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言
(安徽师范大学 附属外国语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余言
(安徽师范大学 附属外国语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关键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创新;融合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地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地理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地理改变为“研究”地理,把地理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跨越时空的广深的地理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加了表现力,也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地震的有关知识时,播放惊心动魄的地震影像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不仅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地理课件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如设定多样的字体、字号,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出现形式等。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节省单调乏味的教师板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想象、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例如在“大气的温室效应”内容的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分别制成三个动画,逐一讲解,最后将三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中,以显示“温室效应”的整个过程。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例如在“地球公转”一节内容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过程,以及全球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假如黄赤交角为0,地球上是否有极昼极夜?2、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地球上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把地理实验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与中学其他各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如化学、生物、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自然保护区等知识有联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但地理课件的制作绝非一日之功,首先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功底,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课件制作软件,更重要的是手头要有大量制作课件所需的素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等,而素材的收集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辛苦的工作。每位会制作地理课件的教师不应盲目求数量,更应重视质量。每学期确定一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两个问题,精心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经过不断地长期积累,才能慢慢形成一个精美的课件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教材的把握、课程的设计、制作的技巧等方面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一定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才能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面的原则:(1)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深化,允许夸张,但力求准确;(5)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由于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兴起,导致出现了另一极端,即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代化的“机灌”。在有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公开课上,几乎自始至终都是在进行课件的演示,教师已不再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变为了电脑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机器的奴隶,只顾观看,而无暇思考和练习。我认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绝非替代教学,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确定最佳作用时间,让现代化的机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第一,注意多媒体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的研究性。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彻底摒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的旧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切不可把多媒体教学作为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新手段。
第二,注意多媒体教学的适用性 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个课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抽象难懂的关键性知识的教学,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要坚持适度原则,宁精勿滥。教师在设计时,要给自己的临场发挥留有余地,留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从而使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第三,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 在地理课的多媒体教学中,教育主体出现新变化。教师和教育客体的学生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不是提供“说服”,而是提供“影响”和“引导”,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更好教育效果的魅力。教学手段变化了,但同样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注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地理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1]顾明远.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79-198.
[2]陆芷茗.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61-277.
[3]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3-97.
[4]郑海光.浅谈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软件系统和优势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1):39-40.
[5]唐泰清.浅谈地理网络课件的制作[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53-54.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32
A
1674-1102(2010)03-0155-02
2009-12-30
余言(1977-),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