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一凡,崔 荩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成为了我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的重点。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障碍。其中有客观方面的障碍,也有主观方面的障碍。笔者在分析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共享网络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是我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共享网络之一。该系统将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证体系。该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4个全国学科中心、7个地区中心等,迄今参加的成员馆已经超过500家[1]。
由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同创办的 “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于2000年12月25日上网开馆。它标志着上海教育信息化向资源共享、深度利用的高水平、实用性方向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络图书馆的建成,为图书馆文献联合采购、联合编目、数据格式规范化、文献传递数字化等奠定了基础。“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已建成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源导航库、特色数据库等,用户可通过网络获得其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及服务。
为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共建、共享模式,实现高等学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省高校图工委的领导和协调下,由铜陵学院牵头,2009年4月安徽省13所高校图书馆馆长签订了“安徽省高校(部分)联盟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合作协议书”,标志着联盟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联盟高校图书馆之间相互开放馆藏资源,进行馆馆链接,打破校际、馆际的界限,搭建共享的平台,实现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系统服务的逐步统一,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共享服务机制。原来只能利用一个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教师和学生现在可以利用13个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对于电子图书、数据库,尤其是大型中外文数据库,实行联盟采购、费用分摊、共同拥有,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天津市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是一种图书馆联盟集中模式。各成员馆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建立了联合目录系统,开展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成为天津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意识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益处,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共享上的障碍和问题。发现共享障碍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念对共享活动有指示性的作用。而就目前共享现状来看,一些高校馆存在观念陈旧、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是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建设和服务模式,在理论上大家都认识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摆脱自我封闭的服务模式,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2]。在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大多数馆往往只强调自己的局部利益,缺乏合作意识和全局意识。中小型馆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持观望态度,指望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大馆的资源共享来解决[3]。大型馆往往觉得自己在资源共享中投入过多、获利太少,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而不愿意开展资源共享工作。这种本位主义的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健康发展,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是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机制与利益平衡机制[4]。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相对封闭的状态,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这种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文献资源共享的开展。所以,要加快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就要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而目前高校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各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程度不一,集成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应用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软件有很多,而且各不兼容,很难做到统一标准。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5]。高校图书馆网络基础建设的不平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主要的技术障碍。
文献价格上涨和图书馆文献经费相对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研究图书馆1986—1997年间,期刊经费增加了142%,而同期期刊价格却上涨了165%。这个问题在我国更加突出,如2002年度我国大学图书馆的书刊经费最高者仅为1800万元,不到同期国外著名大学的十分之一[6]。另外,二次文献的经费投入也不足,只相当于书刊购置费的2%~3%,而美国的书目控制所占资金高达70%[7]。经费的不足间接地阻碍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会引发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使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产生尖锐的冲突。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真正完善的情况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得不到切实的保障[8]。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作保障。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源不是高度集中和绝对封闭的,而是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形成分散的、众多的信息源体系。在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中,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一些麻烦。
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大图书馆”分工合作的服务理念,共同实现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不是个别高校图书馆的行为,它需要全国高校图书馆的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发展。因此,每一所高校都必须从共享的高度重新认识本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把本馆视为“大图书馆”中的一个部门,把本馆的馆藏视为“大图书馆”的整体财富之一,强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更新观念,精诚合作,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水平的必要前提。
一要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体系。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体系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各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扩大文献资源保障范围,协调外文书刊的采购。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增加数据库的品种。在做好全文数据库外,还应加强事实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二要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传送体系。建立迅速和多层次的文献传递系统,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对于纸质文献的传送,图书馆可委托社会物流机构如快递公司等代办;对于数字资源的传送,应该开发一套完善的数字资源传送系统,统一传送平台的标准,提高传送效率。
为了实现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利益机制,采用依靠自我发展的利益机制的共享,一般选择竞争的方式组成协调机构。二是采用民间行为、政府推动机制。它一般是由政府牵头组成共享的领导机构,或政府指派某一机构组成协调管理部门[9]。有关部门应尽快设立专项资金集中管理我国高校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及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按照著录标准建立文献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应该使用统一标准的自动化系统,或统一开发软件、开发与现有系统兼容的软件。
国家应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共享协作机制的运行,以及各种文献的合理配置。另外,高校图书馆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增加图书馆的经费,要对成员馆实行“有差别”服务。资源共享的各成员馆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采用“无偿共建”、“有偿共享”的经济原则,对共享资源划分“共享级别”,不同级别的资源可以被不同的共享用户使用,且有不同的收费标准[10]。
在信息安全方面,各成员馆应借鉴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措施,如通过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技术保障资源共享活动中信息的安全,推动共享活动的开展[11]。
各成员馆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在职人员的培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如在馆内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组织、读者服务、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开展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同时,通过学术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馆际业务交流活动,提高馆员整体业务素质,使我国图书情报人员成为合格的 “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向导和顾问”。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是大势所趋。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高校图书馆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管理体制的束缚,加大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文献信息共享系统,从培养人才、服务科研、科技创新的角度上积极参加地区性的高校文献资源共享系统,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高校用户服务。
[1] 耿正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和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0):72-75.
[2] 李佳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7):190-191.
[3] 徐加杰.影响文献资源共享深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2(12):30.
[4] 陆地.陕西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1):80-82.
[5] 李纲,李新生,陈颖.论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40-41.
[6] 程应红.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障碍分析与对策[J].河北科技图苑,2008(9):58-60.
[7] 张兵.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反思及其发展趋势[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96-97.
[8] 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36-39.
[9] 陈玲.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障碍及相关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0):67-68.
[10] 范秋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8(2):2-3.
[11] 高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理论新论[J].图书馆杂志,2002(7):24-26.
[12] 李爽.借鉴电子商务理论推进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1(1):24,26.
[13] 马自卫,宋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自动化系统、电子资源与电子商务采购[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32-33.
[14] 李力文,贾睿,李广生.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建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47-49.
[15] 肖爱艳.长株潭城市群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J].图书馆,2008(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