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德明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安徽蚌埠 23300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尤德明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安徽蚌埠 23300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减少西药的应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发挥中药复方优势,对机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能多靶点、多途径的发挥治疗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糖尿病/病因学;肾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探讨DN早期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使其辨证规范化,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将近年来DN的中医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屠伯言等[2]认为DN多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挟瘀血之证,但主要是肾虚挟瘀。彭万年提出脾肾亏虚、水湿浊毒瘀是本病发生的根源[3]。时振声认为DN以气阴两虚为主,即有脾气亏虚症状,又有肾阴不足症状。但均不离“虚”和“瘀”[4]。林兰认为本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有关,其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5]。詹锐文等[6]认为本病是消渴病日久,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尤其肾脏),涉及心、肺、胃,以本虚标实为病机关键。郑国静等[7]认为本病脾虚为本,贯穿疾病始终。
董荣芬等[8]将DN分为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阳两虚、阴虚阳浮5个证型。宋美铃[9]等分为阴虚、阳虚、阴阳两虚3型。李桂芝等[10]分为肾阴不足、肾阳亏虚、气阴两虚3型。陈彼云等[11]分为热灼津亏、血瘀水停、脾虚痰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瘀血阻滞6型。梁炜等[12]分为 4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肾阳亏虚及阴阳两虚。赵东鹰[13]将本病分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阳衰湿毒等5型,分别施以气阴双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益肾解毒、泄浊通络法,同时配合口服丹参及大黄胶囊,并口服糖适平或注射胰岛素,总有效率达78.5%。叶任高[14]提出4型予以论治: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方用生脉散加味;阴阳两虚型:方用金匮肾气汤加减;阳虚水泛型,方用真武汤加味。任爱华等[15]遵三焦理论分期治疗DN:早期治疗重点在上焦,治宜温心阳,益肺气,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甘草干姜汤;中期治疗重点在中焦,治宜温脾阳,益中气为主,方用温脾汤合理中汤加减;肾功能失代偿期治疗重点在下焦,治宜温肾阳,益元气,方用真武汤合大补元煎为主方。酌情选用,随症加减,常收到满意疗效。
郭琳琳[16]运用丹鸡参芪地黄汤早期干预DN,结果有效率达82.5%。黄明辉等[17]在西药糖适平降糖、洛丁新降压基础上辨证用药,气阴两虚、湿瘀内阻型加服肾康I号丸,每次6g,每日3次;脾肾阳虚、湿、浊内停型加服肾康Ⅱ号丸,每次6 g,每日3次。结果肾康Ⅰ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肾康Ⅱ号治疗组为90.0%高于西药对照组。张莹文等[18]用调肾汤治疗50例,总有效率达88.0%。王忠建[19]用糖肾复安汤治疗早期DN 34例,总有效率为85.3%。
DN是由糖尿病日久发展而来,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配合西药降糖,不仅能降低西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而且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然而,目前DN的临床研究样本较少,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且中医治疗尚无统一的DN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判定标准,给中医治疗结果的客观科学评价带来困难。因此,确定统一的基础证型,创立针对性较强的系列方药,建立公认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做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开展具有随机对照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迫在眉睫。
:
[1]沈雅舟,吴松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43.
[2]屠伯言,俞中康.糖尿病肾病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1):1-4.
[3]周英,陈丽兰,王庆华,等.彭万年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1):69-70.
[4]冯建春,倪青,时振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述要[J].辽宁中医药杂志,1996(12):534-535.
[5]倪青.著名中医学家林兰教授学术经验系列之四.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治疗当益气养阴为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27(4):145-147.
[6]詹锐文,李敬.糖尿病肾病分型辨治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6):510-511.
[7]郑国静,常瑜,程益春.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3-24.
[8]董荣芬.中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北京中医,2005,24(5):299.
[9]宋美铃.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与肾功能及血清Ⅳ胶原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3):215.
[10]李桂芝.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10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17.
[11]陈彼云,赵莉娟.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53-54.
[12]梁炜,李世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和辨治思路[J].四川中医,2003,21(7):7-8.
[13]赵东鹰.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56例[J].陕西中医,2007,28(4):415-416.
[14]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5-307.
[15]任爱华,阐方旭.糖尿病肾病三焦辨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0,20(6):8-9.
[16]郭琳琳.丹鸡参芪地黄汤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5,25(9):33-34.
[17]黄明辉,甘晓斌,陈健生.肾康 I号、Ⅱ号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7):409.
[18]张莹文,陈友香.从瘀辨治糖尿病肾病临床5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12(12):731.
[19]王忠建.糖肾复安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附西药对照 30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04(10):432-433.
R255.4
B
1007-4813(2010)01-0030-02
(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