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兼善中学(400700) 李兴科
利用乡土资源 理解地理知识
重庆市兼善中学(400700) 李兴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要熟悉家乡的地理,应尽可能地收集有关家乡各方面的资料,如地方志,特别是近期的有关家乡建设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乡土文学、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对家乡的认识。例如,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区,是属于平行低山丘陵地区。而我校位于北碚,附近有中梁山脉和缙云山脉,其中缙云山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4A级景区。景区内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其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
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日或者假期布置一些题目,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如素描和拍照、摄像都能收集家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用来讲解什么是山谷、山脊、鞍部、山顶、河谷等等。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素描图、照片和影像等。特别是照片,教师可以直接做成多媒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乡土地理的风貌。
讲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时,笔者运用学校所在地的毛背沱地区河流的侵蚀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毛背沱附近的货运码头与对岸的黄桷地区的差异,判断出两岸中哪一岸是侵蚀岸,哪一岸是沉积岸。上课时,让学生先阐述现象,然后分析原因。有学生说毛背沱附近的货运码头是沉积岸,黄桷地区是侵蚀岸;有学生问道,如果按照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应该是黄桷地区是沉积岸,毛背沱附近的货运码头是侵蚀岸。这个现象是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加上笔者的讲解,得出河流的侵蚀岸和沉积岸的判断有时候还要考虑到地形因素,如毛背沱地区的嘉陵江水的流向受到地形的影响,最终克服了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了黄桷地区一侧的岸边。
讲述河流的沉积作用的分选问题时,让学生去观察北碚碚东大桥下和毛背沱附近的河岸边的沉积物的特点,并带回一些标本。上课时笔者让学生讨论这两个标本的形态、大小等等方面的差异有哪些。学生最后总结出,北碚碚东大桥下的嘉陵江岸边位于毛背沱附近嘉陵江岸边上游一些,嘉陵江的流速要快些,一些体积大些的鹅卵石先沉积下来;到了毛背沱附近,嘉陵江的流速减缓,大量的体积小的细砂沉积下来。说明不同的河段河流沉积的物质是不相同的,沉积作用有分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