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蕴红,盛贤君,章 艳
(大连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电工学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双语的引入、学习内容增多、思维方式的转变,加重了学习负担,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太少,缺乏语言应用环境,难以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有限能否保证授课质量;以及利用母语讲课尚有难度,采用双语教学是否会以降低课程本身的专业水平为代价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大连理工大学电工教研室从2004年开始率先参加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CORE)组织的开放性课程网络资源本土化建设工作,在此期间,我们与MIT相关课程的教师取得了联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就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交流,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展了对比教学研究。目前,我们翻译完成的理论课程有“电子学导论”、“电路与电子学”、“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实用电子学”;实验类课程有“电子学、信号与测量导论”、“电工实验操作技巧入门实践”,原文课程和翻译完成的课程全部放在课程网站上,这些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程、课堂讲稿、参考书目、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作业、考试、讲座录像以及相关资料,在利用这些国外高校的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将自己课程的双语课件和课程资料上网,让学生明确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教学进程,以便于学生自学和预习,创造了一个课程资料规范、详实的网络平台环境,为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
实践中发现,由于缺乏直观的认识,加之语言的限制,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复杂电路的特性,为此,借鉴了MIT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讲清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授课中引入了MIT的iLab(远程真实实验)和MIT自行编制的虚拟实验软件以及在线练习,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可以随时通过远程实验和虚拟实验强化概念,实验和在线练习的说明和实验要求以及实验界面均为英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就掌握了工作原理和相关的专业词汇,不自觉地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同时还引入了NI公司的Multisim仿真软件,边讲解边实时演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并鼓励学生课后运用Multisim对作业题进行仿真或者直接要求学生上交利用Multisim仿真的课后作业代替纸制作业,Multisim的界面和帮助文件全部是英文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英语词汇、使用专业英语的机会。实践证明,远程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并将实验贯穿于授课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双语学习和双语实践提供了的难得的实验资源环境。
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很多,针对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课前不看,课上不听,课后自学,考前突击”的四部曲,抓好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是保证双语教学合理有效进行的根本。
课前环节,至少提前两天把课件和常用电工英语词汇等资料发布到资源网站上,通知学生下载并做课前预习;备课时应找出可能涉及到的生词用于课前抄写到黑板上;准备知识点所对应的具体应用实例和启发式提问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发现基于问题或实际应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准备演示实验和录像短片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熟悉拓展讲解的内容以及外文表述方式。
课上环节,应注意培养自身的亲和力,营造平等、友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增加启发式提问的数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课前应把学生不熟悉的词汇和相应的汉语解释列在黑板的一侧供学生记录,课上遇到生词时要适当放慢语速并指点黑板上的对应词汇。学生理解困难时,要结合演示实验、录像录像、黑板绘图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课后环节,小班上课尽可能记住学生的姓名,利用课间、课前、课后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并将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学生课下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及面授等多种方式得到教师的及时辅导。还可以通过作业和学生做无言的交流,除了更正、划线和打问号外还应辅助以简练的文字指出其错误的关键,作业批改宜采用外文,学生们更喜欢老师用外文同他们交流。
考试环节,对小班授课如化工英语强化班的课程,尝试了以平时、口试和期末成绩等多元考核成绩加权求和为准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主要通过纸制作业、网上提交作业、仿真实验等评定分数。口试以基本概念、理论类型题目为主,含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对于大班授课,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有效的考核方式并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集题库、试卷生成、评分与成绩公布于一体的考试系统,系统还包含多套模拟考题,可随机组卷,让学生随时利用它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双语授课分为三个层次[2]。
第一个层次纯英文层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纯英文授课。例如化工英语强化班,学制为五年,第三年才学电工学,很多学生已经考过英语专业八级,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授课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很多语言上的障碍,为了便于自学和互学,还借鉴了美国大学的做法,成立了课程学习小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一个“新”字,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成果。强化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时代性。
第二个层次为中英文混合层次,采用原版教材,中文和英文混合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听课效果不断地调整中英文比例,经问卷本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中英文各50%-60%的听课的效果较好,但要随时注意观察并调整,避免因进行了双语教学而影响听课效果或减少课堂信息量。此外还要考虑合理安排开设双语课程的学期、让学生自主选择上双语课,并考虑对学生双语课程成绩给予有别于其它课程的评价等。
第三个层次为简单渗透层次,针对普通班,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课,双语课件,双语并不是在课件中随便加点英文“点缀”,关键是创造英文学习氛围、传授英文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内容简单且便于理解时,就加大外语的成分,内容理解困难时,则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利用外语去搜索专业资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外语水平不知不觉的得到了提高。
双语教学应本着“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即使是采用纯英语教学的英语强化班也要逐步调整英语的使用比例,从开始的50%过渡到最后的纯英语教学。对于中英文混合层次应分三个阶段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
第一阶段,以中文授课为主,引入电工电子技术的背景、基本概念及专业术语,并用英文辅助解释重点概念和关键词以积累和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授课过程中应恰当揉入人文教育,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双语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在授课过程中交替使用中英文授课,并可配以英文多媒体课件、英文旁白,英文配音实验操作录像等,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配上相应的中文解释。课堂中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专业英语的使用技巧。
第三阶段,英文授课比例逐渐调整倒60%-80%,借鉴MIT相关课程的做法,不采用大篇幅的概念和演算推导,更多的是提出实际问题和探讨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语言的障碍,跟上课程的进度。注重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英文文献和阅读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同时作业和习题也尽量采用与实际应用有关的趣味性很强的应用类问题,或鼓励学生完成只有英文界面和英文操作手册的远程实验和虚拟实验,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运用英文的实践能力。
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分为基于视觉、基于听觉、基于知觉和基于读写等四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板书或课件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基于听觉的学生,语言运用极为关键,应采用浅显的英语,突出专有词汇,简化语言结构。在保证准确解释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语句,避免复杂或冗长的从句。课件和板书相互配合,课件内容一般用英文书写,而对应的板书一般用中文书写,让学生看到和听到的专业词汇都是中英文对照的,反复刺激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记忆,而且节省了同时书写中英文板书的时间。
对于基于视觉的学生,图像和文字结合有助于增强记忆,要避免满屏文字,尽量采用图片加少量文字的形式,对简单的内容,采用全英文或在部分关键词下方加中文注释,而对于理解困难的地方则给出中文注释。文字内容可根据重要程度不同采用不同颜色,重点内容应用醒目的颜色作为前景色,而对于单调的电路图和原理图,则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及填充,电工学课件中,图形及动画占有一定比例,设计时要保证图片的主要内容应处于屏幕视觉中心并尽可能放大,以便于学生观察。
旁白及实验短片的录制对于基于知觉的学生很有帮助,尽量采用实验演示和具体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可以选择课件中一些关键性词汇、语句或结论性的内容由外语教师进行录音,制作成声音文件,还可以录制一些结论性旁白和短片,在课堂上适时链接,避免一味的讲解,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效果,还可以弥补双语教师口语表达等方面的不足,此外,远程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虚拟实验的具体使用都可以制作成短片,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发布在网上供学生下载观看。
此外,对于基于读写的学生应保证课件或板书的条理性,提纲挈领,方便学生记录。
我们在双语实践中充分利用了开放性理论课程资源和远程实验资源以及虚拟实验软件,借鉴了MIT的问题讨论式和实验型的教学理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实验资源,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双语教师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充实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要求。双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探索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多种有效途径,开发出针对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1]王淑娟,于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报增刊,2009(7)
[2]史雪飞,尤佳,杨淑华,伍春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J].西安:电气电子学报,2009(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