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红,明 海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11)
近几年,在高校本科评估的大背景下,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有所增长,但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仍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如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文献年购置经费由2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购置中文图书,100万元用于购置数据库和期刊。因经费有限该馆已停止订购外文原版书。2008年,该校增加了招生专业和硕士点,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新增专业或研究课题的追加经费,新增专业的文献购置费只能从其他专业的文献购置费中补充,所以各个专业的文献购置费严重不足,加上书刊价格的上涨,该馆文献资源已难以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进而影响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更好地为师生读者服务,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部门争取文献购置费;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分配文献购置经费,优化配置文献资源。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来源单一,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按学校教育事业经费的一定比例拨款的。学校事业经费的不充裕,造成了文献购置经费也相对较少。在文献购置经费使用过程中,大部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采取固定比例分配模式,即将总经费均衡分配到各专业和硕士点。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有一定弊端,平均分配模式使本来就紧张的文献购置经费得不到最优的配置。笔者建议,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应采用个性化经费分配模式,即将总经费的一部分均衡分配到各专业和硕士、博士点,其他经费作为灵活资金,用于个性化的经费分配,即针对新增专业,新增硕士、博士点加大文献购置经费投入力度,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项目加大文献购置经费投入力度,保证学校特色藏书。既突出重点和特色,又兼顾一般。重视新增专业文献采选工作,把握好新增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图书馆在每年的购书经费中,要按一定的比例划出专项经费用于新增专业的文献购置。同时,学校应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 (笔者认为以图书购置总经费的10% ~15%为宜)作为“自由资金”,使图书馆能针对高校教学及科研的特殊要求,进行文献应急采购,也使图书馆能根据图书出版市场的特殊变化,采购一些非中标的图书,从而能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1]。
个性化的经费分配模式将有限的经费用到最能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的文献资源采购上,这对推动学校学科发展以及加强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建设,进而推进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文献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反馈,合理分配文献购置经费,优化配置文献资源。
图书馆馆藏发展最基本的原则是 “量体裁衣”。“量”准用户需求,根据图书馆财力合理安排人力收藏用户需求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确定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标准、复本量,确定购书经费使用的原则、目标、方法,合理安排各学科文献和各种载体文献的购置经费比例。
中小型高校一般都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图书馆应重视图书的购置,但也不能忽视期刊和电子资源的建设。虽然电子资源已能部分替代非小说类图书和期刊,但师生读者对印刷型教学参考书、小说类图书、技术类图书的需求依旧很强烈。在购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可以增加订购纸质文献的种数,而降低其复本量,适当增加电子文献的购置。纸质文献用以保障学生和一般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而电子文献则用以保障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由于期刊数据库的普及,可适当减少印刷型期刊尤其是传统的纯学术的期刊的订购,主要订购小说类期刊和学术核心期刊。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综合考虑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优势,合理分配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购置经费,提高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满意度。
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文献采访工作的重要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是要建立一个能有效地为读者检索到所需文献信息的兼具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系统。情报学家Kane认为:“将来的图书馆应根据20—80定律,将利用率高的核心文献收藏进馆,这些20%的藏书能满足80%的需要,其余利用率不高的文献可用馆际互借或电子信息获取。”[2]。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应以“用”为中心进行文献资源建设,通过用户需求调查、文献利用率调查来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及休闲娱乐需求,并进行一定的其他图书馆相关订购调查,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一是积极组织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通过现场访谈、网上荐购、书面荐购、讨论会等不同的方式了解高校不同读者群(教师群体:学科带头人、资深专家教授和普通教师;学生群体: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阅读倾向,组织各部门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参加图书现采活动,让他们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用书,从而保证采访图书的质量[3]。二是通过汇文系统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了解每本书借阅的历史纪录,并适当参考其他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所订购图书,以此作为是否订购同类文献的依据。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学生、教师等需求,合理分配经费比例,力求在保证各类文献数量的前提下保证采访质量。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以“用”为中心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时,要注意平衡“读者需要”和“文献价值”的关系,注意藏书的教育性、学术性、专业性,不能一味依据文献的借阅率来采购文献。
图书招标采购是图书馆依法规范采购管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一方面能减少图书采购成本,加快图书流通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廉政建设,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1)慎重选择中标书商,合理分配购书经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选择中标书商时,一般不宜只选择一家书商或一种供货模式的多家书商,要根据各家书商不同的经营特点选择不同的中标书商,并合理分配购书经费。同时,在招标时,不要只考虑图书的折扣率,而应考虑书商的信誉。
(2)与书商签定明确的责任协议,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购书质量。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书商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分配书目订单,保证文献订到率,尤其要保证质量高、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图书的订到率。同时,要加强对书商后期的监控,把好所订文献的验收关,避免有部分诚信较差的书商,将一些不是图书馆订购的特价书、滞销书甚至盗版书塞给图书馆,随意变更服务合同,使用劣质磁条等不良行为的产生[4]。
由于外文书刊的大幅度涨价和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有限,减少外文书刊的订购量已成为众多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选择。如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已多年停订外文书,主要通过赠予获取,外文刊也已从过去的几百种缩减到几十种。在购书经费有限以及不可能大量订购外文书刊的情况下,通过合作采访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获取外文书刊就成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无奈的选择。由于经费的有限性,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重视与其它高校协调好外文书刊的订购。同时,通过合作采访节约经费,通过资源共享获取版权法所允许的复印件,用以补充馆藏。如苏州科技学院通过江苏省高校联合采购的方式获得了Springer及EBSCO外文数据库,通过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方式获取了CALIS、NSTL的外文书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文献,从而弥补了该馆馆藏尤其是外文馆藏的不足。师生读者通过办理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可以借阅江苏省内其他高校的图书。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图书馆的显著特征,更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人们普遍认识到现代图书馆不可能靠一个馆的资源全面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图书馆走向联合、通过共享实现全面的文献保障成为一种趋势。文献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遏制各馆文献资源严重重复收藏的现象,节省经费,可以使读者快速获取文献信息,并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使图书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论是纸本馆藏还是电子资源,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数量上本来就处于劣势,他们一般只订购最常用的综合性中外文数据库和与学校重点学科相关的几种外文数据库。因此,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更要积极参与地区与院校间的馆际协作和资源共建共享。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努力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并积极收藏合作采购中本馆分工承担收藏的那部分资料,作为与他馆资源共享的基础,积极谋求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等资源共享体系,充分利用它们提供的数据库,来调整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选计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直接影响文献采访工作和文献资源的建设以及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要抓住一切机遇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宣传图书馆的作用,以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职工的支持,从而保证文献购置经费逐年增长,除争取保障每年事业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外,还要力争从评估专项经费、重点学科专项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也要积极为新增专业、新增硕士点争取文献购置经费。
[1] 王本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现代情报,2007(8):123-126.
[2] 龙世谱.藏书建设:从传统到现代[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2):39-42.
[3] 钟笑雅.高校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8):113-115.
[4] 查道懂.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招标采购制度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99-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