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体现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根据目前学界的观点,可以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其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加快工业化发展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它既包括工业生产的信息化,也包括支撑工业生产的农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当然,这当中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是核心,也是我们目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我国早在十七大便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如何更好地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意义,更准确地把握融合的战略内涵,找准科学高效的突破口,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包括了产品构成层、工业设计层、过程控制层等五个基本层面的相互融合,这一融合建立在强大完善的工商业基础设施之上,并通过相关标准与规范来对这一融合控制和引导,这以体系的架构如图1所示。
以上五个层面的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基本的内容,而融合的本质是工业专业技术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的相互结合与创新,这也是以上五个方面相互融合的基础,而工商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信息化则是融合的支撑环境,反应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普遍水平。
产品构成上的融合主要是指讲信息技术植入到工业产品之中,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附加值,如数控机床、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现代装备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与消费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基本反应出这个方面的融合水平。
在这一方面,我国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表面上已经可以和不少发达国家媲美,但是我们注意到,其中的信息技术核心部件和模块大多数是依靠进口,从家电控制的电路板到数码相机的芯片,再到电脑的核心处理器,几乎无一例外。可见,我国要实现产品构成上真正自主知识产权性的融合,道路还十分漫长。
工业设计上的融合,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信息网络等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就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推广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尤其在机电行业,超过85%的企业在设计中广泛应用二维CAD技术,而超过60%的企业开始使用三维CAD技术,在模具行业,也有超过80%的企业实现了CAD/CAM/一体化设计。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工业设计上的融合不单单是普及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能力和行业整合水平,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协同设计,大大节约了设计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行业的综合协同设计平台,使得行业的协同能力以及资源互助能力都有所不足,虽然不少工厂都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大多数与生产制造环节是分离的,这是我们在后期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生产过程控制融合水平实际上与装备数字化水平连在一起,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现代先进装备的采用水平,此外,就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软件,如PDM(产品数据管理软件)、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的应用。
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对节能减排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广东粤电集团采用“煤场数字化配煤与输煤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锅炉效率,2008年节约用煤4132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7122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万余吨,产生的经济效应超过过1亿元。
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在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偏低,我国每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耗煤值为2.1倍,但从这一方面就可看出我国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还需加快发展。
大工业生产需要大物流的支撑,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水平。根据美国M IE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整体供应链管理操作一体化程度达到25%时,其整体运营成本可减少大约50%,产品订货交付周期可以缩短30%到50%。
据中国物流协会统计,截止2009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仍然高于16%,而发达国家则普遍在10%以下,而我国回头车辆空载率更是超过35%,每年造成运输成本、车辆损耗、道路损耗等方面的浪费超过3500亿。
现代工业社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运用现代通信工具和信息网络手段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与决策以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选择,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基础层面,而且即使在这个层面应用水平也偏低,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信息化能够与企业变革结合起来实现流程再改造的不足12%,而达到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应变的则不足9%,与西方国家差距甚大。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与创新是两化融合的本质性内容,目前相关方面的核心技术和标准绝大多数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我们要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有相当的难度,为此,必须狠抓一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集中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发挥市场化的优势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集中力量,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可以围绕引进的核心技术开展周边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包围圈,再试图突破核心技术。
二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要注重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很多工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就可能是一项创新,也有可能培育出新的技术。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数控技术,提高装备产品的信息和技术含量,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信息技术,逐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究水平和装备产品的自有知识产权比重,提高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装备制造业相关产业链的整合,带动产业配套和产业园区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物品的联网,最主要的手段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它被做成电子标签像条形码一样贴在物品上,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信号传递以达到物品联网的目的。这种技术可以使工业生产从原料供应到零部件管理以至产品销售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动向,大力推进RFID在生产制造过程、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应用,并通过RFID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化的各个方面。同时要整合资源,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基础,促进各部门各领域物流业务融合和通关便利化,为企业提供国际国内贸易全程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带动商贸流通领域的信息化。
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将RFID、GPS、GIS和互联网等相互融合,发展自主产权,推进RFID公共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实践研究,但是其对社会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学习,善于总结和自我创新,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1] Leiner BM,Nielson D L,F.A.Tobagi,Packet Radio Networks Special Issue,Proc.IEEE[J],2002:121-132.
[2] 郑少仁,王海涛,赵志峰等.信息化与工业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 秦海.信息化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宏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发展之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