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 26例相关因素分析

2010-04-03 07:00高明峰
当代临床医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家族史饮酒心肌梗死

高明峰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2246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科 2006年 12月~2009年12月诊治的 26例青中年 AM I患者,年龄最小为 26岁,最大年龄为 42岁,平均年龄 34.6岁。均为男性,全部病例病史,心电图改变及(或)心肌酶变化均符合关于 AM I的诊断标准,均为第 1次发生心肌梗死。

1.2 方法 对每例患者详细采集病史,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着重于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冠心病为家族史阳性)。以及 1周内有无存在过于疲劳、思想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血压≥145/95mm Hg为高血压,平均饮白酒> 150g/d、超过 5年为酗酒。吸烟量以≥20支 /d×5年者为大量吸烟者,体重指数 BM I≥25为肥胖。记录起病时间,有无心绞痛史,发作时胸痛是否典型,发病时心电图特征及有关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根据每例病例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等进行调查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剧烈体力活动过度劳累后发病 11例(42.3%),大量饮酒饱食 7例(26.9%),情绪激动3例 (11.5%),精神过于集中、兴奋 (赌博)2例(7.6%),无明显诱因 3例 (11.5%)。

2.2 危险因素 本组病例中吸烟 25例(96.1%),体型肥胖伴有高脂血症 23例(88.5%),高血压病16例(61.2%),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14例 (53.9%),酗酒者 10例(38.5%),糖尿病 2例(7.5%)。

2.3 临床特点 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首次发病即呈 AM I23例(88.5%),以典型的心前区疼痛或持续剧烈胸痛 21例(91.3%)为首发症状,且较剧烈。临床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 12例,下壁 8例,前间壁 3例,广泛前壁3例。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和诱因 青中年人 AM I少见,但近年来患病率有增多趋势。主要为男性,本组均为男性,发病前多有大量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诱因。起病突然,发病前少有先兆症状,且发病时症状多较典型。大多以剧烈持续胸痛起病,呈典型的 AM I临床过程。

3.2 临床特点 本组资料显示青年 AM I具有以下临床特点: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可能与年轻男性雄性激素分泌较多、吸烟饮酒量大、脂肪、热量摄入较多,体力活动减少,而年轻女性雌激素分泌水平较高,且雌激素被认为有舒张血管、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 LDL-C、提高 HDL-C和减少氧化等保护作用等。另外可能与女性吸烟率低有关。从临床表现看,发病急骤,先兆症状少,初次发病即呈典型 AM I过程,既往一般无心绞痛史。从心电图看,梗死部分多在前壁和下壁。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多数较简单,大多为单支血管病变[2]。这可能与青年冠心病患者病程短,较少合并糖尿病及严重血脂异常有关。严重并发症少,病死率低。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心功能好,不存在心脏的退行性变化,有充分能力进行代偿和修复。

3.3 危险因素 吸烟已成为青中年 AM 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大量吸烟。本组吸烟占96.1%,这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吸烟的年龄越早,烟量越大,其危险也越大,有报告吸烟 2年左右即可造成动脉内膜严重损伤,其可能机制是:吸烟的心血管效应主要是尼古丁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脂侵入动脉壁,成为动脉硬化的开端,长期吸烟可增强血小板凝聚,血粘度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促进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发生心肌梗死。高脂血症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达88.5%,因此,严格控制高脂血症对中青年人群的 AM I预防尤为重要。近年研究表明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蛋白胆固醇(VDL-C)增高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有文献表明血浆HCY水平增高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血浆HCY升高的幅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3]。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肥胖已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肥胖类型[4]。本文资料显示在中青年AM I中肥胖因素尤为突出,高 BM I值与 AM I显著相关。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的病变和左心室的肥厚。冠状动脉属于较大的动脉,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高血脂、高体重、高血压往往都不是独立存在,高体重一般都伴发高血脂高血压,而高血压的主要相关因素是高脂血症与肥胖。饮酒对青中年人 AM I也有影响,本组 38.5%患者酗酒,而且26.9%患者发病前大量饮酒。大量饮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与数量有关,呈“U”形曲线关系。本组资料表明长期过量饮酒是青年 AM I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统计中,阳性家族史者 14人,占 53.9%,提示青年 AM I与遗传因素有关,说明青年人心肌梗死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心理压力大,过度劳累紧张,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血管内膜收缩,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亦是造成青年 AM I发病的重要原因。

3.4 预防措施 青中年 AM I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应提早加强宣传,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强调早期去除危险因素,提倡年轻人戒烟,限饮酒,避免过度劳累,调节情绪、适当减压、合理膳食。积极开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病的防治工作。对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早期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提示我们: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依然是年轻 AM I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超重 /肥胖更加突出,且危险因素呈聚集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超重 /肥胖和高心理压力等危险因素日趋显著。要提高中青年发生 AM I的警惕性,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做好早期预防监测工作,重视危险行为的修正,把重点放在健康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上,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适当有氧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年轻人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方面[5],是降低青中年人 AM I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1 梁文生.姜德廉.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23.

2 王晋军.杨超慧.张颖.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172~ 174.

3 孙淑红.胡大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水电医学.2006,(5):30~31.

4 王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30例临床特点分析.当代医学.2009,15(32):62.

5 林树乔.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111.

猜你喜欢
家族史饮酒心肌梗死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与猫狗共饮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