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2010-04-03 06:03丁义侠储浩然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30038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3006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天枢中脘大肠

丁义侠,储浩然*(.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30038;.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3006)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丁义侠1,储浩然2*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23006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环境应激、情绪、饮食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病变既有肠内症状,又有肠外症状及精神情绪的异常。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IBS的研究重点不应局限于胃肠道局部,应注重加强对脑-肠轴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机体不同位相系统的研究。

针灸;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穴,神厥;穴,天枢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1]。IBS在患病机制上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均有很大影响。

1 IBS的诊断标准

由于IBS缺乏明确的病因病理基础,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主要的诊断依据有:

1.1 manning标准[2]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1)腹痛伴排便后缓解;(2)腹痛伴大便频率增加;(3)腹痛伴稀便;(4)腹胀。约91%肠易激综征病人具有上述2个以上症状。

1.2 罗马标准包括罗马标准I和罗马标准Ⅱ,适用于科学研究及药物疗效的评价。罗马标准Ⅰ[3]:(1)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3个月;(2)腹痛经排便后减轻,或有大便次数或黏稠度的改变;(3)大便不规律,至少有25%的发生率(包括2项或2项以上的症状):a排便次数改变;b大便性状改变;c大便过程改变;d黏液便;e腹胀或腹胀感。罗马标准Ⅱ[4]:在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具有如下的两项:(1)排便后缓解;(2)症状发作时大便频率异常;(3)症状发作时大便性状异常(硬便,稀或水样便)。罗马标准Ⅱ简化了IBS的诊断,更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增强了诊断的准确性。

1.3 中国IBS的临床诊断标准[5](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症状;(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结肠镜示部分病人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上述标准中,腹痛/腹部不适是诊断IBS的必备条件,而且必须伴随与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3个症状中的2个。因此,仅有腹痛/腹部不适,或仅排便习惯改变都不足以IBS的诊断,这些症状可能符合其他功能性肠病如功能性腹痛、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或功能性腹胀的诊断,临床上应予注意。IBS的进一步分型有助于临床决策,即规范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和治疗[6]。根据患者排便情况分型,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iarrhea-predominant,IBS),便秘型IBS(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lternating,IBS)3种类型,但患者的症状分型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但存在类型的变化,而且,存在不同功能性胃肠病间的转换,即IBS患者在一定时间可能表现出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如FD的表现。

2 IBS的针灸治疗

根据IBS的临床表现与特征,可以归属到中医泄

泻、便秘病症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的联系。大肠传导脾胃下输的糟粕,吸收津液,一旦为内外因素所伤,则可见泄泻、便秘等相关病症的发生。《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这里的描述与IBS腹泻型临床表现颇为相似。《证治要诀》:“气秘者,因气滞后中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气秘由气部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气不升降往往与肝气部疏、气机壅滞关系密切。噫为肠外表现,加上便秘的症状,基本符合IBS便秘型的概念范畴。情志失调导致肝木乘脾以及脾气虚弱是本病的两个主要的病因与病机。正如张景岳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邪,未必能入,今即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由上可知,患者过度思虑、紧张劳累等可导致脾虚,而精神因素刺激,或平素性情抑郁,又可导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则腹痛,脾气虚则泄泻,当患者机体处于脾虚肝郁、肝脾不和的情况下,则易导致IBS“痛泄”的发病;若患者气滞为主,肝不能为大肠行疏泄之职,则患者又可见便秘的发生。气滞脾虚日久则生湿、食、痰、瘀诸邪,或病变累及它脏,导致疾病辗转难愈。

2.1 针刺综合治疗针灸取穴多以局部为主,最常用的是神阙、天枢、中脘、关元等;重视俞募配穴,如大肠俞和天枢、胃俞和中脘、小肠俞和关元;循经区穴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王威等[7]报道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以天枢、上巨虚穴为主,效果显著,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何严等[8]运用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针刺:肝气郁滞型取泻太冲(双),补脾俞(双)、肾俞(双)、中脘(双)、天枢(双);脾胃虚弱型取中脘(双)、天枢(双)、关元(双)、脾俞(双)、胃俞(双)、大肠俞(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针用补法;肾阳亏虚型取中脘、关元、天枢(双)、脾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针用补法;按摩:逆时针掌揉脘腹部81次;指压上述背俞穴。结果总有效率为91.67%;丁淑强等[9]以承山穴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4例,取双侧承山穴,温针灸,肝郁气滞者配太冲穴,提插泻法;脾胃虚弱者配足三里穴,提插补法;痰郁气滞者配丰隆穴,提插泻法。总有效率达94.44%;王伟[10]用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取穴足三里(双)、中脘、三阴交(双)、天枢(双),温针灸,总有效率为87.5%;杨淑敏[11]采用中药填脐加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惹综合症79例,中药组成:补骨脂、神曲、白术、苍术、山药、茯苓、合欢皮、夜交藤各70 g,吴茱萸、肉豆蔻各40 g,黄连、甘草各20 g。便秘用方药瓜蒌、酸枣仁各100 g,柴胡、郁金、石菖蒲、乌药、槟榔、枳实、柏子仁各70 g,甘草20 g。以上中药共研细末约取10 g调好敷于脐部。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脾俞;药用山莨菪碱10mg加维生素B1100 mg,每穴0.7 mL;便秘型:取穴大肠俞、上巨虚,药用维生素K3注射液8 mg加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每穴1mL。总有效率为94.3%;郑卫方等[12]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泄泻主导型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脾胃虚弱配脾俞、章门,肾阳虚配肾俞、命门,肝郁配肝俞、行间;便秘主导型以大肠俞为主穴,热秘配合谷、曲池,气滞配阳陵泉、行间,阳虚配气海、关元。总有效率为85.71%;陈志斌等[13]运用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0例,取大肠俞、天枢、小肠俞、关元、胃俞、中脘。总有效率为97.8%;熊秀蓉等[14]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方用柴胡12 g,白芍15 g,枳壳6 g,郁金9 g,茯苓15 g,陈皮6 g,防风9 g,白术15 g,木香6 g,香附6 g,泽泻15 g,甘草3 g;针灸取穴为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总有效率为85.71%。

2.2 灸法灸法多用于虚证和脱证。储浩然等[15]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30例,肝郁脾虚型穴取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太冲;脾胃虚弱型穴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脾肾阳虚型穴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章门,点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金国栋[16]运用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9例,取甘遂10 g,白芥子20 g,炮附子20 g,细辛10 g,以上药物混合研成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匀至稠膏状压平。取穴:天枢、关元、中脘,天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7.2%;谢文松[17]药灸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以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为基本方化裁而成。主药:党参18 g,茯苓15 g,炒白术20 g,炒山药20 g,炒扁豆20 g,砂仁6 g,木香10 g,炒白芍15 g,桔梗10 g,炮干姜6 g,当归10 g,柴胡6 g,薄荷10 g,甘草6 g。加减:腹痛甚加延胡索10 g;腹胀甚者加莱菔子15 g;夹食夹积者加鸡内金10 g,炒麦芽15 g,炒谷芽15 g;大便水样加炒薏苡仁15 g,车前子15 g,炒泽泻10 g,大便黏液者加黄连6 g,白头翁10 g;下肢不温、晨起急泄者加补骨脂10 g,煨诃子15 g,煨豆蔻10 g;久下不止者加罂粟6 g(中病即止);伴有焦虑、失眠者加酸枣仁15 g,合欢皮15 g。艾灸:艾隔姜灸双侧足三里穴,总有效率为93%。

2.3 其他敖学艳等[18]采用耳压点穴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症60例,耳压取穴:神门、交感、肝、大肠、脾、肾、肾上腺、肺,点穴按摩背俞穴:肝、胆、脾、胃或相应反应点,腹痛、腹泻、腹胀、腹部压痛等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96%;吴虎平等[19]运用三位一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取腰背部穴位脾俞、胃俞、肾俞、肝俞、大肠俞和腹部的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拔罐;再在背腰部按揉、滚推、捏脊、按压、推擦和腹部摩腹、按揉、分推、指揉;最后取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注射,总有效率98%。

3 结语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环境应激、情绪、饮食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病变不仅表现有肠内症状,同时往往有肠外症状及精神情绪的异常。精神情绪刺激通过脑-肠轴调节肠道运动的改变,这些反应和改变涉及肠肌张力、肠电、神经递质、胃肠激素、炎性介质、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因此,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IBS的研究重点不应局限于胃肠道局部,应注重加强对脑-肠轴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机体不同位相系统的研究。综上所述,各种治疗方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存在以下问题。(1)西医西药通常对症治疗,症状常能缓解,但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易复发。(2)中医治疗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有不少病例报道只注意到IBS的肠道症状,忽视了排除其它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这样纳入观察的病例,诊断不够确切。(3)中医辨证分型差别较大:在报道的病例中,辨证分型少则3种,多则6种,差别明显。不利于筛选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4)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在报道的病例中疗程最短7 d,最长2个月,疗程不统一,必然影响疗效的判定。另外,症状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这样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今后应侧重于标准化的建设,建立中医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等并推广临床应用,设立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使IBS的治疗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为精选出对IBS有效且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做准备。

[1]邹多武.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93.

[2]Manning AP,Thompson WG,Heaton KW,et al.Towards positivediagnosis of the irritable[J].BMJ,1978(2):653-654.

[3]Drossman DA,McKee DC,Sandler RS,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multivariate study of patients and nonpatients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1988,95(3):701-708.

[4]ThompsonWG,Longstreth G,Drossman DA,etal.Functionalbowel disorder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In:Drossman DA,Corazziari E,Tally NJ,et al.Rome II.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Diagnosis,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A Multinational Consensus,2nd ed.McLean[M].Va:Degnon Associates,2000:351-432.

[5]陆凤翔.内科临床处方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6]Whitehead WE.Patient subgroup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hat can be defined by symptom evaluation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J].AmJMed,1999,107(5A):33S-40S.

[7]王威,白丽,高志雄,等.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6(8):6335.

[8]何严,高宏.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J].陕西中医,2007,25(3):258-259.

[9]丁淑强,李大军.承山穴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20(5):53.

[10]王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7.

[11]杨淑敏.中药填脐加穴位注射治疗肠易激惹综合7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5-46.

[12]郑卫方,吴胜智,卢中华,等.穴位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4.

[13]陈志斌,谭武.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0例[J].中医研究,2009,22(4):52-53.

[14]熊秀蓉,林瑜.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2):38-40.

[15]储浩然,王志红,杨骏,等.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杂志,2009,29(2):111.

[16]金国栋.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15-416.

[17]谢文松.药灸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5):30-31.

[18]敖学艳,王宁.耳压点穴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症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3):36-37.

[19]吴虎平,曹西军.三位一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09(11):120.

R246.1

B

1007-4813(2010)05-0672-03

2010-06-02)

安徽省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ZY27)。

丁义侠(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消化及代谢性疾病。

*通信作者:储浩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Tel:13855190242,E-mal:chuhaoran62@163.com。

猜你喜欢
天枢中脘大肠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