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琴 李培根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陈仕琴 李培根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401份标本,分离出159株细菌菌株,分析细菌属种及其耐药结果。结果 分离的159株细菌菌株,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01株)63.52%,真菌(42株)26.42%,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10.06%。体外药敏实验显示:大多数细菌具有广泛耐药和多种耐药特性。结论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分布 耐药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患者的感染及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改变。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耐药问题尤其严重。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及其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提高危重病的救治成功率。分析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标本中分离细菌和耐药性进行检测及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送检的痰、血液、尿液、大便、浓汁、引流液等标本中培养分离出来的细菌。
G+球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公司的PC20(阳性复合20型检测版);G-杆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的NC31(阴性复合31型检测版);真菌采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真菌MIC-36,温州市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药敏纸片、科玛枷显色平板。
根据表1,从2种角度分析如下。
(1)从表1细菌分布检出率分析:近年来,统计该医院感染的细菌分部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25.19%),革兰阴性杆菌仍为优势菌,此项结果与陈晓辉等[1]报道的基本一致,与钟国权等[2]报道的不同。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假单胞菌属为主(检出率12.72%);真菌(检出率10.47%),真菌中以假丝酵母为主(检出率9.48%);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3.98%),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1.99%)。
表1 401株细菌分布检出率
由此可见,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在统计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假单胞菌,其次是真菌中的假丝酵母菌。现在我采用以假单胞菌代表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假丝酵母菌代表真菌对其耐药性以分析。
(2)从表2中统计的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可知假单胞菌具有广泛耐药和多重耐药特性。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烷砜E、头孢唑啉、阿莫西林/棒菌、头孢西丁、头孢金霉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完全耐药,仅对少数亚胺培南、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较敏感,但敏感性比前几年有所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特别是临床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耐药非常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和以下耐药机制有关[3]: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β-内酰胺酶、金属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细菌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自(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生物膜形成;主动泵出系统等。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常见和存在着严重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假单胞菌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应引起全体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坚强对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由表2可见,我院分离的51株假单胞菌对24种抗生素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假单胞菌的多种耐药机制使其耐药率很高,其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外膜通透性降低、菌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4]。
(3)从表3中统计的假丝酵母菌分析:可知假丝酵母菌对特比奈芬、制毒霉素完全耐药。对两性霉素B、克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益康唑等药物较敏感,但是这类抗菌药物副作用大,临床较少用。
我院医源性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重症监护病房应建立良好的消毒、隔离制度以控制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提高临床标本的送检率,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情况,及时调节抗生素的使用,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表2 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检测日期: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表3 假丝酵母菌的耐药分析检测日期: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1]陈晓辉,魏衍超,温德良,等,危重病监护病房的细菌耐药监测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46~949.
[2]钟国权,邱文影,李介华,等.我院近6年临床分离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823~826.
[3]Skarlowsky JA, draghi DC,Jones ME, et al.Urveillanee for antimierobial susceptibil ity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aerugino6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from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Uni ted States,1998 to 2001[J].Antimiewb Agents Chemother,2003,47(5):1681~1688.
[4]张凤凯,Malcom G,Pagv p,等.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主决定因素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25(5):362~367.
R446.5
A
1674-0742(2010)08(c)-0034-02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