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2010-04-04 08:11:21可,汪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课文英语教师

柯 可,汪 珮

(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京210009)

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柯 可,汪 珮

(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江苏 南京210009)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改革现有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将其变为一门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精神陶冶为一体的英语课程,可以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

教学改革;综合英语;专门人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能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思贤若渴。作为外语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综合英语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1]。如何改革现有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如何将其变为一门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精神陶冶为一体的英语课程,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这已成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1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1 推行任务型教学法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传统的PPP施教方法,即presentation(老师讲),practice(学生练)和production(学生用)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操练句型,但其重复刻板的方式极易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更累。在此情形之下,若能推行任务型教学法,笔者认为就能够保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的理论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该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前事先围绕教学内容先制定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而学生则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引导下,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来获取知识、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位置,而教师则退居幕后,进行指点、协调和帮助。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挖掘其自身的学习潜力,培养学习兴趣,更能体现新大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应包括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during-task)和任务后(post-task)三个教学阶段。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 “Discovery of a Father”为例。教师在课前可将一些背景知识,如作者美国短篇小说大师舍伍德·安德森,以及和他有密切联系的文坛巨匠海明威、福克纳、斯塔因贝克和美国内战等一系列与课文有关的重要信息都布置给学生自行查阅。授课重点则是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篇章的能力。初读之下,学生很难体会这篇句式简单,寓意深远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讲课中还可以灵活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讲述自己的父亲,体会父爱的伟大。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课文知识。对于课后的巩固与反思阶段,在不脱离文章主题的前提之下,让学生阅读并讨论课后补充的Text B。这样的任务型教学若能长久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的心智,提升其分析与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1.2 善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中国文化历来崇尚求同唯是、尊师重道。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追求问题的唯一答案。英语学习虽然以记忆为主,离不开大量的机械练习,但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却应该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各个角度去思考联想、归纳概括。综合英语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教师容易在讲解时将内容处理地支离破碎,学生上完一课仍然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维构架的教学手段,打破其思维定式,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让他们自由探索,灵活思考。

例如 《现代大学英语》 第三册的第四课“Wisdom of Bear Wood”,课文主要讲述了一段珍贵的忘年交,但是学生大都没有这方面的亲身体会,老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如:要保持友谊历久弥新,你有什么秘方吗?你愿意和老年人交朋友吗?并可以进一步大胆地设计出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忘年交有可能变成忘年恋吗?你对忘年恋有什么看法呢?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很乐意担当探索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如此一来,学生整堂课的思维都很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他们勇于思考、分析批判、不盲从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1.3 更新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教学,使之起到了一种质的变化。学习材料从单一的课本转向课本、配有多媒体音像光盘的学习课件、网络学习平台等多层次的立体教学资源;学习地点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任何可能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场所;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学习模式;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也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根据自己的意愿编排课件内容,使其与讲授的内容相得益彰、紧密配合。这样既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也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变得生动化、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第三册课文“十二怒汉”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放映好莱坞拍摄的同名电影,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内的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终端查询提取这些音像内容。这些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 丰富教学内容

2.1 加强文化导入

语言植根于文化,又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胡文仲教授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4]”。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英语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模式、风俗人情必将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英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该把文化背景的习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让他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中所包含的真实意思,体会中西文化的丰富内容,实现流利、顺畅的跨文化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化方面的内容颇感兴趣。比如在“Wisdom of Bear Wood”这篇课文中,作者提到了“Owl”这个词。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握时机讲一些猫头鹰的中西文化背景。汉语中有“猫头鹰叫孝”的说法,这是因为它常在夜间活动,鸣声凄厉,因此人们常把它和不祥、死亡相联系。而在西方,猫头鹰是一种智慧的鸟,它甚至是希腊雅典的标志。如果将某人形容成象猫头鹰一样,那通常带有赞赏的意味,表示他很聪明、严谨。又比如第一册文章 “Going Home”,老师对其中的出现“Yellow Ribbon”要给予详细讲解,揭示它在西方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2.2 加强文学文体知识

人文素质是新世纪人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擅于挖掘综英课文的文学特质,注重文体知识的灌输,不仅能让学生品味原汁原味的语言,还能提高其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文学与历史发展、社会思潮的演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大学英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选自各类文学作品,这些亦庄亦谐的精彩课文无不透露着英美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人生态度。比如第三册的“Discovery of a Father”,教师在讲课之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美国作家之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Winesburg,Ohio 1919),去感受他作品中那些受过创伤的中西部小人物的命运,并体会他力图要表达的“荒原”主题。还有其他一些大家,如威廉·戈尔丁、奥斯卡·王尔德、李柯克等,一篇课文难以让学生管窥其深刻的思想,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他们的著作,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现实社会的踪影,丰富自己的阅历,寻求人生的意义。

同时,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针对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注重向学生讲授与之相对应的修辞手法。单独讲修辞法难度很大,容易使学生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是如果能和课文结合起来情况则大不相同。学生不仅有兴趣、愿意听,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利用教材,加强文学文体知识,长久以往,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及思辨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3 强调教师的作用

3.1 发挥学习材料的补充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决策和素质修养等因素从某种程度而言决定了或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综合英语是英专的挑大梁课程,作为与学生相处最多的英语老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教学,这对于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的态度,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以及加强自我实现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5]。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的能力,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反思和评价。我们可以适时调整内容安排,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交际任务,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在讲授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并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加深其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全方位地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2 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6]。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处于健康状态,就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因此,在综合英语的教学环节中,绝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传道解惑,也要增强人格魅力,给学生做到言传身教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力营造开放、和谐、融洽的氛围,对学生为学习付出的努力和进步给与鼓励与赞扬,对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错误更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能打击批评,并抓住机会,让学生施展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就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变为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课堂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是每一个综合英语教师的目标。为了将综合英语变为一门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精神陶冶为一体的英语课程,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可能的、有益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开创综合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余义兵

G642

A

1674-1102(2010)04-0142-03

2010-05-17

柯可(1972—),女,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汪珮(1982-),女,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文英语教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