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玲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16例分析
管春玲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肿物中,均肿块位于腹壁切口处肌层内者10例,皮下脂肪层内者4例,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2例。肿块最大为4.8cm×3.5cm,最小为1.3cm×1.5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多呈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9例患者经期检查:肿物内部呈不均匀的低回声,均见一个或数个小的液性暗区,3例患者经前检查内部可见不均匀高回声,肿物外周有不完整的强回声环1例低回声内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小钙化灶)。12例肿物后方回声增强,4例后方部分回声衰减。2例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物内部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血流信号较少,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结论 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腹壁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病灶多见于盆腔腹膜和脏器,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多发生于术后1~5年,虽不危及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研究对象 我院1999年~2009年收治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16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术前超声均提示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经细胞学检查或手术证实。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岁,均有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史,发病时间距剖宫产术6个月~7年。临床表现16例均表现为月经周期腹壁切口瘢痕处疼痛或肿胀,随术后时间延长,周期性疼痛加重,以月经前后为著。其包块大小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经前及经期增大,经后缩小;止痛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腹部检查示:手术切口瘢痕处有孤立或多个结节,形态不规则,质硬,活动差,压痛。包块直径1cm~5cm。病理诊断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含有4种成分: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间质、纤维素及血液成分。彩色超声检查示:皮下或肌肉层内呈低至无回声区,包块形状不规则,呈毛刺状,无明显包膜,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Voluson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MHz;彩色速度范围调至较低水平;彩色增益调至较高水平,以不出现伪像为准。患者取平卧位,二维超声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或能量图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部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记录血流频谱,测量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
2.1 二维超声肿块位于腹壁切口处肌层内者10例,皮下脂肪层内者4例,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2例。肿块最大为4.8cm×3.5cm,最小为1.3cm×1.5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呈毛刺状,内部多呈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9例患者经期检查:肿物内部呈不均匀的低回声,均见一个或数个小的液性暗区,3例患者经前检查内部可见不均匀高回声,肿物外周有不完整的强回声环1例低回声内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小钙化灶)。12例肿物后方回声增强,4例后方部分回声衰减。
2.2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 12例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可见1条血管从外周组织进入肿物内周边部显示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2例内部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周边部显示条状血流信号,2例内部及周边均可探及丰富条棒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取样多呈高阻型动脉频谱,Vmax4.8~12.6cm/s,14例RI>0.7。肿物的外周皮下组织亦可见点状和条状血流信号。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9例患者经期检查 肿物内部呈不均匀的低回声,均见一个或数个小的液性暗区,3例患者经前检查内部可见不均匀高回声,肿物外周有不完整的强回声环1例低回声内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小钙化灶)。
3.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 1860年Von Rokitansky首先描述国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学说,1.包括(1)经血逆流,(2)淋巴及静脉播散,(3)医源性种植;剖宫取胎后继发腹壁切口内异症或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内异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是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3、诱导学说[1]。属医源性种植。子宫切开可使子宫内膜散落至切口创面并种植,一旦种植存活,局部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同宫腔内膜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性出血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并伴随月经来潮时增大、疼痛、甚至破溃出血等体征[2]。本文16例剖宫产术前均无内膜异位症病史,强烈支持腹壁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起源。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本文结果发现腹壁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有 (1)肿块大部分位于腹壁切口处肌层内,其次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也可位于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呈毛刺状,内部多呈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肿物后方回声略有增强或衰减。一般认为超声下肿块边缘呈毛刺浸润性特征是因为肿块周期性出血,血液刺激激发成纤维细胞增殖伴纤维化、内膜细胞黏附和临近组织结构的破坏等病理过程而形成的特征性改变[3]。(2)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可见1条血管从外周组织进入肿物内周边部显示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内部亦可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内部及周边均可探及丰富条棒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取样多呈高阻型动脉频谱。而液性暗区内无动脉血流信号。一般认为主要由于异位内膜间质内存在螺旋动脉的缘故,其可随着卵巢激素的分泌出现周期性增殖、分泌和剥脱出血。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必须结合临床。应注意与腹壁慢性脓肿或血肿、纤维瘤、血管瘤、腹壁恶性肿瘤(转移瘤、淋巴瘤、肉瘤等)鉴别。
综上所述,结合典型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腹壁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8-358.
[2]李秀明.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3):281-282.
[3]尹安平,陈雪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07,(12):187-1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1.062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 (管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