书馆、石台县图书馆、砀山县图书馆、固镇县图书馆得分为0。一些馆虽然有现代化设施,但没有真正运用到读者服务工作中,传统的手工服务仍然占主导地位,自动化、网络化更谈不上。
原始档案的积累与统计是科学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顺利实施评估工作的主要材料。从评估检查中看,大部分馆对原始档案的积累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有工作没有档案记录,有档案但记录不连续,分类不科学。
评估中所反映出来的图书馆人思想认识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在一些管理者身上,抱着等、靠、要的态度,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观念老化陈旧,不适应新形势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不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工作,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检查,评估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差距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图书馆人已把评估标准作为日常工作规范和努力方向,“以评促建,推动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这一评估的基本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为了更好地发展安徽公共图书馆事业,针对存在的问题,目前应该主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图书馆自产生之日起,就是重要的文化科学和教育机构,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文献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和开展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的发展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作为公益机构,图书馆对社会的回报,主要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且这种社会效益是隐形的、渐进的,很难量化。对于图书馆来说,政府投入的多少与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办馆效益的大小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图书馆回报的长期性,考虑到与投资企业的不同性,继续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转,调动图书馆人的积极性,使图书馆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图书馆办馆水平如何,固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图书馆人自己。从这次评估中我们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有的馆硬件并不好,但软件很硬,工作做得很好。图书馆人特别是管理者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理念,努力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摒弃消极被动和传统僵化的思维方式,谋服务,谋发展,谋地位,在服务读者、服务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一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