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周氏家族人才辈出及原因分析

2010-09-06 09:27程莉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周氏家族

程莉

(池州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东至周氏家族人才辈出及原因分析

程莉

(池州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安徽东至周氏家族可谓近代名门望族之一。由周馥开始连续五代人中皆才俊辈出,其中有封疆大吏、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各类专家学者等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而周家则超越了这个谶语。分析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另一个则是对教育及品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周氏家族在家族教育方面谱写了一曲绚丽的华章,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足以给予今后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很大的启发。

东至;周氏家族;周学熙;人才;原因

近代东至周氏家族由周馥开始,下沿五代,他们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将自己融入民族前进的潮流。家族中有政界显要,民族实业家,佛教史研究专家,戏曲史研究专家,建筑设计专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表演艺术家,作家,博士生导师,教授等等。人才荟萃,集于一门。

1 周氏家族人才概况一览

1.1 第一、二代

周馥是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而他一生最大功绩还在于治水。他治理永定河等直隶河道和山东黄河凡三十年,所撰写的《治水述要》是我国治水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他有六子三女,长子周学海,次子周学铭,三子周学涵(早夭),四子周学熙,七子周学渊、九子周学辉。

周馥几个儿子中最出名的是四子周学熙(1866~1947)。他是光绪癸巳(1893)科举人,曾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被当时日本人称为“中华第一流理财家”。他开创华北实业之先河,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煤矿,奠定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基础。他还创办了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等总计十多家企业,是当时中国大型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之一。周学海 (1856~1906)是光绪壬辰科(1892)进士,名中医;周学铭(1859~1911)与长兄同榜进士,曾署江西按察使;周学渊(1877~1953)应光绪癸卯(1903)经济特科,廷试二等;周学辉(1882~1971)同年中举人。

1.2 第三代

第三代中周学海三子周叔弢 (1891~1984),是著名民族实业家,从1950年起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16年,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受到过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接见。周叔弢还是一位古籍文物收藏家。周学海长子周达(1878~1948)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数学家、中国集邮大王;次子周逵自费留美学医,是医学博士;四子周季木为著名文物收藏家。周学熙长子周志辅(1896~1994)是著名戏曲史专家;次子周志俊(1898~1990)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曾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三子周叔迦(1899~1970)是著名中国佛教史研究专家,参与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为新中国佛教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四子周志厚是京剧演唱家。周学渊之子周明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女周铨庵为昆曲演员。周学辉的二女周仲铮(1908~1996)是西德华裔作家、画家。

1.3 第四代

第四代中以周叔弢的子女最多,长子周一良(1913~2001)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次子周珏良(1916~1992)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我国英语界著名学者;三子周艮良是天津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四子周杲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系教授;五子周以良是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森林植物学)学术带头人,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六子周治良是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担任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副总指挥兼总建筑师;长女周珣良是铁道部教育处干部;次女周与良是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三女周耦良是高中英语教师;七子周景良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周达长子周震良(1903~1981)是电机工程师、教授;次子周煦良(1905~1984)是翻译家及文艺评论家,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子周炜良(1911~1995)是爱因斯坦得意门生,在德国获数学博士学位,任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教授;两女中周叔昭是作家;周叔娴是律师及诗人。

周志辅之女周岱良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周志俊之子周榘良是甘肃省建筑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周叔迦长子周绍良是作家、红学研究专家。

周学辉次子周明和之次子周骥良是作家、七子周之良曾任北师大党委书记、三女周容良是天津财经学院副教授;三子周明昌的儿子周秉良是俄语、德语译审。

1.4 第五代

第五代中周震良之子周启昆是新西兰生物学家;周煦良长子周启成是庄子思想研究者;周一良长子周启乾是日本历史研究者;周珏良次子周启鸣是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者;周祥五之孙周启登是乌尔都语研究者;周绍良之子周启晋是澳门先达国际集团总裁;周以良长女周琪华是盲人歌唱家,国家二级独唱演员(思雨、思浓为其子女)。

如今周家“启”字辈的人也已儿孙满堂了。他们继承着祖先的遗训“耕读继家声”,从事于各行各业中,正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表1 周学海一支谱系

表2 周学熙、周学辉一支谱系

2 周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方面原因

周氏家族中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有多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作家、教授学者;有自费留学国外、出国考察的。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考察周氏家族经济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周馥从政的收入;二是周家经营盐业的收入;三是周学熙经营近代企业的收入。

周馥在协助李创办洋务运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财产。1896年周馥分析家产,按六股均摊,周学熙得“股票、现款约二万金”[1]17。这是周家的第一笔启动金。周家在江苏泰兴经理盐业,开设泰合成盐号,包运海盐及门市批售,生意主要由大房周学海一支负责,在江北一带有一定声望。经营盐业给周家带来巨额财富,1906年周学海病故,遗嘱将存款分为六份,一份为其夫人赡养,其余分在五个儿子名下,每人五万元[2]529。周家的第三笔也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于周学熙创办近代企业的盈利。周学熙家族是周学熙创办的第一个近代企业启新洋灰公司最初四大股东之一,初期股本10万元中,周学海五子皆入股,周达投资2万元,其余四人各投股1万元[2]533。周学熙资本集团创业资本总额超过4000万元,属于周氏投资约占2/5份额[3]。庞大的经济后盾是周家出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

重开源还要有节流。而周氏家族几代人都保持着勤俭持家的家风。周馥任两江总督后,废除前任总督时期,每天中午给总督开一桌包括鱼翅、燕窝等名贵菜肴的酒席。周作人在《饭后随笔》中回忆他在江南水师学堂作学生时,于1906年见到两江总督周馥。周馥穿着像一个教书先生,给他留下了“朴素、诚恳”的印象,“可以说在五十年间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及得他来,……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4]。周学熙继承父风,在任开平矿局上海分局监察期间,开始月薪六十元,自己开销十元,以五十元寄回家中。“所入虽微,总使有余积蓄之,以为后日兴办实业投资之用,故终身衣食无忧。设当年不知撙节,稍事侈糜,后日纵有机缘,亦无从营运”[1]18。他言传身教,告诫子孙“治家之法,应以勤俭为本。望吾子孙笃守素风,勿忘此训”[1]18。

2.2 教育方面

2.2.1周氏家族高度重视读书及品德修养 封建社会,官宦世家,视科举为正途,都幼习举业。周馥对几个儿子严格要求,周学熙9岁时与三哥周学涵吃住在私塾,没有仆役,自己打扫书室。周馥1909年写下《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训诫,要求诸孙、曾孙等随时参悟以助学力。周学海、周学铭在五十岁左右先后离世,教育子侄的责任就落在周学熙的身上。

1924年六十岁的周学熙,辞去各公司的职务,把诸事交与儿辈们打理,自己专心于子孙的教养。1925年,周学熙在天津建立周孝友堂支祠,订立规约。在规约中关于教养一节规定:支下子孙,无论贫富,必须读书。“世家子弟,尤以读书为第一要义”[5]181。周家子孙因家庭富足有“傲”与“惰”的倾向,在政治上失去靠山、在企业中失去主导地位的周学熙未雨绸缪,希望子孙们走耕读继家声的道路。他苦心规劝后辈们“何乐而不读书?”不读书“是天地间之罪人。祖宗馀荫消磨易尽,必致殃祸随之,到彼时,方思及‘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之语,不已晚乎! ”[5]1811927年,周叔迦在汉口经营的煤矿和周祥五私开的志成银号均破产而且损失巨大,周学熙深责周叔迦不守家规,令其闭户读书,研究佛经,收束身心;希望周祥五能奋进读书。

周学熙不仅重视子孙们的知识教育,还重视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操守方面主要是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均应廉洁自持,不丝毫苟取,做事不可欺人欺己。周馥、周学熙父子为官均较清廉,不妄取。在政治动荡的年代周家人没有为一己之私而做出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在情感生活等方面,周家人同样注重美德的培养。周学熙对待感情尤其专一,他与妻子刘温卿相亲相爱六十余年,从不曾娶妾,在那个时代真是难能可贵。周叔弢同样是“律己甚严”,在他五兄弟中,四个有侧室,甚至不止一人,他却对嫖赌鸦片丝毫不沾。对子女要求因而也比较严格,他教育长子周一良“人能笃实,必有辉光”。周一良说:“这两句话使我深受教育,至今不忘。以后一生悃福无华,比较朴素,与这样的家教分不开。我的九个弟妹,也都没有富家子女恶习,显然是父亲良好家教的结果”[6]。

周氏家风注重勤俭节约,对于懒惰的子侄严加管教。周志辅好玩,周学熙要求其痛加改过。1934年,不爱读书好玩耍还要增加月费的侄子周明松、嫡孙周栋良,遭到周学熙的训诫:“此为无耻、无志。此等子弟决不能姑息。以我辛苦节省之钱,供其游惰挥霍之用,是折其福”[7]。

周家几代人皆以忠厚慈善著称。周馥、周学熙、周志俊三代人在家乡以及华北都捐款以办地方建设及救济、赈灾事宜。1925年,周学熙分析家产,除子女分得及所留养老金外,其余大部捐作善举,不许子孙擅动。同时要求子女把每年收入按照预算存储备用外,再按五成分配,以一成作慈善事业。

读书明理、保持操守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周氏家族子孙能随着时代步伐前进的保证。

2.2.2周学熙亲自编订孝友堂家塾课程标准并严督功课 周学熙为教育子弟,亲自制订了《周孝友堂家塾幼学课程标准》和必须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签收、评等、奖励、保管、总评、会计核算等,使之有章可依,有条不紊。

关于读书内容,周学熙认为,无论世界如何乱,人心风俗如何改变,“道德者千古不磨”,是立人格涉世之根本,所以应以读圣贤经书格言为主课。其次为正课,以汉文为主,关于论事、通讯、与人交往;新学中选一门,如银行学、商学等。西文为辅课。楷书、图画或测绘等为余课。

周氏私塾教育有几个特点,其一是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周氏子弟自小在家塾中学习,八岁至十六岁为通经期,十七岁至二十岁为致用期。致用期内,可入学校深造。周学熙重视私塾教育,在进“洋学堂”前为子孙们打下“旧学”和古文的根底。他认为蒙教非常重要,正确的蒙教可使人一生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他认为即使子弟们未入学堂,如果能终身研究某一大家之学说,也可成名,不愁将来无事可做。

其二是重视外语教育。周氏家族以洋务起家,颇注重外语教育。各房均聘请外语教师教子孙学习外语,以英语为主,也有学德语、日语或俄语。如周学熙请了一位爱尔兰人道尔顿担任英语家庭教师。周学熙在购买外国设备时,选派周志俊作翻译。周一良就学了4年日语,3年英语。

其三是重视职业教育。周学熙一生兴办资本主义企业,重视子孙的职业教育。他要求子孙学习法律、商学、算学、测绘等。如他让周志俊求学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商业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侧重于钻研现代企业管理。

周学熙为督促子孙们读书,还制定了作息表。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十点就寝。一天中主课四小时,正课二小时,辅课两小时,余课两小时。对于有家务及应酬交际的,只能占休息时间。即使事情再多,主课、正课不能不学。周学熙对忙于事业的周志俊也要求他每日无论如何繁忙,必须有一定时间看书养心。

除了各房的家塾教育,周学熙还打算实施悫慎精舍的计划,准备开文课、学课、讲课三项,通过这些渠道促使各房子弟之间互相交流、竞争。1926年他先实现了办悫慎精舍计划中的第一项,设立了师古堂文课。师古堂取以古为师之意,其目的是“使本支子弟,藉文字为观摩,所以增学问而振家风也”[1]56。师古堂文课每月二次,分为诗、文、字三种,可任选其一。文课按规定日期交卷,请上虞俞寿沧评定文字,并按等级发给学习用品以资鼓励。每届年终,根据一年来的成绩再总评一次,发给年终纪念品,比月奖优厚。

凡周氏子弟,无论在职、在学校或私塾者,不限年龄,不限男女,都必须参加文课。外孙和外戚子弟亦可自愿参加,名为附课生。

1938年师古堂开讲课,这是悫慎精舍计划的第三项。请桐城名儒马岵庭主讲,每逢周日上午聚在津子弟于一堂,讲授孝经及性理、古文等书。周学熙亲帅诸子侄听讲,正襟危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一年后因马岵庭离津,无合适人选而告停。同年,师古堂结束了历时12年的文课,所编印之《师古堂课选》4册,分发原参加月课等人留念。

2.2.3刻印古籍作为家塾教材并延聘名师硕儒1930年,周学熙在北平寓所成立了师古堂刻书局,进行选书刻书,以备家塾之用,并以师古堂名义延聘宿儒任选辑校刻之职。“取古人最纯正之书,博观约取。以子弟日力精力所能及,读之可以淑身,可以淑世者为标准”[1]61。这是周学熙选书刻书的宗旨,与设师古堂文课目的相呼应。刻书局选书刻书所需费用,均由周学熙独立负担,后因无力赓续,于1936年结束了师古堂刻书局。

刻书局从1930年设立至1936年结束,共选刻书目约50余种数百卷。计有《圣哲学粹》前后编,集历代学说18卷,历代学案26卷。《古训粹编》12种,集中各家格言,读之可以修身淑世。周学熙认为子孙们接受新式教育,无暇读颂全经,因而编订13万余字的经传简本 《周氏师古堂经传简本》;又有《七经精义纂要》3册;《论语分类讲诵》1册。文学方面有《古文辞类纂》及《八家闲适诗抄》,主要以培养道德,陶冶性灵为主。

另外,周学熙所刻古籍还有《圣哲微言》内外篇4册;《圣域述闻续编》;《经世文粹》6册;《性理精言》;《南华经解选读》;《张文端诗文约选》;《募刻韩王二公逸事》;《周氏师古堂丛书》初集8种,2集10种;《周悫慎公全集》缩印本;《周氏医学丛书》缩印本等等。1938年周学熙又出资刻印了 《宋五子节要》,《观省录》、《养正举隅》,也收入师古堂书目。周学熙在支祠之西建立了师古堂藏书楼,占地二十余亩,略具园林之胜。周学熙将书分给各房子弟次第课读,子孙皆有书可读。

周氏家族注重读书,也就重视良师益友的选择,因为师与友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周馥命周学海、周学铭、周学熙三人求学于李慈铭门下,李慈铭是清代著名学者,诗文负时名,所著《越缦堂日记》是近代四大日记之一。李慈铭在其日记中称赞周学熙为“少年俊才”。周馥幕府中也有很多有学问者,如通晓舆地、音韵、算术的邵班卿,精通词章的潘笏南,善于公牍的洪述之,擅长制艺的刘丹庭,周学熙兄弟几人受益匪浅。周学熙在接管家族子弟教育后,传承了这一良好的行为,遍访名师宿儒,教育子侄。他为子侄选择老师,要求品学兼优。首先注重品行,不仅文词可观,而且语言、举动也能成为楷模,使学生能亲近且敬畏。

2.2.4周氏家族还著述立学,传承家风 著述是科举家族成员的普遍行为,是扩大其家族社会声望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记录个人知识的积累,而且能够提升家族的文化知名度,显示了家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以及家族文化活动的旺盛生命力。

周馥著有《周悫慎公全集》,有奏搞五卷、电稿一卷、公牍二卷、文集二卷、诗集四卷、《易理汇参》十二卷、《治水述要》十卷、《河防杂著》四种一卷、《负暄闲语》二卷、自著年谱二卷。周学海钻研医学,1891年经其校刊的《周氏医学丛书》问世,具有一定的价值。周学铭1910年主编了《建德县志》,是至德(今东至)县成书最晚的一部县志。周学熙除在办实业中写下大量的文稿、手记外,还留下了《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东游日记》、《止庵诗存》(上、下册)、《止庵诗外集》等著作。

周达发表了大量数学著作,仅已得知的就有《调查日本算学记》、《三角和较术解》四卷等。他还主编《邮乘》杂志,发表《华邮图鉴》,在中国集邮界产生很大影响,还受聘担任国际邮展评审员和理事。周叔弢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收集了很多精品,拥有宋、元、明三代的经、史、子、集善本和清代善本书等,还有敦煌卷子200余卷,战国、秦汉古印900余方和元、明、清名人书画多件。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将这些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周季木是文物收藏家,独精金石之学,编订出版《居贞草堂汉晋石影》,著名历史学家、金石学专家柯昌泗对此书予以很高的评价。周祥五热心故乡风土调查,写出类似县志形式的《建德风土记》。周志辅著有《京戏近百年琐记》、《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料》、《杨小楼评传》等。周志俊考察各国棉纺织业,写下了《瀛寰小记》、《杼轴漫谈》、《芝博琐言》。周叔迦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专家,著述很多,如《中国佛教史》、《虫叶集》、校点《法苑珠林》一百卷并发表论文50多篇。周一良的专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日文化关系史论》,论文有百余篇。周珏良多次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过同声传译工作,翻译的著作有《蒙太古夫人书信选》等。周艮良主编了《中小学设计规范》等资料。周杲良是美国科学界名人,发表论文120多篇。周以良出版《中国植物志》等多部著作及大量论文。周与良编著《真菌学》,发表论文数十篇。周仲铮在欧洲多次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获奖,还用德文写自传体小说《小舟》、续本《十年幸福》。周煦良的著作有新诗《睡女》、翻译霍思曼的20首诗、翻译《福尔赛世家》三部曲80万字等。周叔贞写了《周止庵先生别传》,周小鹃编撰了《周学熙传记汇编》,是研究周学熙的主要资料。

周氏家族成员的著述立说不仅继承了家族文风,弘扬了中国文化,也激励着周家后代子孙勤于学习,勇于开创的精神风貌。

3 总结

周氏家族由布衣到达官,开始于偶然,人才累世辈出则出于必然。强大的经济基础及对教育、品德的高度重视成就了家族中众多的专家学者。偶然与必然的因素成就了皖南一个名门望族,这个家族由偏于一隅的贫瘠的小山村走向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又由中国走向了世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及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诚可为广大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学习与敬仰的榜样,由周氏家族的兴旺我们足可以预料中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1]周学熙.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G]//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2]高玉琮.北周实业传人周叔弢[M]//姚抗.北国工业巨子--周学熙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3]宓汝成.周学熙传序[J].天津社会科学,1991(2):82-83.

[4]周一良.郊叟曝言[M].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139,140.

[5]周学熙.周学熙家语[G]//卷上.近代史资料:总77号.1990:180.

[6]周一良.毕竟是书生[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5.

[7]周学熙.周学熙家语卷下[G].近代史资料:总78号.1991:81.

[责任编辑:胡惠芳

Abstract:Zhoufu family,in Dongzhi,Anhui Province,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families in modern China.There are people of talent coming forth in large numbers fromZhoufu family,among who are the high officers of the frontier famous industrialists,antiquarians,and otherscholars and experts.A Chinese saying goes:“Wealth can’t last more than three generations”,but Zhoufu family breaks the saying.On the first hand,they have the very strong economic support;on the other hand,Zhoufu famil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 morality.With achievement in family education Zhoufu family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educational cause inmodernChina,whichinspires the educators andeducatees infuture.

KeyWords:Dongzhi;ZhoufuFamily;ZhouXuexi;Talent;Causes

AnAnalysis ofTalentedPeople ComingForthinLarge NumberinZhoufuFamily inDongzhi

ChengLi
(DepartmentofHistoryandSociology,ChizhouCollege,Chizhou,Anhui 247000)

K295

A

1674-1102(2010)04-0039-06

2010-04-2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sk515);安徽省C类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建设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历史与文化)建设项目;池州学院特色专业(历史学)建设项目。

程莉(1969—),女,安徽省池州市人,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猜你喜欢
周氏家族
东至周氏家风文化“走出去”传播研究
HK家族崛起
精密家族AW
《小偷家族》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天 麻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
高法的“周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