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艳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静脉留置针改变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的输液方式,对于四肢静脉多次穿刺,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困难而又需连续输液或按时静脉给药的患者,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也为抢救者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有利于及时,准确的给药,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心内科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发病时都比较危急,而且是反复住院,长期输液的患者,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而脆弹性差,损坏程度比较严重。自2008年4月~2009年4月我科对150例患者使用留置针以来,解决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为及时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般选择相对较粗、暴露、血流丰富、平直易固定的血管,但应避开关节、韧带、静脉瓣和受伤感染的静脉。人体下肢的静脉瓣最多,血流缓慢,易致下肢静脉炎,一般不主张在下肢静脉置管。如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时,输液可抬高下肢20~30度,同时给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缩短药物滞留时间,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血管选择不能离关节太近,否则易在活动时发生渗漏或堵管,躁动者绝对禁止近关节处置管。由于我科的患者血管都比较偏细,输液的速度缓慢,因此选择最小型号的套管针。
操作前做好查对工作,打开留置针包装,连接输液器头皮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2%碘伏棉球环形消毒皮肤2遍,消毒直径大于8cm,扎止血带,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留置针右侧针柄以15~30度角缓慢进针,见针尾部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沿血管前行少许,确保外套管在静脉内,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了3~4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开放输液器开关,液体滴入顺畅后,用无菌透明贴膜覆盖在穿刺部位,固定留置针。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自皮肤上,以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位脱离。
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美国护理学会规定留置针3天,我科使用留置针输液的病人中,最长留置时间7天,最短留置时间一天,一般留置时间为5天。
4.1 每日输液前用碘伏消毒肝素帽胶塞,并用5~10ml生理盐水冲管,检查是否有回血,见有回血接上液体,不可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输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出及硬化,胶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要及时更换,并再消毒皮肤,妥善固定。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毫升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4.2 封管
每日用肝素盐水5ml封管一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含100u肝素(可维持抗凝12h)采用缓慢推注法正压封管,临床发现,采用快速推注法 封管后,回血的较多,而缓慢推注法封管,由于封管液推注速度缓慢,并慢慢拔出输液器的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对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有效的抗凝作用,避免了堵管的发生。
4.3 并发症的观察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外渗,同时观察沿血管走行方向穿刺点以外的区域,因在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下,药液可从任何血管薄弱处渗出。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有异常及时拔出针头。
4.4 静脉炎的防治
出现静脉炎应及时处理:(1)静脉炎软膏。(2)土豆切成片状,沿静脉走行方向贴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2~3日即可缓解(临床用于病人,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其原理可能是土豆液为高渗状,促使其液体回收所致)。(3)局部理疗。(4)50%硫酸镁热湿敷或95%酒精。(5)中药如意金黄散,必要时用抗生素。
4.5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心脏病的患者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加重心脏负担,特别静点硝普钠和消心痛时,容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甚至有生命危险。而留置针壁薄而光滑,管腔较粗,输液速度可达120d/min以上,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滴速。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穿刺后掌握好护理要点,可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组有8例患者局部血管发红,13例针头阻塞均给予处理后效果良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省开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