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

2010-04-03 23:06
城市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育人

粟 莉

(广东药学院 人文社科部,广州 510006)

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

粟 莉

(广东药学院 人文社科部,广州 510006)

在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这一体系建设应包括创新的理念、强大的队伍、完善的机制、丰富的途径、务实的措施等内容。

素质教育;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决定。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创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体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意义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一)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新技术革命以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不仅为社会个体成员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也向其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人”为首要职能的高等学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等重要的问题。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呼吁:要为一个新世界培养完人,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1]。在我国,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可见,我国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是符合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的,也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尚未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落实。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智育为中心”,无疑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重要一环的高校学生工作,成为了为“智育”服务的工具,也以其“为教学服务”的地位,成为主要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工具。在新的形势下,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既“培养全人”又“全面育人”,学生工作被忽略的“育人”功能得到更高的重视和强化。因此,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来指导学生工作,贯彻落实到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

(二)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执意追求。马克思在康德、黑格尔、圣西门等前人卓越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将人的全面发展称为“真正的自由的王国”[2],意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和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的广阔领域。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跃进,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社会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密切,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理论逐渐走向现实。素质教育即是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环境下将这一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产物。

随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在高等教育新使命中的确立,学生发展理论也开始成为指导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论[4]。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学者们对学生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学生发展理论逐渐成型。这一理论研究深化了学生发展的内涵,确定了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逐步形成了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类型学理论、人与环境互动论等。学生发展理论回答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他们的心理状况、人际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3)大学环境中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成长?(4)学生将在大学获得哪些发展?罗杰斯(Rodgers)将“学生发展”定义为“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中,不断成长、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方式”。他认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是鼓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学生发展理论的运用应是有计划的。而且,学生发展是一种哲学观点,可以用来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为制定各种计划和服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罗杰斯将自己这套理论概括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5]美国学生发展理论指导我们,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中,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关注学生多样个性的发展,建立协作沟通的长效机制等。这为我国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二、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构成

新时期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是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创新的理念为宗旨和指导、强大的队伍为组织保障、完善的机制为基础和前提、丰富的途径为必由之路、务实的措施为关键和保证,以达到全面育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工作体系。

(一)创新的理念是宗旨和指导

教育理念对高校工作改革和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内外部形势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随之转变。适应素质教育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应树立“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新理念。[6]这一创新的理念应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第一,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高校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应有之义。第二,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为先,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育人体系。第三,树立开拓创新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当前,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产生着影响和冲击,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积极吸收和采纳先进的育人成果。第四,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坚持综合塑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素质等,以上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重要保证,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全面育人、综合塑造的新理念要求全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合力育人,加强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的全面、综合育人工作。

(二)强大的队伍是组织保障

强大、稳定的高校学生政工干部队伍,是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组织保障。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学生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等。因此,高等学校应通过有效的工作,使“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政工干部的头脑,在队伍中达成共识,形成队伍的共同愿景和追求目标;研究、制定、建立健全队伍的管理机制,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进修和深造创造条件,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应充分利用如辅导员网上沙龙、QQ群、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工具,加强学生政工干部与学生之间、学生政工干部队伍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沟通和引导,构建起了反应迅速、坚强有力的网络系统。

(三)完善的机制是基础和前提

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学生工作机制,是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基本条件。第一,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就是生命线”。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建立深入各二级学院(系)、年级、班级和宿舍,全面覆盖全校各层次的立体信息反馈系统。这个系统能随时关注、反馈、传达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需求、困难和问题。第二,应建立和谐维稳机制。要求学生政工干部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扎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第三,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为妥善、及时地处理各类危及校园和师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应出台完善的学生危机管理条例,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和校院二级危机处理工作小组,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应将以上三个机制建设成为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提升教育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机制。

(四)丰富的途径是必由之路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应利用好一切可能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或者只承担保姆式的学生事务工作,或者只以学生日常管理为主要任务,其工作的方法、手段都是落后的,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素质教育所赋予的任务。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应在“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定义和诠释自身的“育人”功能,将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有机结合,挖掘一切“育人”资源,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学生党团建设、助学资困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形成强大合力,为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平台,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的系统性、整合性和高效性。

(五)务实的措施是关键和保证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而如何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则成为关键问题。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理念的落实,都需要有务实的措施、可操作性的活动来保证。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应有创新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追踪世界前沿研究成果,探索务实有效的措施,为我所用。比如在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中,应学习和借鉴世界本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当前美国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咨询等都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以其较强的实效性而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得到广泛采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又如,系列化基地建设是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各方面建设了校内外学生实践基地,这一措施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开创了育人工作新局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92-19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92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530.

[4] 储祖旺, 刘金锭. 论高校学生工作使命[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62-64.

[5] 马冬卉, 陈敏. 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及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7(3): 132-136.

[6] 黄紫华, 吕志. 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体系[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7(4): 364-369.

Abstract:To establish innovation system in college students’ instruction work under quality education in new situation, is not only a reality need but also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This system should include innovative idea, strong team, sound mechanism, rich method and practical measure.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instruction work; innovation system

(责任编校:高 武)

Innov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under Quality Education

SU Li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G 515.5

A

1672–1942(2010)05–0103–03

2010-05-08

粟莉(1979-),女,湖南沅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