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秀兰
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
暴秀兰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更加全面,“健康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病就是健康”。因此,患者对健康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重视引导临床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并自觉应用到临床实践,深受患者的好评,减少了医疗纠纷,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科学研究表明,30%~35%患者的患病原因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可见,人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程度对疾病康复起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1]。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患者已不再满足于临床上只接受打针、送药的常规护理,而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着重要求护士提高认识,切实地从患者身心、社会、文化等方面出发全面地分析他们的原因、病情状况,适时适当、因人而异地提供优质常规护理服务的同时恰当地开展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给患者贴心的关怀,以促进其早日顺利康复。
很难设想一个心理不健全甚至是有心理障碍的人能够给别人做心理护理。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主要包括:能正确认识自己、人生和社会,能够接受现实的自我;能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不断进步;自强乐观、经历充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等[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最低等级的需求是生理需要,所谓“饥择食,渴择饮”,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需要得到认可,需要亲友的关心、体贴、帮助、照顾等。第四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也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然,这五个等级之间是一个统一整体,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单位,只有教育护理人员明确患者的各种需求,才能“雪中送炭”、“事半功倍”[3]。因为只有当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不合理的需求得到有效而明确的解释并且自我否定之后,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信赖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这是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只有护患关系和谐了,才能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者应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良好的、互相信赖的护患关系,任何心理护理想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而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靠护理工作者娴熟的技能技巧,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痛苦,提供患者最需要的服务,树立自己在患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来实现的。只有如此,护理人员的治疗和解释才易为患者接受,才能让患者相信你不仅愿意帮助他,而且你有能力帮助他。在工作中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为患者解除病痛的高度责任感,比如,一个刚做完截肢手术的患者,伤口的疼痛以及肢体被截去的恐惧感困扰着他时,就要凭借极高的责任感和职业敏锐性,仔细观察患者,在骨外科医生指导下适时给他口服或肌注镇定、止痛药物,用语言打动他,取得他的配合,然后开展心理护理。
仅限于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性解释、鼓励和安慰,如说些“别担心”,“要有信心”,“慢慢会好的”之类的话,这对患者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心理护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以生物学、高等数学、统计学等学科为基础,有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量表。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并自觉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展科学规范的心理护理。
护理计划与步骤是建立在护理人员对心理学知识深刻掌握基础之上的。我们要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计划与常规。另外,通过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详细了解,收集尽量全面的病史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的从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乐意袒露内心世界,到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心理护理,达到既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患者其思维方式、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护理心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护理管理部门只有重视教育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心理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外语等工作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切实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取得全社会的认可,体现整体护理的真正价值。
[1]彭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16-121.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3]施华芳.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1.076
132011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特需科 (暴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