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文 孙蕴慧 王春波
改良法会阴侧切技术122例探讨
朱国文 孙蕴慧 王春波
会阴侧切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适时的会阴切开能缩短第二产程,保护软产道,减少出血,有益于母婴预后。我院自2005年9月~2009年6月对传统切口的缝合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可吸收生物蛋白缝合线缝合会阴切口,不拆线,减轻了产妇的痛苦,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会阴侧切术的感染,使会阴侧切口美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2例产妇均为2005年2月~2009年9月在我院分娩者,年龄19~32岁,孕周36~42周。均为初产妇,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122例产妇均具有会阴侧切指征:会阴过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胎儿过大共75例,初产妇需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及足月臀位助产者3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内合并心脏病、胎儿宫内窘迫需缩短第二产程者12例。
1.2 方法 常规手法保护会阴。选用亚克医用制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1—0号及2—0可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针长30mm,针弯曲1/2,线长90cm,自带圆角弧形针线。用阴部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剪刀与切口垂直,在胎头已经拔露,会阴体变薄、皮肤发白,估计切开后1~2阵宫缩后儿头即可娩出,选择左侧切开,切口起点在阴道口5点处,剪刀刃与皮肤垂直,待宫缩时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旁侧30°方向一次剪开全层,长约4~5cm。剪切开时,剪刀尖向母体的外下方挑起,剪刀面应与组织切开面垂直,防止切开组织两端薄厚不一。切开后立即用纱布压迫止血,出血多时用止血钳钳夹出血处止血,待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产道,阴道内放入一带尾纱布,防止宫腔内血液流出影响手术视野,做好缝合准备。缝合前先用0.2%甲硝唑溶液冲洗伤口,阴道内置带尾纱布。1-0可吸收合成线从切口顶端上0.5~1.0cm处开始连续缝合阴道粘膜层至处女膜环以内,1-0号可吸收合成线连续缝合肌层及皮下组织,2-0号可吸收合成线连续皮内缝合。皮内缝合时,进针点从会阴侧切口最外端处皮内开始,连续皮内缝合至阴道口,缝针、缝线均在皮内穿行,距皮缘越近越好,不穿透皮肤,针距为0、5cm,两侧缝合距离对等,轻拉缝线,松紧适度,使皮肤对合平整,于阴道粘膜下打结,将线结埋于粘膜下,有利于缝线吸收。
1.3 观察内容 ①术后疼痛程度(切口缝合至拆线期间)按WHO分级标准:0级,无痛、安静、合作;I级,微痛、可忍受、能合作;II级,疼痛明显、呻吟、能忍受;Ⅲ级,重痛、不能忍受、不合作。②产后4d了解会阴切口愈合情况。③随访产后42天内伤口肠线吸收情况,产后42d会阴切口瘢痕形成及产后生活质量。
122例产妇会阴疼痛分级:0级55例,Ⅰ级42例,Ⅱ25例,Ⅲ级0例。产后4d观察会阴切口早期炎性反应轻。产后42d对所有产妇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家访以了解其远期疗效。仅1例产妇排便时有轻微不适感,余无明显不适。
以往的会阴伤口缝合,粘膜层、肌层及皮下组织用羊肠线缝合,皮肤层以丝线间断缝合,常伴有疼痛、红肿,肠线线头难吸收,易产生组织反应性硬结,出现切口感染、裂开,必须从裂口处挑出线结;有些形成小脓肿,必须刺破脓肿,夹出线头患处才能愈合,而且还需拆线,愈合疤痕大,外形不美观,术后需要3~5d方拆线[1],组织反应大,特别是会阴切口直接暴露容易感染,暴露在外的部分丝线容易导致切口感染。会阴伤口由于短、浅、张力小,比较适合连续美容缝合,此缝合法对合严密、间隙小,可完全由上皮组织修复,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少,故皮肤愈合瘢痕小,皮内连续缝合切口平软,避免蚯蚓状或蜈蚣状瘢痕,不需拆线,切口美观。亚克高分子可吸收缝合线能提高水解作用使共聚物降解为乙二醇和乳酸。改用此合成线连续缝合会阴肌层及皮下组织,由于此缝线引起的异物反应较羊肠线轻,对细菌感染的耐受性更强[2],缝合中减少了穿针引线的时间,使手术时间缩短,切口暴露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未发生上述现象。且所留线结少,异物刺激少。采用皮内缝合,切口皮肤层不留针眼,对合良好,外表美观,避免丝线暴露在外引起感染,且无须拆线,故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妇身心痛苦及住院费用,深受产妇欢迎,值得推广。
[1]漆洪波,蔡汉钟.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式选择、缝合技巧及注意事项[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46.
[2]尹文娟.合成线会阴伤口皮内缝合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7(16):4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24
166500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朱国文 孙蕴慧 王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