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颖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400)
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引入
崔 颖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40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本身如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把高职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相结合,采取不同的引入途径,遵循一定的引入策略,为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高职英语教学;文化知识引入;跨文化交际
语言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要接触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近年来,随着语言、文化、语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师也从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语言习得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提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引入,要把相关文化背景与语言学、语用学结合起来,以期达到“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教育,已有不少学者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文仅就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引入进行简单的研究与探讨。
语言学家弗里斯认为语言与文化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反映文化并为文化服务,学语言也就是学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无处不在,语言的正确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的词汇无时无刻不负载着文化。只有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自如地进行外语交际。语言反映着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语言与文化是互为联系的统一体。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前一种情况被我们称之为语法错误;而这后一种情况就被谓之为语用失误,即社交失误,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系统本身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懂得其“心灵之语”,即知道持该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应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担负着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就英语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的引入。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积累,轻文化知识引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还应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的: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导入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培养出真正食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使人才能更直接、迅速和频繁地接触外国文化,更敏锐和深切的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并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知识引入是实现语言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
(一)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中包含了记叙文、议论文、传记、书信、通知、说明文、日记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涉及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宗教、生活习惯等许多的背景知识。英语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没有注意到英语词语的文化意义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简单地根据词语本身去猜测词义,因而很难把握好句子甚至整篇课文的意思了。
(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与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例如:西方人特别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人住房、婚姻状况等;对别人的称颂或赞美要表示感谢而不是谦虚等等。
(三)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往往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文化知识引用策略
学习英语文化,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文化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不同,结合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英语基础现状,在英语文化教学时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
(二)文化知识引入途径
1.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相结合
方法一:结合教材内容,导入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在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中,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它展现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处世态度、生活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课前预习,组织小组调研,查询相关资料,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陈述的方式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或者教师通过“文化旁白”的方法在课堂上综合讲解相关文化知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典故或其他文化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介绍有关的文化内容,以扫除学生在文化理解上的难点。
方法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阔英语文化视野。
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能打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创造出使知识来源多样化的文化学习环境,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接受更为直观的文化信息。
方法三:创设交际情境,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一定的文化语境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增强得体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7 Cookery,Food and Culture(《新编实用英语1》)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熟悉西方的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并编写有关对话,课堂上让部分学生模拟英美人就餐情景,进行会话表演,这样既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之在体验异国文化的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方法四:文化知识引入应注意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正如黄振远教授所提出的教学新观点,“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使学生发现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跨文化对比是英语文化知识引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比,可以阐明词汇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取向。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中西方词汇用法对比,可以阐明词汇的文化内涵,指出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具有文化禁忌问题和相应的委婉语,避免交际失误现象的产生。例如,sheep一词在中文中常带有褒义,隐指“性格温顺的人”,而在英语里a black sheep则是贬义,意为“败类”、“害群之马”。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具有英语文化特征的语法现象。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应把英美国家文化对英语语法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英语文化特征的语法现象,使教学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英语中代词“it”的用法就非常典型。由于英美人说话尽量避免头重脚轻的句子结构,英语中含有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it”的句式很常见。
通过对比,还可以区分不同的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有关研究表明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具体化的特点,因此在句法表达上多呈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倾向,而中国人则反之,在句法表达上通常为先整体后局部。讲时间时,欧美人习惯于按钟点、日、月、年为顺序;写地点,依房号、街区、市、州、国为次序,而中国人恰好相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罗列这些差异并列举一些易于记忆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现象,以使学生在表达时尽量合乎英语思维习惯,减少受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此外,在交际方面,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除保持一臂之遥的体距外,更应注意选择安全的话题(safe topic),如天气、新闻、城市情况、地理、历史等,避免谈论年龄、婚姻、收入、家庭、宗教信仰、政治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2.课外活动开展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
“学习外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学习者在课堂外主动寻找机会练习外语”。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短期内将浩瀚的文化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而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异国文化,积累文化知识,使之能够更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方法一:增加课外英语阅读量。
在非英语语境中学习英语,阅读是丰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题材有关的书籍、英美文学原著或英汉对照读本,报刊、杂志等。
方法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视作品,指导学生排演一些英语短剧,让其从中了解并体验异国风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文化障碍。
原声电影就是西方生活的一个缩影,电影中的语言不论在语音语调、语汇句型,还是文化思维,历史进程上,都是最真实的。长期看电影,就好像长期生活在西方一样,从原声电影中可以学习最地道的语汇用法,模仿最地道的发音,学习跨文化的交流技巧,了解真实的西方世界。比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可以从中了解美国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近40年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
方法三: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鼓励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等,使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不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方法四: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英语讲座,请一些外国人给学生讲述自己在中国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来增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等等。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力层次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语言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更在于学习者对文章中文化知识的敏感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教授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文化又是一个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复合体,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实用性、适用性、科学性,融文化知识教学于语言知识教学之中,创造一种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社会文化知识,最终具有一定社会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文化知识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与学才能超出纯语言理解的局限性,英语交际的能力就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提高。
[1]Lee Ley.“ 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EL T Journal,1998,52/4:282-29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顾弘,张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1,(9).
[4]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文化与语言[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6]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1987,(2).
[8]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9]薛晨红.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学的探索[J].上海教育,2000,(11).
[10]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On Cultural Knowledge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UI Ying
(Tianjin Metallurg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 300400 China)
Language never separates from its culture.Language reflects its own culture and has a close link to the very culture.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 language is more than its linguistic meaning.On such occasion,the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linguistics of English,such as the pronunciation,vocabulary and grammar points,but also the background culture of the very language,and then com2 bine the linguistics and background culture together through different introduc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which will found a sound basis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backgrou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319.3
A
1673-582X(2010)03-0066-04
2009-11-20
崔颖(1982-),女 ,天津市人,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