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馆建设需要社会的参与——对安徽“映山红”行动的思考

2010-03-22 09:10合肥学院图书馆合肥23002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3期
关键词:映山红图书室图书馆

●刘 丽(合肥学院 图书馆,合肥 230022)

1 背景

映山红是一种美丽的花,是安徽省的省花。开展“映山红”活动,是从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的一条报道发起的,旨在给安徽贫困地区的留守孩子捐赠图书,建立爱心图书室。以“映山红”为活动命名,寓意希望好心人的爱能像映山红一样开满山野。[1]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拥有藏书丰富的市图书馆,以及大大小小的学校图书室,大部分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书籍。但在安徽一些贫困的农村,有许多想多读书的孩子,却不能实现如此“简单”的愿望。《第一时间》报道的农村孩子,他们渴望的眼神,因为没有书读而留下的眼泪,深深地刺痛了观众的心。安徽的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捐出家中闲置的书籍,由安徽电视台组织,为孩子们建立了一间间小小的“映山红爱心图书室”,圆了这些孩子们读书的梦想。“映山红”行动目前已经开展了5季,共筹集体育器材15000多件、映山红基金25万元、图书10万多册,建立了10个“映山红爱心图书室”、10个“映山红留守儿童工作站”,安装了10部电话。[1]

2 “映山红”行动取得的成效

2.1 送去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梦想。“富裕”不仅指的是物质上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现在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没有“闲钱”去给自己的孩子购买课外书,而作为农村“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发展也比较滞后,使农村孩子们“想读书却无书”。作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是“祖国花朵”的农村孩子也应该享有阅读的权利,所以由社会伸出手来帮助他们建立图书室,给他们送去科技、文化,这不仅可以让农村孩子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社会的稳定作出贡献,而且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所在。

2.2 缓解当地孩子“看书难”的问题

“映山红爱心图书室”的建立有效地满足了当地孩子的阅读需要。有不少农民孩子上学的条件非常艰苦,每天在路上要花大量的时间,他们的父母要么常年出去打工,即使在家的也因为农活比较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有的孩子仅仅10岁左右,就要自己往返于学校及家之间,风雨无阻,他们的艰辛、他们对知识无比的渴望,是城里的孩子所无法体会的。爱读书,又因为家里经济有限,买不起书,而“映山红爱心图书室”的建立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缓解了当地孩子“看书难”的问题

2.3 提高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

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取决于人的受教育程度,而农村学生流失辍学率有年年走高之势。更令人担扰的是,知识贫困还可能代际传递。在我国农村地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日常花费需要4000元左右,占整个家庭总收入的45%以上,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最多只能负担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但中国农村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倘若孩子上了大学,极少有家庭能够经得起重负。[2]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及大学升学率很低。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的能力匮乏,被隔离在社会的主流文化之外,成为边缘化人群,这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整体发展。农村孩子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映山红爱心图书室”的建立,补充了农村孩子最稀缺的知识资源,普及文化科学知识,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读书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

2.4 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知识,“映山红爱心图书室”的建立,把农村孩子需要的知识带给他们,切实为提高农村孩子素质,带动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3 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及“映山红”行动的启示

3.1 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是沿袭公办公助的模式,可以分为:(1)国办型。即从机构、人员到经费等都由国家掌握,乡镇只解决场所,所办图书馆属国家在乡镇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机构,这种形式比较适合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2)公助型。是指以乡镇自筹资金创办为主,县以上地方财政给予定额经费补助,这种类型图书馆属差额补贴式的集体所有制性质,适合于经济发展水平次发达地区的乡镇。公办公助的做法在经济发达地区是完全可行的,但毕竟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图书馆在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我国除了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的农村财政都非常困难。我国农村政府的财政债务每年以20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估计当前的农村基层债务超过5000亿元,其中农村一级净负债超过2300亿元,村级达2500亿元。[3]农村财政如此困难,在可预见的将来,就经济条件来说,农村政府很难有财力去支持农村图书馆发展。(3) 延伸型。即对乡镇民办图书馆有业务指导关系和扶持任务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与乡镇协办。乡镇负责场所、设备、人员,县馆提供定量书刊,并定期调换,如流动图书馆。但相对于我国广袤的农村区域,这种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少的可怜。

相对于政府组织型的公办公助模式还有一种非政府组织型,主要是指由一些海外基金会组织、慈善人士,国内文化团体、NGO组织、志愿者、农民等筹资和运作的图书馆或图书捐助项目。从国内外图书馆发展史来看,基金会或慈善家的捐赠活动对早期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普及贡献颇多,我国农村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也要继续寻求各种慈善组织的支持。社会文化团体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对于培养农村孩子和成人居民的阅读习惯,利用图书馆的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将为农村图书馆长远发展提供氛围。[4]我国也有农民个人出资办的图书馆,但数量极少,而且受财力、物力、人力所限,服务覆盖面一般都较小。

3.2 “映山红”行动的启示

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应当是政府还是农村居民?笔者根据“映山红爱心图书室”的建立及成效,认为应该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去帮助农村图书馆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图书馆发展,也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虽然党和政府对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是一贯的,为促进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但从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来看,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农村经济如要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情报信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离不开图书资料工作。经济学上的短板效应告诉我们,水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温家宝总理曾语重心长地说,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最慢的船只,也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的重要性。“一人向隅,举座不欢”,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责任。

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事业是一种人文事业,图书馆的目标是通过帮助个人理解自我、理解世界来改善社会,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包容和聚合功能,从而成为社会分化和分裂的抵抗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广东工作时曾说:“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徘徊于图书馆大门之外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孩子,迫切渴望能拥有良好的阅读条件,但条件所限,难以如愿。即使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基层科技工作者和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各种原因,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机会也极少,城乡居民离“阅读平等”还有着一段不短的距离。社会参与农村图书馆的建立,可以使农村居民通过学习,舒缓心中的不满,从而发挥图书馆特殊的安抚功能。

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中的非政府组织形式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参与的行为,只是参与的主体是慈善家、社会团体等。笔者在下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常年看不到报纸,接触不到一些新的事物,他们了解外面的途径主要是靠电视。虽然电话在农村已经普及,但考虑到电话费用等问题,农民很少用电话去咨询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在城市,网络对于我们而言是触手可及,报纸到处都是,而且现在很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只要我们节约一点,哪怕是少出去吃顿饭,就可以为一个村订上几份报纸,只要我们把平常不用(甚至是更新换代的) 的一些电脑、电视等设备,送给农民,就可以为他们送去现代化的“装备”。所以帮助农村图书馆,不是只有经济条件特别优越的企业家或社会团体才能做到,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为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而且也完全有能力去做。

4 促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社会参与的措施

4.1 社会积极性的培养

政府要对农村图书馆的现状进行客观报道,对参与帮助的行为及事迹进行宣扬,也可以授予这部分单位和个人一些荣誉称号,让他们感受到资助农村图书馆的光荣及认可。在社会上形成帮助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时尚”风气,有钱的出钱,有书的出书,有人的出人。另外也要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图书馆活动,一是要制订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措施,提供便利,如争取减免税费,允许搞多种经营等等;二是做好引导协调工作,引导和帮助农村图书馆尽可能多地收集入藏农村适用的科技类书刊,开展一些信息服务,注意及时帮助他们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经验,使其进一步完善,使之走上“社会支持,个体发展,规模效应”的发展道路。另外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除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专款用于发展农村图书馆外,还要组织政府部门、城市企事业单位在农村开展定点文化扶贫工作,结成“帮扶对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工作,并监督其长期坚持下去。

4.2 帮扶工作的持续性

根据以往经验,对农村图书馆的帮扶,有时会形成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社会积极性的长期培养及农村图书馆的健康发展,社会帮助农村图书馆,捐赠图书、物资的行为必须长期持续下去,不能仅有一时的热情。媒体、网络要对社会参与的事迹进行积极的报道、宣传,扩大其影响力,让这种捐赠、帮扶工作深入人心。“映山红”行动在安徽省图书馆及地方新华书店门口组织捐书的行为可以借鉴,只是笔者认为这种捐书的组织活动,不能只是偶尔的某一天,而应该经常或者定期开展,让市民想捐书的时候,有地方可去。城市的中小学可以开展相关宣传,让他们了解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及阅读现状,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带动他们把家里闲置的课外读物捐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孩子的了解,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资源,养成爱书、惜书的习惯。

4.3 社会感恩意识的增强

如今我们强调感恩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强调学生要感恩,受助对象要感恩。我们谴责不知感恩的人,主要是谴责那些受了捐助的穷人及遇难被救的人却不感恩。是的,我们确实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受到帮助的人应该懂得感恩。如果他们受到帮助而不知道或不愿意感恩,应该受到谴责。可是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经济相对强势群体的感恩意识?他们从自然界和社会获得的东西更多,不是应该更知道感恩吗?经济强势群体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他们懂不懂得感恩,会对社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杂文家鄢烈山先生说,自古以来,我国感恩的道德规范就十分清楚,为什么现在感恩意识却变得匮乏混乱起来了呢?他提出了问题,但没有回答问题。他说,他讲不清楚。是的,要把这个问题完全回答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只想说一点,如果我们只关注弱势群体的感恩意识,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强势群体的感恩意识,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5]

4.4 农村干部图书馆意识的提高

目前正值经济转型时期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村干部对图书馆的认识很难到位。部分村干部可能也认为图书馆建设有意义,但他们更多地还是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计划生育和生产,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闲心去读书。农村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为了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唤醒农村干部的图书馆意识,否则纵使社会上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农村干部及农民的响应,想必效果不佳,从而体现不出行动的意义。农村干部形成图书馆意识的动因主要来自建设图书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要让农村干部了解图书馆的价值及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利用图书馆意识。要做到这点,农村图书馆在具体工作中,不能脱离农村实际,片面追求图书馆向高层次发展,必须以实用为宗旨,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实际需要,使他们切实尝到使用图书馆的甜头和实惠,从而吸引农村居民的注意力,使他们从初步了解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到最终热爱图书馆。

4.5 图书馆人员培训的高校参与

一个图书馆即使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也脱离不了图书馆工作者的主导或辅导作用,如何建设一支热爱图书馆工作、政治及业务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将是农村图书馆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在高校图书馆中,拥有众多的退休工作人员,可以号召他们到农村图书馆做志愿工作者或到那里指导和培训工作人员,使农村图书馆工作更加正规化、系统化。现在高校有到农村挂职的干部,以后是否也能考虑到农村图书馆去挂职?另外大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中有很多人愿意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勤工俭学或者进行社会实践。由各大高校联系,为这些同学安排农村图书馆的相关岗位,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服务农村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图书馆增添很多活力。

[1]安徽电视网.映山红行动[EB/OL].[2009-05-16].http://www.ahtv.cn/special/yshxd09/index.shtml.

[2]胡文锋.中国农村农民经济状况,问题与对策浅析 [EB/OL].[2005-06-14].http://www.cfcmag.com.cn/Read.News.asp?NewsID=2196.

[3]郝如玉,等.我国财政超收收入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4):32-33.

[4]王素芳.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10):33-39.

[5]更应该关注强势群体的感恩意识[EB/OL].[2009-06-18].http://club.chinaren.com/62/108729949.

猜你喜欢
映山红图书室图书馆
《映山红》(绘画)
这里年年映山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文登开遍“映山红”
图书馆
映山红的故乡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去图书馆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