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1994-2010年

2010-03-22 12:43:42
图书情报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疗法图书馆

陈 蔚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 210093)

“阅读疗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1994-2010年

陈 蔚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 210093)

结合1994-2010年国内专家、学者在“阅读疗法”这一课题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分析“阅读疗法”的内涵、功效、机制、原理以及现实运用中的状况,指出“阅读疗法”在国内的研究已经逐步趋向全盘性和专业化,总结并建议日后以四种模式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

阅读疗法 心理治疗 综述

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读书一直被认为有积极的理疗作用。西方国家的一些精神病医院在数百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对患者进行阅读治疗,比如提供朗诵服务、开列书目等,作为矫正病理的辅助措施。20世纪以来,对阅读疗法的专门研究在美国的精神病界活跃起来。

1994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沈固朝发表《图书,也能治病》一文,首先将阅读疗法引入国内进行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馆员傅柱金发表《图书治疗,图书馆的一项新职能》一文,将阅读治疗与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此后,阅读治疗的全盘性、专业化研究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对阅读治疗的现实工作产生积极的引导。

1 “阅读疗法”的内涵与功效

“阅读疗法”,也称“阅读治疗”,或“读书治疗”、“读书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阅读达到治疗的效果。而这种作为治疗手段的阅读和一般的阅读是有区别的,不仅仅极具针对性和时段性,也更具系统性和技术性。

王绍平在《图书情报学词典》里把阅读治疗定义为:“为精神有障碍或行为有偏差者选定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疗法。”并且主张在进行治疗时,应首先根据医生、教师、监护人等观察和患者自述,确定引起精神障碍或行为偏差的原因,然后按照“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的原则,开列所须阅读的图书书目,叮嘱患者依一定要求阅读[1]。他把阅读治疗的对象定位于精神有障碍或者行为有偏差的特殊人群,其功效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恢复健康。

无独有偶,浙江省温州医学院图书馆的赵丰丰等认为,阅读治疗是通过阅读书刊资料,影响或改善人的精神状况来达到治疗目的,而治疗的主要对象是精神性疾病病人,因此它事实上是心理疗法的一种[2]。

贵州师范大学的刘宏和洪彩焕把生理疾病患者作为阅读治疗的主要对象,并且提出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作用,强调了阅读治疗与图书馆工作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阅读治疗就是应用医学、生理学、读者心理学的原理技巧和检测手段,通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言语和行为与咨询者商谈或解释,并为其对“症”施书、指导阅读,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解除其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并减轻病痛的目的[3]。在他们的界定中,阅读治疗能抚平患者情绪,使其更积极地接受医学治疗,是一种乐观意义的“精神麻醉”,能减轻肉体病痛,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十二五”期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6%。进入“十三五”新形势新常态下,一些长期积累的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7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2%,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

从字面来看,阅读治疗是一种治疗手段,其对象为精神病患者和情绪异常的生理病患者,其功能定位于治疗心理疾病或者辅助治疗生理疾病,这是应用于临床的阅读治疗,更多地偏向于医学领域。其实,阅读治疗的原理可以从“治疗为主”发展为“预防为主”、“发展为主”,除了指导读者的阅读行为外,还安排交谈、心理辅导等活动,从而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提高个人素养,促进品质养成,这是一种广义上的阅读治疗。王同忆在1990年的《英汉辞海》中就指明,阅读治疗不仅是指导患者阅读精选的阅读材料,作为内科学和精神病学上的辅助疗法,而且是一种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4]。把阅读治疗的对象从特定的疾病患者拓展到普通的人群,阅读治疗的内涵范畴也随之扩展为解决一般的个人问题的心理治疗,不再局限于精神病患的辅助治疗或者生理病者的精神药物。

西南师范大学的刘胜江、张大均把阅读治疗界定为:通过指导人们有选择地默读或朗读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促进人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具有治疗、预防、发展三项心理功能[5]。在阅读治疗的涵义中特意提到电子文本的阅读,与当下整体的阅读环境和趋势不无关系;同时,他们认为预防和发展功能是阅读治疗更重要和更基本的功能,即通过阅读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和实现智力、心理素质、人格的全面发展。

台湾地区的王万清专家在其专著《读书治疗》中分析了关于阅读治疗的各种定义,把阅读治疗总结为咨询员以图书为媒介,激发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解决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6]5。

同时,她把阅读治疗的功效细分成若干角度,认为阅读治疗在不同场所,由不同人员实施,可针对不同领域发挥不同的功能。读书治疗可应用的领域,可分别依个人、家庭、社会来看:个人方面,读书治疗可运用于身体残障、肥胖、语言障碍等各种自身问题;家庭方面,读书治疗可运用于亲人死亡、离异等家庭关系问题;社会方面,读书治疗可运用于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6]7。

北京大学王波副研究馆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辨析阅读治疗的概念问题,他认为:阅读治疗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7]。他把阅读治疗的功效分成两种:一是日常的精神调养,阅读不是针对性地要治疗某种疾病,而是保持身心的健康;二是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手段,而且必然是“辅助”作用,否则是不科学的。

以上专家对阅读治疗概念的厘定中指明了阅读治疗的内涵和功能,但是对于阅读治疗的具体施动者未有明确表示。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可补充总结出:阅读治疗就是由心理医生、图书馆馆员、咨询师、教师等,为患者或者一般读者选择适当的读物,并加以引导和交流,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调整读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帮助其提高智力水平,形成良好的修养,树立健全的人品,并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

2 “阅读疗法”的机制与原理

阅读为什么能成为治疗的手段?为什么阅读治疗能在性格、心理、行为等方面起到预防、发展,甚至是重建的作用?

天津的医学专家刘少红认为,目前对阅读治疗的医学解释已趋一致,即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阅读就是读者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引起程度不同共鸣的过程。其作用机理可归纳为娱乐、信息、益智和领悟[8]。

沈固朝教授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文字、图画的接收,也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够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现象,从而产生共鸣,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或改进处世态度。这就是阅读治疗的机理所在[9]。正如清代名家吴尚先《理论骈文》曰:“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所谓“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是因为看客、听众沉浸其中引起共鸣,愉悦身心,这和阅读治疗的原理是一致的。

刘胜江、张大均从认知角度考察,认为阅读是人的心灵系统从外界摄入负熵、保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阅读还是使人产生高峰体验以及改变人的气质、弥补人的精神缺陷的重要形式[5]。因此,阅读能产生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各项能力。

赵丰丰认为,阅读治疗的原理与中医的“调畅情志,修身养性”是相通的,而中医的“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则是阅读治疗的原则[10]。王波从中医学角度对阅读疗法的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图书根据主题内容可分为与情志相胜论相对应的怒、喜、思、忧、恐五种类型。根据五行制约关系,阅读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读者的病情[11]。

国内研究阅读治疗的原理和机制的人员,多是图书馆界和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传统的诗歌、俗语和中医理论入手,探讨阅读治疗在心理学方面或者图书馆服务方面的作用机制。这种分析和阐述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阅读治疗的原理、机制、疗效等,但是还缺少严格的医学证据和精神分析数据,因此只能停留在感性的认知上面,未能上升到科学的、理性的层面。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医学界学者加入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或者还没有发布成果,相信随着阅读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将不再是边缘学科、边缘话题,而是能够真正被纳入到一个完善的研究体系中,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认同。

3 “阅读疗法” 的实证研究

王波先生通过大量史料证实,阅读治疗古已有之。他在《阅读疗法》一书和多篇论文中,梳理和总结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的阅读治疗思想,摘录代表性文献,列举典型案例,借以阐述阅读治疗的发展历史和强大的作用。虽然对这种“阅读治疗”能不能算得上是现当代所广泛讨论的“阅读治疗”,学术界仍有争议,但是,这种整理和挖掘对于进一步展开阅读治疗的实证研究是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的。

理论的探讨需要实践和数据加以巩固。为此,以医疗工作者和图书馆学研究人员为主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一系列实验、调研和考察,涉及阅读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对生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不良习惯的有效纠正,对恶性心理的良性转变等。从年龄层次来讲,对儿童、青少年及大学生的阅读治疗实证研究开展得较多,对白领、中老年人群的阅读治疗实证研究较少。

王松波等将100例康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进行日常康复治疗项目的同时也进行阅读实施程式化干预,后者只进行日常康复治疗项目。用医学量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的结果是,干预3周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阅读治疗对康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有效地康复治疗手段[12]。

山西省人民医院的李蓉花在《阅读疗法在妇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介绍了她所在的科室2008年开始在妇科手术护理中运用阅读治疗的情况[13]。她指出,通过在手术不同阶段发放术前提示卡、疾病相关理论卡、术后活动指导卡、饮食指导卡等,在护理服务中体现人性化,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阅读治疗对实施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刘剑伟等对西藏某地区部分驻军打扑克牌较多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阅读治疗干预研究,依据个人的特点确定阅读方案。干预后,被研究人员的阳性症状以及强迫、抑郁、敌对性、偏执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14]。这个治疗过程和结果也间接说明,阅读治疗以其随意性、灵活性和易接受性的优势,决定了它在排除西藏军人心理困扰方面起着心理医生和政治思想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王万清在《读书治疗》一书中,利用在台南师范学院附设儿童咨询中心运用阅读治疗的实际经验,设计了社会技能、解决问题、融入学科等多种阅读治疗方案和咨询技巧,并对其加以举例和评估。同时对父母离异儿童、社会畏缩儿童、低自我概念儿童、低同理心儿童进行阅读治疗的测试和追踪研究,结果证明阅读治疗在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和正确思维的建立过程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陈书梅教授在汶川地震灾害之后,发起“送儿童情绪疗愈绘本到四川”的活动,希望借“绘本书目疗法”协助震灾区儿童心理重建,陪伴儿童度过生命的艰难关卡,并为情绪找到出口。她认为,儿童可透过绘本有趣的文字、画风及人物角色,与文本进行互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减少孤独与无助感,进而纾解情绪与压力。

南京师范大学的万宇博士选取南京市钓鱼台小学二、三年级的10名内向、孤僻的儿童,进行“游戏、阅读、反馈”三个环节组成的阅读治疗活动。她说:“成员们从第一次活动中的沉默无语,几乎没有人发言,到最后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每个成员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同时,她还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阅读治疗发展中,阅读治疗理念的推广、治疗师队伍的建立和可供阅读治疗的图书出版及书目服务是阅读治疗取得最大效力的重要因素。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的郭静从自身所处的环境着手,探究产生“高考焦虑症”的原因,并且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通过阅读来消除或减轻“高考焦虑症”。她提出,高三学生在精神疲劳的时候、零碎时间里、睡觉前,适当阅读新闻、幽默故事、诗歌、名著,能解脱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寂寞、悲哀,使心理得到慰藉,从容减轻“高考焦虑症”[15]。

1998年,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宫梅玲研究馆员对343名医学本科生进行了心理困扰求助方式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困扰理想求助方式前两名是知心朋友倾诉法和读书排解法[16]。初步阐释了阅读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她又对250名在阅览室阅读的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因为心理困扰而求助文献最多的书籍是心理咨询类、人生哲理类、小说和休闲读物,并在调查报告中详细解释了每种书籍针对何种问题的效力最大[17]。同年,对100名随机抽取的泰山医学院本科生进行阅读治疗前后的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阅读治疗对解决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卑、交际困难、恋爱苦恼等心理问题有显效,并且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应该在全国大学中推广和普及[18]。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宫梅玲等实际地展开了对大学生的阅读治疗活动:成立阅疗小组,通过阅读治疗帮助戒除网瘾,开办书疗小屋探索网络阅疗,成立阅读疗法研究协会并开列书单,举办阅读治疗的讲座……可以说,她是把阅读治疗实践于大学生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孔繁胜馆长和付婉秋馆员也在大学生中开展了阅读治疗活动的实证研究,选择40名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心理测试;进行阅读治疗干预3个月之后,再次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心理测试。统计结果显示,在恋爱问题、同性恋倾向、社会适应性、退缩自卑、孤独感等多个指标上,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干预前。因此,阅读治疗应用于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他们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构想[19]。

4 结语

我国的阅读治疗研究起步于90年代,对其概念、内涵及作用的理论化研究已逐渐展现出本土化的趋势。然而对一事物的理论研究只是基础,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2010年5月,在“2010华夏阅读论坛”江阴研讨会上,王波副研究馆员、宫梅玲研究员和万宇博士对“阅读治疗”作了主旨报告,众专家探讨了阅读治疗的研究心得与进展。

其中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左步电建议达成这样的共识,以便日后在阅读治疗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中发挥指导作用:在王波等人的理论支持下,实践上从接轨国际到中国特色已初有成效,形成了宫梅玲的“泰山医学院模式”与万宇的“南京钓鱼台小学模式”。此外,针对成人,更多地动用社会资源的实践工作应该有一个“公共模式”,这个模式适合于公共图书馆、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选择泰山医学院模式、南京钓鱼台小学模式、成人模式的任意的两种或全选开展阅读治疗工作的,可认为是“混合模式”[20]。

左先生提出的这种模式的确是对过去实践的小结,也是阅读治疗在今后发展中的一种新型的理论基础,相信在这种“模式理论”的指导下,阅读疗法的实践工作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1] 王绍平. 图书情报学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768.

[2] 赵丰丰,陈 飞. 医学图书馆应成为阅读疗法的先行者[J]. 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6):15-16.

[3] 刘 宏,洪彩焕. 试探“读书疗法”[J]. 图书馆论坛,2001,21(3):24-26.

[4] 王同忆. 英汉辞海[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489.

[5] 刘胜江,张大均. 阅读疗法: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 医学与哲学,2005,26(3):63-64.

[6] 王万清. 读书治疗[M]. 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7] 王 波. 阅读疗法概念辨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05(1):98-102.

[8] 刘少红,赵 阳. “阅读治疗”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3):26-28.

[9] 沈固朝. 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 图书情报工作,1998(4):12-15,54.

[10] 赵丰丰,陈 飞. 医学图书馆应成为阅读疗法的先行者[J]. 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6):15-16.

[11] 王 波. 阅读疗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6-37.

[12] 王松波等. 阅读疗法在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39-841.

[13] 李蓉花. 阅读疗法在妇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9,23(12):3353.

[14] 刘剑伟,张新霞. 阅读疗法对驻藏军人打扑克牌较多者心理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522-523.

[15] 郭 静. 高考焦虑症的阅读疗法[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5):43-44,35.

[16] 宫梅玲等. 医学生心理困扰解决方式的调查[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53-55.

[17] 宫梅玲,丛 中,王连云.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书刊类别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70-471.

[18] 宫梅玲等. 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78.

[19] 孔繁胜,付婉秋.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活动之实证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08(4):43-45.

[20] 左步电. 我看“阅读疗法”模式.[2010-10-1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059d60100iqod.html

TheoryandPracticeof“Bibliotherapy”inChina(1994-2010)

Chen We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tudy concerning “bibliotherapy” by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1994 to 2010,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efficacy, mechanism, principle of “bibliotherapy” and its situation as well, points out that research on “bibliotherapy” in China has displayed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tendency. And it finally suggests that “bibliotherapy” should be applied with four patterns in the future.

bibliotherapy; psychotherapy; review

G252

陈 蔚,女,1987年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研究生,发表论文《“读书月活动暨书香社区建设”福州研讨会暨“凤凰读书文丛”首发品评会会议综述》、《<花园文丛>与<观澜文丛>推介》等。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疗法图书馆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飞跃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阅读疗法:高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新方法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