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仕斌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愈合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我院4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6.5±7.0)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损伤37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5例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II型23例为外侧平台劈裂骨折;III型6例为外侧平台塌陷骨折;IV型2例为内侧平台骨折,V型3例为双侧平台骨折。闭合性损伤43例,开放性损伤6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12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0例。
根据骨折类型、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法。Ⅰ型无移位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法,II型、III型采取膝外侧切口法,IV型采取膝内侧切口法,V型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侧或双侧切口法。依次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检查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从半月板下方显示胫骨平台,切除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暴露骨折端,观察平台的塌陷情况,对关节面塌陷的骨折于胫骨近端撬起骨折块,将骨折复位,使关节面尽可能恢复平整,用尖端复位钳做临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缺损处嵌入足够的自体骨,修复骨缺损并行韧带修复。
术后关节囊外放置硅胶管负压引流48h后拔除,石膏托外固定1~3周。C型臂X线机观察复位情况,以减少关节腔积血及伤口肿胀,5天后行CPM功能锻炼,并扶拐非负重行走,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12周后完全负重直至骨折愈合。
本研究对4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无失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优21例占42.9%,良17例占34.7%,可8例占16.3%,差3例占6.1%,优良率77.6%。所有患者韧带损伤均缝合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深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占全部骨折的1%,以交通事故损伤为主要原因。其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1/3,目前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非手术方法可以通过牵引和石膏固定,在早期获得明显疗效,但是其关节面很难平整,单位面积受压不均匀,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治疗主要是在软组织缝合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解剖复位,通过内固定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同时修复损伤的半月板或韧带。本研究中,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者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者12例,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者8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者10例,通过修复后,进行早期功能恢复训练,以达到治疗效果。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评估包括两个方面,即骨性组织的评估和非骨性组织的评估,前者通过常规胫骨近端正位、侧位、左右斜位X线检查能够基本明确骨折类型,CT断层扫描能更准确、直观地观察关节面的塌陷范围与程度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有助于切口和固定器械的选择。后者则包括关节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评估,早期由于疼痛、肿胀等因素使用助于诊断的物理检查难以实施,通过MR检查可以明确损伤范围及程度。通过这些评估使手术者对损伤情况有充分了解,有利于制定手术方案。
目前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法以X线影像作为分型标准,多数只重视骨折块横向分离与纵向塌陷,忽视骨折块横向压缩与前后向分离和压缩。本组疗效差的3例患者均为V型骨折,固定后X线片显示关节面平整,骨折块对位良好,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膝关节遗留行走时疼痛,伴膝关节不稳,可能与胫骨平台前后向压缩骨折未行纠正有关。由此提示宜常规行健膝的X线检查,测量胫骨平台的横径和纵径,将患侧胫骨平台与健侧比对,以确定胫骨平台有无横向压缩与前后向压缩、分离。另外,本研究绝大部分患者采用膝盖正中切口,尽量避免广泛软组织暴露,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同时避免伤口裂开影响愈合。最后,在手术治疗后,采取正确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邓宝东.胫骨平台骨折46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6,46(24):76-77.
[2]沈楚龙,陈志维,马洪.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0):1524-1526.
[3]汪仁焕,欧志银,孙海峰.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6,19(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