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0)
对医药专科院校实施学分制的认识与思考
朱丹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通过对医药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特色的分析,从构建职业教育特色体系、建立教学运用机制保障以及构建两支重要的人力资源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医药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措施。
医药专科院校;学分制;模式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取得一定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1]。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一决定为学分制的推行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下,高职高专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其办学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难免有“模仿”本科教育的痕迹。长期以来,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采取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这显然是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相矛盾的。因此,如何通过一种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来建立起符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实施弹性学制,不仅是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亦是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趋势。于学生而言,有利于适应其个性发展的特征,提高学校对岗位人才培养的效率;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于学校而言,有利于从宏观上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2]。
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具有实践教学环节多、教学场所灵活、教师队伍专兼结合、教学方法手段灵活、考核方法多样等特点[3]。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指出,“要大力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国发〔2006〕14号文件则进一步明确指出:“根据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弹性学分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快区域和待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由此可见,实施弹性学制,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
鉴于医药类专科学校专业既具有 “学科性”又具有“职业性”的特征,笔者认为医药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改革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结构,以立足岗位设置课程、以医药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能力为本位原则,更新专业教学计划,体现医药专科学校特色。
(2)建立课程选修制。合理分配各类理论课程结构、比例,适当控制必修课,学分应低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用于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比例不少于总学分的30%。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特征,形成自己的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最佳智能结构。
(3)建立实践教学学分互认制度。根据《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的40%。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充分利用医药行业资源,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完成学分不局限于校内,还可以到校外、医药企业等地完成。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可以主动适应医药市场需求,促进教学与行业结合。
(4)体现“课程融合”职业特征。整合课程体系,确立医药职业资格证书在学分制中的地位,使部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职业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有些科目甚至可以以证代考,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素质教育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和医药岗位职业道德考量等相关学分。真正保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体现“育人”本质。
(1)学籍管理。完善选课制度,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的实现比较自由的选课;放宽转专业和转学的限制,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实行双专业、辅修专业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进一步放松过程管理,重视目标管理。
(2)考务管理。按教学大纲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对考试进行科学化管理。未取得学分的课程或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课程,可以由学生申请重修。以往尽管补考有严格规定,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降低要求,实行重修,则可以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
(3)导师制。要使选修课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实行导师制,加强指导,以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导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进行全程指导。
(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如制定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通过专家听课、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形式对教学质量各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5)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基于网络的教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保证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新的教务综合信息系统软件主要是由以下子系统构成: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选课系统、排课调课系统、考试安排、教师管理、教师工作量核算与教学评价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材订购、库存与核算系统等。
(1)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学分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较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管理工作既需要专职工作人员对学分制的深刻认识和研究,需要他们精于管理,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管理造诣,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务变得井然有序。
(2)一支优良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学分制对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这就要求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专业教师既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医师、教师——药师等复合方向发展。这对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1]王樱.学分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选修课制度基础上[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6):84-85.
[2]吕智娟.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对人才培养影响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5):201-203.
[3]田乃林,曹克广.高职高专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38-39.
[4]谢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7,26(6):26-28.
[5]洪海湖,马英.论医药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84-186.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0)03-0144-02
2010-04-23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8jyxm631)。
朱丹(1982-),女,安徽枞阳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高教研究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