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婧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改善大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郭 婧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从个别教学到班级授课制,教育探索已走过了几千年。两种学习形式各有各的优缺点,适合不同的时代。个别教学形式下虽然知识传播的范围有限,但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典范。
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一个教师同时给很多学生上课,而且班级授课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一资源,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缺陷,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提出了小班教学,自此班级授课制演变成了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常模班级,人数在政策法规的范围之内。
第二种是小班教学。在提倡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今天,班级授课制日益受到人们的批判,然而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回归最初的个别教学是不可能的,于是小班教学应运而生。小班教学学生人数少,一般不超过30人,因为据国外的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最佳为25个人左右。小班教学,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种教学形式优势明显,但对教师和教室等软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目前在我国并不是普遍采用的模式。
第三种是超大班容量的大班教学。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中小学的班容量一般应为45人左右,最多不得超过55人。然而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有些学校,班级容量严重超标。众所周知为了教育质量改革大班教学刻不容缓,但是碍于目前条件限制,超大班容量的存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所能做的,是探讨在目前超大班容量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尽量改善大班的教学条件,提高大班的教学质量。
所谓大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人数多,因此产生了以下问题。
因为学生人数多,导致个人活动空间狭小,教室拥挤,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空气污染率都比较高。《南京晨报》进行过一篇名为《教室太拥挤孩子课后喊胸闷》的报导,上面写到:由于教室小,学生又多,室内空气不流通,孩子在课堂上经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前两排的学生靠黑板太近,只能仰头看黑板。室内几十张课桌一张张紧贴排列着,学生坐下后几乎没法动弹。
学生人数的增多,导致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的工作量显著增加。据调查,一名教师批改60本作业就得花上2个多小时,这相当于一天工作量的近1/3。而且,教师不仅担任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和批改一个班级的作业。一位教师说到:老师的教学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大到升学成绩,小到孩子们的日常安全,可以说,每一天都紧绷着神经。再看到教室里黑压压的学生,闻着不太新鲜的空气,个别学生还不注意听讲,调皮捣蛋,弄得我们特烦躁,总想发脾气。[1]
学生人数多,教师难免无意识地忽视一部分学生。罗纳德·S·凯恩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的班级内,被剥夺了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为担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偏向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或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2]
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关系,教师跟每个学生的交流时间相对常模班级和小班要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因为座位编排的关系而减少,大部分学生交流的范围局限于自己座位附近。
小班座位的编排有很多形式,如圆桌型、V字型等,依据上课的需要可随时更改;而大班受空间限制,一般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秧田式,学生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针对上述问题,为克服大班教学的劣势,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重视班级的环境布置。因为学校硬件问题,教室面积和学生人数无法改变,那就在班级环境布置上下点工夫。大班环境下给人一种压迫感,我们要做的是善于利用班级的环境布置,缓解压迫感。例如在班上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充分利用班级的四个角落、墙壁以及黑板报。黑板报和墙壁上粘贴的学生作业、字画等及时更换,给人一种新鲜感。四个角落除了必不可少的卫生角,还可以开辟一小块休闲娱乐区域,放些图书和象棋之类。总而言之,教室的布置要让学生和教师不觉得沉闷,感到放松。
(2)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长久呆在拥挤的室内毕竟不是良策,应适量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每周适当增加一两节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课,也可以延长下课时间,规定教师上课不拖堂,保证学生的下课时间,也不占用学生的体育课。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在室外活动。
(1)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倡学生自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些课堂小测试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批改。班级内部一些事情放手交给班干部和全班同学共同处理,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魏书生老师就是成功的典范。
(2)与高等院校的师范生见习实习制度相结合。师范学校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而大班教学的教师需要有人来分担他们一部分工作。师范院校学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锻炼,一线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对于教育理论知识已经生疏或者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落伍,赶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两者刚好互相弥补。
(1)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多关注那些座位在角落的中等生和后进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发言,想发言。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观点,有的学生因为紧张表述不清时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反应,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得他们更乐于参与课堂。对于一些内向胆怯的学生,经常单独与其交谈以训练其语言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心理上消除对当众发言的恐惧。[3]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越是大班教学,越不能搞满堂灌。大班教学实际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大班教学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小组合作学习又分为异质和同质两种形式。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应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发言,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此外美国特朗普制值得借鉴。特朗普制的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为: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讨论20%,个别作业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
辩证地看待大班,其实有时人多是一个优势,人多时适合采用头脑风暴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数越多,越能想到与众不同的创新想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增加班级同学的课堂参与度。
(1)利用主题班会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将举办主题班会的要求告诉学生,然后放手让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筹备,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在筹备的过程中也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同学一起成功完成同一件事时,班级凝聚力会增强,学生的班级自豪感会增强。筹备好之后让学生邀请各科科任教师参加主题班会,与科任教师多接触,增进了解。
(2)交流的课外延伸。如果说课堂上师生和生生的交流的时间和范围始终有限,那么可以尽量在课外弥补。在课外多开展一些全班同学和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情感,如举行春游等。此外通过网络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育博客是借助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交流模式,教师的教育博客是增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经常更新博客内容,在博客上多发布一些关于班级、课程、学生和自己的信息,学生和家长可以登录教师博客,与教师沟通交流。QQ群等也有同样的效果,同一个班建立一个群,班级同学可以互相咨询作业等。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生生关系能让学生心情愉悦,促进学习。
(1)尽可能安排大班在阶梯教室上课。阶梯教室在座位安排上可以突破学生身高的限制。每一横排纵排均轮换座位。如果是在普通教室,因为学生的高矮不一,横排不能轮换的情况下,纵排的位置也应该及时调整。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关注点长期集中在前排几个学生身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班级上课的“黄金位置”,感受教师的关注。
(2)一些课程可在室外进行。以科学课程为例,室外有活生生的材料,效果胜过在教室内观看PPT、贴图等材料。
此外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革新,各种新的教育设备如多媒体设施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已不能满足大班教学的需要。
[1]班额过大教室拥挤热点中小学何时能“瘦身”[EB/OL].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05/05/16/050034485.shtml.
[2]潘颖,李梅.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6):159~163.
[3]Kenneth Shore,曹绍炼.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八种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7(1).
责任编辑:刘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