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要素研究

2010-04-05 13:12章家清
对外经贸 2010年7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

章家清 李 杰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产业,逐步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区域产业集群模式。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模式

20世纪 90年代末期,随着台商对大陆第三次投资热潮,台资企业逐步加大了对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力度:由于长三角一带环境优美,地理区位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林立,市场需求广阔,是经济较为领先的地区,当地老百姓的购买力比较强,并得到一批优秀的高校,如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以及一些电子信息产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他们选择在长三角一带包括苏州、上海、无锡、昆山等地投资设厂。当地政府为了实现成功招商引资,在税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促使许多台商前来投资办厂,逐渐形成了长三角产业集群模式。

(二)环渤海产业集群模式

能够迅速形成环渤海产业集群的动力之一来自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将一些产业链中非核心的环节,寻找外包商从事生产和制造,由于东北天津一带劳动力成本便宜,区位独特,基础设施完善,临近高校和科研单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也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造加工生产模式。在这样背景下,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例如摩托罗拉公司、LG、三星、罗姆电子等纷纷在这里落户。他们把一些非核心的环节承包给当地的中小企业进行生产,在合作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学到了这些跨国公司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这些跨国公司通过施行外包模式节省了成本和精力,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当地的中小电子企业获得了这些跨国公司的业务订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逐步形成了以“单核”为结构的生产模式,产业集群中“单核”的核心是跨国公司。

(三)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

从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利用沿海开放的优惠政策,珠三角一带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好,交通和基础设施环境比较完善,靠近香港和澳门地区,拥有土地和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以及香港自由港的区位优势,使得台湾很多电子信息生产厂商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转移。台商通过成功的产业转移,节约了开资和成本,在东莞一带进行生产制造,将产品依靠香港出口,从事“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形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结构。

二、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相关要素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受多种资源要素的影响:土地、市场、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科研投入、组织管理、产业链等,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要素优势、要素劣势等,才能更好地达到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资源比较优势

1.土地和市场资源方面。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消费市场目前位居全球第一。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得到显著的增加,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地扩展,市场需求状况不断地扩大,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壮大提供了基础保障。我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我国拓展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很多外资企业来华进行投资,就是看中了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2.劳动力方面。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一定时期内将会长期存在,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企业的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由于劳动力成本价格低廉,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好的机遇。

3.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吸收外资居世界前列,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崛起(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使得我国能够迅速地与国际接轨,了解国际化生产的标准和先进制造技术,学习先进行业的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利于带动地区产业链的完善与相应产业的壮大,外商直接投资资源具有技术溢出效应,电子信息产业将会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学习到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提高和完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是逐年增加的,从 2001年的 496.72亿美元,增加到 2007年的 783.39亿美元,近两年 F D I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二)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的比较劣势

1.品牌方面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竞争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乏国际化的品牌,国内的品牌在国际领域中缺乏竞争力,不具有像美国,西欧与韩国等国的国际化品牌。美国的戴尔、微软、摩托罗拉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影响力,西欧的诺基亚、西门子品牌,韩国的三星品牌,这些品牌都已成为国际化的品牌,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我国许多企业不注重品牌建设,在国内消费者中,品牌熟悉程度远远低于国外的商品品牌,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有质量和信誉保证,而且设计款式也很领先。因此,国内生产者只有从自身产品的质量出发,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不断地提高产品档次,以诚信为本,这是树立良好品牌的必由之路。

2.技术与科研方面

首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科研技术方面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有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核心技术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没有掌握彩电、移动通信、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从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到产品,关键部件只能依赖于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比较少,尤其是芯片和软件开发滞后,国内所需的集成电路 90%以上来自于国外进口,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处于被动。

其次,电子信息技术的差距还表现在人才资源的差距。我国人才资源储备不足,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明显不足。我国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才资源非常稀少,仅占人力资源的 5%,高级人才更为稀少。相比之下,芬兰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高级人才占了约有 20%,美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级人才比例占了17%,韩国的高级人才比例占了 22%。随着我国的高校扩招扩大了潜在的人才资源数量,但是扩招的同时,使得师资教学质量下降,师资明显不足,无法形成资源优化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优秀人才的培养,包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国的人才资源流失相当严重,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的杰出人才很多流往国外,影响到电子信息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再次,同时人才还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虽然每年培养出很多的大学生,但是在高校里面学的知识和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应用具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其无法适应企业的生产应用,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我国许多电子信息企业在科研技术领域因为与西方国家的电子信息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能从事低端的生产和制造,来承接一些大集团公司的非核心外包业务,或者从事简单低质量的生产制造,在产业竞争当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

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当中,加工贸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较少,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明显不足,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太可能有明显的改善。很多企业领导者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一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甘愿为一些大型企业从事生产加工与贴牌生产,获得微薄的利润。不愿意花成本从事科研开发,提升商品的科技含量,喜欢偏安一隅,追求眼前的效益。所以,只有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由从事低端产业的生产制造,转化为独立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环节,生产出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竞争需求。

3.产业链整合方面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我国很多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都没有很好地整合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产业,很多电子信息产业只是传统意义中的生产—销售模式,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加工,产业链中游的生产制作与产业链下游的销售和物流进行很好的整合,并没有将互联网络的营销模式运用到生产经营当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之相比,欧美地区,韩国和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系统,从产业的上游原材料的生产,中游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下游的销售和物流配送环节,都形成了规模经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环节还很脆弱,在竞争当中还处于劣势。

我国许多电子信息企业都忽略了产业链环节,还停留在传统当中的经营模式,如果能够意识到产业链环节的重要性,电子信息厂商通过信息化媒介,实时地关注原材料价格和数量动态变化,及时地从原材料产地采购,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指挥生产制造。在生产制造环节率先更新过时的设备,引进现代化的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安排产品的生产制造。

三、对策和建议

如果将科研资源、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外商直接投资资源、产业链资源与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要素的优点,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将可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企业开发出具有高品质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创造出知名品牌,使其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强化产业链的整合

需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的模式,通过整合电子信息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纵向产业链,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经营模式,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和费用。

(三)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宣传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沿领域,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企业通过不断培育和增强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四)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的电子信息企业和行业协会可以认真研究WTO的相关政策,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同时运用WTO的国际规则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1]余军华,解洪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现状及政策调整[J].对外经贸实务,2006(9).

[2]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常立民.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5(3).

[4]娄勤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曲维枝.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
7524亿元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产业链春之奏鸣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