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居安文献史料辑录及其文化折射考

2010-03-23 10:46周加仁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0年3期
关键词:安福磐安县磐安

周加仁

(磐安县图书馆,浙江 磐安 322300)

〔作者信息〕周加仁,男,副研究馆员。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曾三次定居磐安县安文镇(当时属东阳辖域),陆游居安文献史料是磐安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它给磐安的历史文化涂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1 陆游居安文献史料

陆游三次进磐安,滞居数年,为磐安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现存的陆游居安史料、陆游居安诗作以及陆游撰写的《墓志铭》等都是磐安稀世的珍贵文献。

1.1 陆游居安史料。在许多资料中都有记载,比较系统的记载有于北山的《陆游年谱》、陆游的《陈君墓志铭》、《金华府志》以及安文镇的《安文陈氏宗谱》等。

《陆游年谱》称“建炎四年,庚戌,(陆游)六岁……陆宰偕眷赴东阳山中避乱,地方武装首领陈宗誉殷勤款接”。显然,这是说明陆游首次来安文的时间。其中又载:“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正月,陆游自福州北归,经永嘉、丽水、括苍、东阳,回到山阴”。陆游按照这条路线走,应该经过安文。这是陆游第二次来安文,此时还写过《东阳观酴醾》诗,诉说深山春迟,而以东阳境内来说,山最深处当推安文,已别无他处……所以,陆游路过这里时在叫下洛的地方(今为龙山公园)暂住几天,并写下这首《观酴醾》诗。

《陈君墓志铭》载:“建炎四年,先君会稽公奉祠洞霄。属中原大乱,兵侵南及吴楚,谋避之远游……奉楚国太夫人间关适东阳。彦声(陈宗誉字)越百里来迎,旗帜精明,士伍不烨。既至,屋庐器用无不具者,家人如归焉,居三年乃归。彦声复出境饯别,泣下沾襟。”短短数行字,清楚地记载了陆游避乱远游来安文、陈宗誉等前去迎接、陆游如归家、在此定居三年、陆游离别安文时彦声又去哭泪相送。

《金华府志》(康熙二十二年重修本)卷二十一《流寓》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仕至宝谟阁侍制,长于诗。幼从父避乱东阳之安文,题咏最多,遗墨尚存。”这个资料说明,陆游擅长诗文、寓居安文遗下了许多珍贵文献。

《安文陈氏宗谱》(外篇◦卷之十三)载:“小隐公(陆宰之号)建炎四年庚戌七月二十六日挈眷避地于家,至绍兴三年癸丑二月初八日乃还会稽”。这说明陆游等来安文寓居的时间为建炎四年至绍兴三年,即公元 1130~1133年。

1.2 陆游居安诗。现考之有据的诗作,陆游有《东阳观酴醾》、《斋中杂兴》、《予素不工书故砚笔墨皆取具而已作诗自嘲》、《杂兴◦第三》、《纵笔◦第三》、《行牌头奴寨之间皆建》、《别安福僧》和“非乌”散句等。

杂兴(第三)

陆游

家本徙寿春,遭乱建炎初。

南来避狂寇,乃复迂强胡。

于时髨两髦,几不保头颅。

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录于《陆游诗稿》卷六十六)

东阳观酴醾

陆游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

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录于《陆游诗稿》卷一)

斋中杂兴(第六)

陆游

琅琅诵诗书,尚记两髧髦。

谁料七十年,沉滞终坎窗。

(录于《陆游诗稿》卷四十三)

予素不工书故砚笔墨皆取具而已作诗自嘲

陆游

我昔生兵间,淮洛靡安宅。

髧髦入小学,童丱聚十百。

先生依灵肘,教以《兔园册》。

1.3 陆游作《墓志铭》。陆游来安文曾为陈宗誉撰写《墓志铭》。陈宗誉(1091—1165)字彦声,磐安县安文人,因其创建地方武装、保家安乡有功,朝廷欲为承信郎,又荐为盱胎军守,其不赴,未几而卒。百姓在杨岩路为其建祠以纪念。《陈君墓志铭》云:“乾道二年,予归自豫章。一日,有衰经来见者,则彦声之子愔也。泣曰:‘先君晚岁,竟以前功补承信郎,遇登极恩,迁承节郎、盱贻军守。尝奏为沿淮巡检,不赴。不幸以去年三月某日殁矣,享年七十四。将以今年十一月某日,葬于猿腾山之原。遗言求铭。'呜呼,是盖尝有德于予家者,义不容辞。”(录于《陆游诗稿》卷七十)

2 陆游居安文献史料的文化折射

陆游居安及留下的文献史料对磐安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传的独秀峰、聚贤斋、放翁读书堂、陆游坪、神仙洞,后改造的安福寺、摘香轩,以及当今磐安桥牌亭坊等建筑、景点文化中都折射着浓郁的陆游文化。

2.1 安福寺与陆游。唐咸通初年,名僧古心和尚结茅于独秀屏下,经多年辛苦募化,于咸通八年(867)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宇,此乃安福寺。公元 1130年,陆宰携九岁之子小陆游寓居安文,曾游安福寺与僧相交,友情甚深。父子临走时小陆游作《别安福僧》诗,以表对安福寺义僧的思恋。陆游《别安福僧》:“避乱到安福,与僧相往还。溪头分别去,黄莺正绵(鸣)蛮。”

相传安福寺古心和尚是一位佛法无边的人物,开坛讲经说法时能使“水流为止,鱼龙跃岸,豹虎俯伏,顽石点化”,又有袈裟、茅杵两宝,其袈裟能纲络千亩山林不受破坏,以保百里净土,而其茅杵能缚住苍龙,使其风调雨顺,保一方平安。故其寺乃以“安文”名之,后把“安文”一名用之地名村名,改寺名“安福禅院”,后又改“安福寺”。安福寺,历经沧桑、几遭战火、几度复修。民国时磐安县长卢伯炎曾在陆游避难遗址安福寺墙壁上看到了陆游遗迹,遂作《访宋诗人陆放翁避难遗址》一诗:“板桥村外夕阳红,为访名贤古寺中。剥落金刚巢蝙蝠,荒凉院宇乱蒿蓬。偶从壁上寻怀素,闲向山边话放翁。寄语东溪诸文老,此间唐宋有高风。”

1993年,县人民政府批准仿古重建,礼请天台山国清寺释式广法师为安福寺住持。大抵是因陆游曾到过此寺,安福寺一直成为磐安的寺院中心。据悉,政府拟于该寺东面山坞建设一座陆游纪念馆。

2.2 《九峰草堂札记》与《游山西村》。安文有位陈姓先人曾写过一本《九峰草堂札记》手稿,其后人抄了两页给《磐安县志》主编陈新希先生,第一页题为《读书堂轶事》,第二页题为《西山村轶事》。内容记录了陆游第三次来安文的原因是“庆元党锢”事件,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先住在海螺,后又搭茅于小竹岗。在小竹岗还写过一首《鹧鸪天》词,内容为:古称其地为山西村,盖在安文之西故云,后因年代湮没而无闻。名闻天下的《游山西村》诗即记其事耳。诗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新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而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此景俨然与磐安县城安文镇有许多吻合。从东阳至磐安,将近县城时,过一截隧道便是磐安山城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是阡陌小道变成平坦的公路。从朱锡岭蜿蜒而下的文溪,在古塔岭下开阔了许多,沿溪的荒杂山丘(八十年代建县时还是农户种植成批的桃树、茉梨树)已拓成市民的休闲公园。

3.3 摘香轩与陆游居下洛。为纪念陆游曾居磐安下洛,1996年(丙子年)秋月,磐安诸多文人墨客向政府提议并获批准在县政府对面龙山公园内,建造陆游下洛遗址“摘香轩”。其亭高十余米、二层八柱,石砌而成,显六角型,石柱上刻写陆游的《东阳观酴醾》诗。亭连幽道三十余米,道内二旁长石凳。摘香轩成为市民休闲乘凉之佳所。

4 光华万古的文化遗珍

陆游居安文献对磐安文化的折射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在当今的磐安桥路牌坊亭阁等建筑文化、景区文化中无不折射着陆游居安文韵光华。在磐安桥亭命名中,取名为“陆游桥”、“放翁桥”、“又一村”、“花明桥”、“放翁亭”、“又一村亭”等者不计其数。在磐安城市建筑、景区亭坊等征联中纷纷以陆游居安为内容撰联者亦比比皆是。

〔1〕陈新希.今日磐安.[2010-07-14]

〔2〕陈新希.磐安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12

〔3〕陈心昌主编;磐安县文化志编委会编.磐安县文化志.磐安:磐安印刷厂,1993.5

〔4〕磐安人吧.tieba.baidu.com/f?kz 561917300.[2009-10-07]

〔5〕陈君墓志铭.陈氏宗亲论坛.http://bbs.chens.org.cn/index.asp.[2004-02-27]

〔6〕于北山.陆游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

猜你喜欢
安福磐安县磐安
磐安工业园区
磐安县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廖安福:业务“排头兵” 人社“知识通”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安福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安福寺
浙江磐安:“交旅融合”,服务“两山”经济
平均落差300多米 杭绍台高速磐安大盘山路段即将完工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