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调研

2010-03-23 03:47:30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女足足球运动

赵 升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女子足球运动简称女足,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足依靠“举国体制”和专业化体制,在世界女足发展初期成就了“铿锵玫瑰”世界一流强队的辉煌。江泽民同志将女足精神概括为“顽强拼搏、不畏强手、艰苦奋斗、为国争光”[1]。然而自1991年女足世界杯创立到1996年女足进入奥运会,世界女足运动实现了由一种自发式体育活动向正式竞技体育的飞跃,特别是21世纪后,世界女足的发展水平、格局呈现了快速提升、演变的态势。近年,在世界女足蓬勃发展背景下,中国女足的相对倒退、落后,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不仅中国女足昔日领先优势已丧失,其整体水平和个人能力与世界强队之差距也不断凸显。即使在亚洲,中国女足表现也明显逊于当年。2005年中国足协在第一届全国女足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二次创业”的起步[3],但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足仍与四强无缘。面对新的一轮女足世界杯、伦敦奥运会,中国女足如何才能止住滑坡势头,迎来再次辉煌已成为目前国内足球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好具有典型意义的女足重点发展地区,继而发挥其典范效应,以点带面推进女足全面发展将是实现再次辉煌的关键。

山东省女足成立于1983年11月,是我国开展女足较早的省份之一。作为全国女足重点发展地区,山东省女足是山东省竞技体育品牌项目之一,多次在全国女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战绩始终处于全国较领先水平,在中国女足整个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着其强有力支撑的角色。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省女子足球运动进行实地调研,客观解读山东省女足生存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山东省女足如何发展,以期为促进各省市女足及中国女足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女子足球队及其梯队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和女子足球运动发展较好的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四市体育局、教育局、体校的领导,部分基层女足教练员、运动员、中小学从事女足工作的体育教师及知名学者进行调查,多视角系统了解山东女足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实地调查法对山东省女足及梯队和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和青岛市女足代表队及所辖区县具有代表性女足队伍的训练、生活、学习等整体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记录,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支撑。

2.2.2访谈调查法主要采用半标准式访谈法[4],以前期拟订的地方体育局领导及管理人员、地方足协领导及管理人员、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基层教练员、运动员五份调研访谈提纲为基本内容,访谈形式采取个别访谈和开座谈会两种形式。

2.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山东省女子足球运动调查问卷,其内容基本涵盖了女足发展所涉及的各主要因素指标。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可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女足管理机构设置与政策制度建设情况

山东省足协是中国足球协会的会员单位,是指导山东省足球运动的群众性组织和最高管理机构。1998年在原山东省足协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山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山东省体育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山东省足协常设办事机构,被赋予了足球运动项目的全面管理职能。据调查,当前山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即省足协的管理机构由女子部、男子部、竞训部和办公室四个部门组成。负责女足管理工作的是女子部和竞训部两个部门,由于两个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清,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相互推诿及重复管理等不良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女子足球部有专职管理人员两名,分别具有本科和中专学历,其中专门负责青少年女足管理工作的人员仅一名,学历为本科;而竞训部的工作重点又在竞赛或男足工作方面,所以女足管理人员配置数量少,且整体素质偏低,亟待提高。

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为了鼓励包括女足在内的集体项目发展,山东省自第13届省运会开始,省运会冠军按获得四块金牌、亚军按一金三银、第三名按一银三铜计算成绩,这些扶持政策有效地调动了所辖各地市开展青少年女足的积极性。但据对女足发展重点省市调研资料横向对比显示,山东省在鼓励、扶持女足发展政策制度建设力度方面较一些女足重点省市而言仍显力度不足[5]。

3.2 成年女足代表队的现状

在成年女足管理体制上,山东省属于省市足球管理中心专业化的传统管理体制。

在成年女足经费投入上,主要由行政部门投入和社会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据调查,2006年—2008年每年投入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其中行政部门每年投入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社会赞助每年均为100万元。因此,在经费方面成年女足具有一定的保障。

在成年女足人数规模及运动员级别方面, 2006年—2008年注册的成年女足运动员分别有25人、25人、28人,其中国家级健将分别为5人、5人、16人,一级运动员分别为20人、20人、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15人、15人、25人,具有专科(中专)学历的分别为10人、10人、3人。在成年女足竞赛上,曾承办中国足协主办的女足成年比赛三次,并参加了2006年全国女足联赛(泰安)、2008年全国女足联赛(泰安)等。可见,当前成年女足无论从运动员规模,还是从运动等级以及山东的赛事锻炼环境而言均在国内处于较优水平,并且在学历层次上也基本实现了大学以上学历教育,对运动员将来的出路问题给予了一定的保障。

在成年女足教练员方面,2006年—2008年注册的成年女足教练员分别为7人、6人、8人,其中女性教练员均为2人;教练员技术等级情况分别为A级5人、4人、4人,B级为2人、2人、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均为2人,具有专科(中专)学历的分别为5人、4人、3人。可见,山东作为传统足球强省,较优越的教练员资源对其女足水平提升具有一定优势。

在成年女足场地设施资源上,2006年—2008年拥有标准11人制草皮足球场地,分别为2块、1块、1块,其中配备的各种基础训练器材较充足;另外成年队从2006年建立了自己的训练基地,基地内配备标准11人制足球场地、健身房、理疗室各一个,配置设施较齐全。可见,成年女足在训练场地设施资源方面具备了良好保障。

3.3 青少年女足梯队建设状况

在青少年女足梯队管理体制上,当前处于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的状态。包括省体育局足球管理中心管理体制、市运动技术学校管理体制、业余体校管理体制。在青少年女足经费方面,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每年共投入50万元,全部来源于行政部门拨款。建立的后备梯队的年龄段结构分别有1991—1992和1993—1994两个年龄段,为迎接全运会后备梯队训练的场地和经费均有良好保障。除省女足梯队外,由于恰逢“十一运会”的机遇和“体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山东省青少年女足梯队建设规模较大,目前在山东省主要拥有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六地市的各两个年龄段的地市级女足后备梯队代表队。在输送人才方面,2008年山东省输送到国家女足集训队一人、国青队二人、国少集训队一人,其中输送代表国青队参加洲际以上比赛运动员一人。可见,在当前女足事业面临困境背景下,山东青少年女足梯队建设仍具一定的规模,这对其女足竞技水平的维持和向国字号输送人才给予了保障。

3.4 学校系列女足状况

据统计,在山东省注册的普及系列学校女足人数规模2006年—2008年注册人数分别为200人、200人和180人;在年龄段层次上,U-15(初中组)有三个队,U-18(高中组)有两个队,大学生队有三个队。

在训练模式方面,目前山东省主要存在三种训练模式:(1)传统的业余体校模式。学生上午上课,下午训练。这种模式的学校有淄博和潍坊体校。(2)“依托中小学三集中模式”。采取的是业余体校派出教练员到网点中小学,由中小学出场地设施、教室、文化课教师,采取此模式的主要是济南市,往往体校所派教练和学校体育教师一起配合指导训练。(3)课余训练模式。业余体校教练员到所设中小学训练点巡回指导,体育教师参与指导,本校或其他学校青少年女足下午放学后集中于训练点参加训练,采取此模式的主要是济南、青岛和淄博、烟台四地市。

在竞赛方面,除了省运会外,各地市间的城际间比赛交流很少;但各地市自己的学校足球比赛搞得较好。如由于济南市普通中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统一学校的管理体制,小升初压力不大,在市体校的努力促进下,济南市的中小学生比赛搞得较好,即便在足球环境发展的低谷,每年也均保持有上百支队伍、上千场比赛的中小学联赛规模。另外,在山东省有两个属于亚足联“亚洲展望”计划的城市,分别为青岛和淄博,这两个城市于2006年和2008年已分别启动了中小学足球联赛,其规模较大,各学校间的赛事交流也较多。

“体教结合”是当前山东青少年女足发展的亮点,尤其是济南、青岛和淄博三市做得比较好。例如在济南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中小学各年级均成立了足球队。亚足联确立的“亚洲展望”计划的青岛市足协在本市选取了33所中小学开展“阳光足球”校园活动,这些学校每周要上一节足球课,并且青岛市足协还会给这些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服装、鞋袜等支持。在山东亚足联确立的“亚洲展望”计划的另一个城市淄博,政府为推动学校足球发展每年拨40万专款到教育系统,仅2008年就有97所中小学的38 000多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其中不乏部分女足队伍。目前,淄博市已把女足作为足球发展的突破口,予以重点扶持。此外,以上三城市2009年又被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首批布局城市,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布局城市和试点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组织学校联赛。同时教育部在政策指导方面又给予有力的支持,保证学生在有效完成文化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可经常性地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体教结合”校园足球的开展代表了我国青少年女足的未来发展方向,强有力地保障和提升了山东省女足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更有望在将来引领山东女足的可持续发展。

3.5 教练员队伍建设情况

教练员是保障训练质量及提升竞赛水平的关键主体,对于管理者而言,抓住了一个教练员,无疑就等于抓住了一支好的队伍[6]。山东省成年女足教练员人数2006年—2008年分别为7人、6人、8人;青少年女足教练员人数2006年—2008年均为10人。从技术等级看,2006年—2008年成年女足教练员 A级分别为5人、4人、4人,B级分别为2人、2人、1人,2008年C级3人;2006—2008年青少年女足教练员 B级均为8人,C级均为2人。从教练员学历结构而言,2006年—2008年成年女足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均为2人,拥有专科或中专学历的分别为5人、4人、3人;2006年—2008年青少年女足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均为10人。从性别结构看,女性教练员2006年—2008年分别为1人、1人和2人,可见,女性教练员较少。在教练员培训方面,山东是全国为数较少建立教练员培训制度以及较积极实施的省份。这由于山东足球传统基础较好,而且有属于“亚洲展望”计划的城市,所以亚足联每年都派讲师对当地的足球教练员进行义务培训工作。

总体而言,山东女足教练员人力资源较好,是山东女足发展的优势之一,但也存在地区间不平衡和交流较少的问题。如由于淄博市起点低,足球人口自从启动“亚洲展望”计划后迅速增加,而教练员数量存在严重缺口;潍坊市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市体校的一名女足教练,需要全面负责三个年龄段约50余名队员的训练任务。此外,女足教练员待遇相对较低,与男足教练员待遇差距较大。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已严重影响到女足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

3.6 场地设施资源状况

场地设施资源是支撑运动训练、比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7]。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山东省女足运动场地设施资源不错。但由于山东足球运动群体规模较大,造成女足运动场地设施条件并不乐观,尤其对于青少年女足而言,不仅存在一定的数量、质量问题,还存在较严重地分布不平衡现象。其中济南和青岛在场地设施条件方面较好,能较好满足女足运动需要;淄博、潍坊、烟台的青少年女足场地设施资源存在不足,尤其在淄博和潍坊问题更加严重,其中淄博市作为足球运动发源地,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足球运动“体教结合”蓬勃启动,但有较好足球场地的中小学却较少,再加上主要用于学校全体学生的活动需要,场地设施制约发展的问题较突出。在潍坊,由于城市化建设挤占了市体校原来11人制标准足球场,致使市体校三支不同年龄段女足队伍约50人次只能利用半块场地进行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1)在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设置上,山东女足主要存在职能部门分工不清而待理顺,工作效率不高,以及青少年女足管理人员素质待加强等问题;在扶持女足政策制度建设方面力度不足,有待强化。从地方而言,应响应国家层面指示,依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女足;从中国足协层面,应加强并落实对重点地区女足从精神、制度与物质层面宏观环境支撑。

(2)在成年女足方面,属省市足球管理中心专业化传统管理体制,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上具较好保障;队员规模、运动等级及教练员资源均处于较优越水平。在女足梯队建设上,处于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状态,在经费和场地设施上均有保障,有较大规模两个年龄段后备队伍,对其竞技水平发展具有一定保障。

(3)在学校女足“体教结合”方面,山东省可谓在全国首屈一指,尤其在济南、青岛和淄博市,但同时可能导致将来更多青少年面临出路问题。鉴于此,一是宣传树立正确的“体教结合”的足球运动观,力图从提升队员自身素质出发,拓展其出路;同时启动、发挥高校足球龙头作用,并不断探索“体教结合”成功经验与模式,推进形成女足培养良性循环态势发展。

(4)在教练员和场地设施资源上存在总体较优越而地区间发展较严重不平衡问题,应加强活跃城际,甚至省际间横向资源互动,特别是就近省内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山东女足的整体竞争力。针对女足教练员待遇低问题,应从地方到中国足协层面在制度保障和实践上强化、落实物质与精神激励。

(5)挖掘足球强省资源优势,发挥竞赛杠杆效应,打造品牌赛事,优化女足培养赛事环境。可通过承办全国、省际级各类男女足赛事,尤其女足赛事,形成对女足培养全方位示范与激励效应以及男足对女足的积极影响;整合构建本省从地市及城际到全省多层次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结合赛事体系。

(6)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搭建独立的全省,甚至链接各省及全国女足发展的专业化网络平台,并设立各功能模块,为女足工作提供迅捷、经济、即时性信息交流互动服务,全方位推进女足工作健康发展。

[1] 刘明胜.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 彭彦铭.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目标设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72~173.

[3] 杨一民.关于增强中国女子足球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6,51(4):7~9.

[4] 陈向真.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6~71.

[5] 王方.中国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现状与发展设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9(3):67~68.

[6] 汪敏.对浙江省女子足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 ,38(5):9~10.

[7] 何雪德,吴中琦.江苏省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6):16~19.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女足足球运动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成才(2023年14期)2023-11-16 03:26:08
2022全国女足锦标赛排位赛:海南女足力克陕西长安竞技
体育风尚(2022年7期)2022-06-16 10:14:42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08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学咨询(2021年1期)2021-12-30 12:31:05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灌篮(2021年4期)2021-11-22 09:56:11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42
冠军游行
环球时报(2019-07-11)2019-07-11 07:24:56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