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0-04-04 13:33刘国林刘红宇赵为松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工青年教师

蒋 中,陈 杰,刘国林,姬 敬,刘红宇,赵为松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1,2]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多,概念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具有较宽较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面,掌握电类基本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面向新世纪,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量不断增加,而新的宽口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使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学时数进一步压缩。学时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多,这一矛盾十分突出。且不同专业统用一个大纲造成有些有用内容没有学,学的内容有些没用。课程的定位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课程的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手段使用不合理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有效改革和探索[3-5],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获得安徽省精品课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安徽省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1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非电类电工电子课程所涵盖的专业很多,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对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与开课院系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将教学内容的调整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教育及科技发展的研究,根据2004年教指委制定的新基本要求,确定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

结合我校各专业的特点,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组成了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变压器与电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新技术等几大模块。模块的不同组合可组成不同系列的课程,可适用于不同的专业。各类课程的基础部分内容相同,但宽度、深度不同,各专业可按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根据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机械专业,第二层次为环境设备专业,第三层次为给排水、环境工程、应用物理专业,第四层次为高分子、无机非专业,第五层次为土木工程、测绘、勘察专业,如面向多学时的机械专业,所有知识模块全部为必修。其余的专业除必修模块,其余的作为选修,部分内容的讲解只做定性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将相应模块整合成系列课程,进行动态建设。为此,根据划分的五个层次,分别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在执行大纲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院系的反馈意见,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设置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基础,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必须得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支持,任何一种孤立的改革措施都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为此,本门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经过实践和改进,目前已形成了各具特色启发式、导入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引入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适当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必修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电工与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教学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讲授为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精讲主要内容,相对容易或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自学,以弥补课程时数不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课内、外信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融“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程教学和课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板书、录像、实物、课件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具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课程不断有新鲜感的特点。采用生动的电子课件,再辅以必要的板书,一方面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解决了教学时数与内容的矛盾。如课程中一些内容(例如电机的旋转、接触器的动作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得抽象的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教材较多,而我校是一所建筑院校,教学要求应有差异。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高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2004年8月修订的“电工学教学基本要求”,拟订了教材建设计划,逐步申请教材立项。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为前提,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在讲义的基础上修订充实正式出版。2006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教师主编出版的“电工学”为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同年,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向教育部申报“电工学”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批准,并于2007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反映了课程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4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构建实验新体系: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仿真实验、创新设计实验,编写并不断修订了针对不同非电专业使用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和电子实习的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并完善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讲义。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地作用,我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对实验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地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了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经过我们努力,2005年,电工实验室被评为安徽省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面开放实验室。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实验室能够完全开放,要求实验室资源的能够充分利用,要求实验室管理更加灵活细致。实验室使用情况、实验内容、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学生人数等全部在网上公开,随时可以了解设备信息和使用情况。学生可以网上查询实验室的忙闲情况,在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开展第二课堂,在全校范围许多非电专业,开设电子实习,为学生提供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制作实验试制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荣誉杯赛、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等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电子爱好者,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学生普遍地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5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长期以来将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制定有较完善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培养计划,老教师言传身教,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刻苦勤奋,虚心请教,每一位新教师都安排跟一位中老年教师助课和随堂听课,历经听课、辅导答疑、上习题课和试讲部分章节请中老年教师点评等教学过程。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先安排在实验室担任实验教学工作两年,考核合格,才具备主讲教师资格。这样培养的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对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效的。

所有新进教师,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参加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等。组织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高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项目开发等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研室听评课活动,不断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3名青年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的学习,并取得了硕士学位。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2005年,李海鲲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

6 结束语

进人新世纪,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发展很快,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应用不断涌现,本课程是最活跃、最富于生命力的基础技术,对如何改进和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各学校都在作深人的思考和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间断的没止境的过程,笔者结合时代的要求及从学校整体改革出发,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上着手做了一些工作,希望能对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上册)(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刘国林.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蒋中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2009.8

[4]邓红雷.“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8

[5]徐祥征.《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l2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