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信箱
问:卫生陶瓷注浆成形泥浆常用的电解质是什么?为什么其加入量需随季节的变化而调整?
答:电解质是泥浆加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可以调节泥浆的性能。泥浆中电解质的加入量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加入量对泥浆的性能以及坯体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电解质对卫生陶瓷的生产是否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生产卫生陶瓷注浆泥浆所用的电解质主要还是水玻璃和纯碱。两种电解质的特性是:水玻璃用量过大时,坯体脱模后硬化较快,坯体易开裂;纯碱用量过大时,坯体脱模后则硬化较慢,内外水分差别较大,坯体发软易变形。
在我国北方,一年四季天气温度、湿度变化波动很大,且在春季、秋季风较大,夏季湿度较大。不像南方那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卫生陶瓷生产优良条件。故随季节变化,生产厂家都是根据电解质的特性,通过加入量来调节一年四季泥料的性能。春秋两季空气比较干燥,风也比较大,坯体干燥速度较快,易开裂,这时纯碱的用量可以多一些,水玻璃用量可以少一些,如此能调整能减缓硬化开裂问题;夏季空气湿度较大,虽然温度较高,但坯体干燥速度并不快,故此时水玻璃用量可以多一些,纯碱的用量可以少一些;冬季室内温度较低,不开窗户湿度大,坯体脱模后硬化干燥较慢,易变形。故多加一些水玻璃,少加一些纯碱。两种电解质的加入量一般不超过0.6%。 (王同言)
问:如何推广科学护油,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答:1 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
针对我国目前液压制造业在用液压设备大多存在“带病工作”的现象,企业经营者普遍实行“定时换油”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普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和“油换了算”的传统思维,对科学护油清洁生产服务一般存在“八怕”(怕出问题,怕担风险,怕外商的“禁令”,怕负责任,怕丢“饭碗”,怕难见效,怕有麻烦,怕无好处)的人为因素影响。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现代液压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可以在:一不用增加设备,二不用增加场地,三不用增加投资,四不用增加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就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回报。我国现代液压制造业先后有陶瓷、铝材、轧钢、铝轧板、机械制造、工程机械、机械维修和油品生产供应等十多个行业的300多家企业、过万台次设备。其中,有著名的陶企业,也有铝材业,注塑业,钢铁业;有乡镇企业,也有国有化的企业和科研院校;有大型的国有化企业,也有广东省的上市公司。
凡是推广科学护油,做好清洁生产服务的现代液压制造业都能够在节能降耗,免拆增效,减排环保方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例如,旧油的合理回收利用率可高达95%以上,仅节约换成本就高达70%~80%以上。即投入1元就能够即时获得4元以上的回报,还可比节约换油价值的回报高几倍甚至有更大的回报。从而使现代液压制造业合理润滑,优化管理,减少麻烦,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开展科学护油清洁生产服务的目的:是为现代液压制造业改善设备润滑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现代设备液压系统和油液的污染源问题,保障现代液压设备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实现了设备的“零故障”和“零维修”。最终的目的是使众多企业达到省钱、省事、省时、省力和增值。
2 要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液压设备企业始终坚持以污染控制为中心,以国际级污染度(ISO4406和NAS1638)为科学护油清洁生产服务的标准,掌握和运用国际先进的科学护油和清洁生产技术,同时采取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新油油液清洁度再提升4~8个等级(ISO4406和NAS1638),使油的合理回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可将旧油的油清洁度提高4~12个等级(ISO4406和NAS1638),旧油的合理回收利用率高达95%以上。
液压设备使用企业科学护油清洁生产,不仅可减少因定时换油制度而提前更换液压油所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同时还能够解决在使用液压设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问题,避免了油液污染引起的液压故障,减少了液压故障所造成的重大损失。
3 要制订标准,规范管理
2000年,佛山高精的前身“华南站”参照国际级污染度的标准(ISO4406)制订了科学护油和清洁生产服务的企业执行标准。借鉴和参照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科学护油清洁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现代设备液压系统对油液清洁度的不同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现代液压制造业的实际,创建了一套《油压机科学护油清洁生产ISO管理体系》,可为现代液压制造业实现设备的“零故障”和“零维修”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同时可为从事现代液压设备生产的制造业制订相关的企业执行标准。
我国现代液压制造业在使用现代液压设备的过程中,液压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最常见的问题是:①油污染,故障多;②性能差,工效低;③磨损快,寿命短;④机件损,坏再修;⑤维修难,烦恼多;⑥停产多,损失大;⑦油脏了,换了算;⑧油换了,仍无效;⑨换油多,费用大;⑩油价贵,成本高。
问:卫生陶瓷成形注浆方式有几种?
答:卫生陶瓷由于形状结构复杂,品种种类多,故成形注浆工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而同一产品因其为立式浇注生产或是地摊生产,决定了其孔眼数量、位置和尺寸有所不同。但无论是那种品种或工艺方式,其成形注浆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上注上回式
这种成形注浆方式的注浆口和回浆口在模型的上部,一般共用一个(也有2个分开的)。当成形坯体达到规定厚度后,对模型翻转180°倾斜进行空浆。这种成形方式劳动强度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现很少采用,已逐步被上注下回式所代替。
2 上注下回式
在生产中也较常见,一般用于余浆少的地摊模型。如圈类、地摊面具等。注浆孔直径一般为20mm,在模型上部,一般不下管件,放置石膏圈碗补充泥浆;放浆孔在底部,一般直径为12mm,下入瓷管或塑料管,并用一木塞插入,放浆时拔掉。这种方式放浆时一般模型不翻转,故劳动强度低。为了防止注浆成形时产生气泡,往往在模型上部注浆口的另一端下入直径约为12mm的气眼孔。
3 下注下回式
这种成形注浆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很多品种都采用此方法,采用管道注浆。既有地摊产品又有立式浇注产品;既有单面吃浆产品又有双面吃浆产品,也有单双面结合产品。例如单面吃浆的水箱、坐底,双面吃浆的水箱、水槽,单双面结合吃浆的坐便器、洗面器等。其中以单双面结合的产品品种为最多。而像单面吃浆的水箱、坐底、立柱,仅有一个注(回)浆管(管径为直径20~25mm)即可满足成形注浆操作(因其上部为敞口,相当于通气眼)。而立式浇注产品为封闭式模型,除了有注回浆管(共用一个,管径直径为18 mm)外,还有微压管孔(直径12~15mm),甚至有的产品模型还下直径12~14mm的气眼,目的是吹出余浆、巩固坯体和有利于脱模。 (王同言)
问:新炒制的熟石膏粉质量很不稳定,初凝时间很短,使用中易注桶,故不宜马上使用,其原因是什么?
答:新炒熟石膏粉组成都不很稳定。新炒熟石膏粉都是由多相组成的一个体系,含有半水石膏、残留的二水石膏、Ⅲ型硬石膏,有时还出现Ⅱ型硬石膏。相的组成与石膏本身的性质、加工工艺、生产过程控制有关。
在熟石膏各相中,二水石膏和Ⅱ型硬石膏比较稳定。熟石膏质量不稳定主要因素是Ⅲ型硬石膏和残留的二水石膏的存在。Ⅲ型硬石膏在空气中极不稳定,能很快吸水转变为二水石膏。残留二水石膏在常温下稳定,但在干燥空气中,温度超过45℃时,即可脱水转变为半水石膏。各相的水化硬化性能差别较大:半水石膏水化速度最快,早期强度高;Ⅲ型硬石膏水化活性最高,但硬化慢,湿强度低;Ⅱ型硬石膏的活性最低,水化速度慢。残留二水石膏可以加速半水石膏和Ⅲ型硬石膏的凝固,强度反而降低。因此解决熟石膏质量不稳定途径就是通过陈化(均化)处理,要确保一定的陈腐期(一般存放10~15天),促使Ⅲ型硬石膏和二水石膏转变为半水石膏,使比表面积下降,凝结时间稳定,强度提高。 (王同言)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杜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