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0)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非常强调其教育的职能。国际图联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研讨会上达成以下共识:图书馆具备4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认真分析这4项职能,可以看出“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占有主导地位,其他3项职能的目的都是指向教育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教育本身就是文明的传承过程;“传递科学情报”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因而也可看作是教育的过程;至于“开发智力资源”,更是教育。
2000年,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校图书馆宣言:学校图书馆在教学中为全民服务》开宗明义将学校图书馆的使命确定为“提供信息与思想,传授给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国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了明确定位:“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以法规的形式进行了明确。
高校图书馆应该从3个方面满足大学教育的需求,这3个方面也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标准。
任何高校的主体读者群都是学生和教师,他们的阅读需求能够反映其追求知识的态度,也能够反映学校的教学观念、学术水平和培养方案。所以大学教师对前沿性学术知识是否有需求,需求程度如何,显示了这所高校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同时图书馆的文献供给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是否能够满足读者需要,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上述需要,是衡量高校图书馆效能的重要标准和根据。
教学需求是图书馆文献供给的基本前提。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各种资源的合理构架和有效参与,其构架和参与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支柱性资源之一,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效能显示于教育职能中。衡量高校图书馆履行职能的标准不是其藏书量,而是文献资源被使用的情况。如果一所高校的图书馆所藏文献资料不能对教学活动实现有效供给,仅为所“藏”不为所“用”,对教学的贡献不大,那么这个图书馆也不能说发挥了它的职能、实现了它的价值。
各类高校都是以学科为组织基础的。高水平的大学必有高水平的学科,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学科建设永远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高等教育对学科发展的跟踪和反映极其重要,它直接显示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图书馆文献资料对学科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它反映着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能够帮助师生正确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利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加速科研和教学改革的进程。前沿性学术知识需要不断地传导到教学系统中,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图书馆对学科发展的文献跟踪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的成效。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其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而图书馆是学生完善和补充自身的重要场所。专业文献是图书馆实施专业教育的工具,它所负载的知识信息本身具有特定的专业教育意义。教师通过专业知识方面的阅读,进行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研究,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提升讲课能力;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性阅读,可以强化和补足专业学习,并为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素材,而且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高等教育要完成的不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学力,即学术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力不只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建构。实际上,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时会超过课程教学,高校图书馆能够发挥其作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得到良好指导,更富有成效,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能。
知识永远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其发展非常迅速,高等教育对学术发展的跟踪和反映极其重要,它直接显示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从本质上说,大学的水平高低不在于教授、博士的比例多少,而在于知识创新和吸收知识创新的程度。前沿性学术知识需要不断地传导到教学系统中,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所以大学教师对前沿性学术知识是否有需求,图书馆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文献需求,则显示了学校的学术地位。
文化素质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它从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考虑书刊的购置,配合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一方面提供了一般性的知识性阅读,这类阅读能为读者提供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视野,有效地促使读者的心灵成长、人文关怀和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满足读者休闲性阅读需要,它能够为读者提供轻松的心灵空间。但这种需求不应在大学图书馆占主导地位,否则图书馆的知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将被边缘化。休闲性阅读只有在一定比例上与求知性阅读配合才合理。
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长期体现在围绕教学活动收集、整理、贮存文献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以外借、阅览和参考咨询等形式提供这些信息。这种以文献为中介的服务职能带有如下局限性:一是辅佐性,即利用图书馆拥有的图书文献资料辅佐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教育;二是被动性,即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引导、教材的内容等因素,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被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三是单一性,图书馆员的服务过程始终处在单纯地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教育职能日益受到许多方面的挑战。
自主学习得到强化,即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知识传授法弥补甚至取代“从教师到学生”的被动传授方法。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学生不再把课堂当作学习、创新知识的场所,而是当作问题讨论之所;教师也已不是课堂教学的传授者,而成为课堂问题讨论的组织者。毫无疑问,致力于创新的教师与致力于自学的学生都需要图书馆提供大量的、多方面的、主动的信息资源支持,这样学校图书馆就开始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场所,使图书馆职能从配合、辅佐教育的地位向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主导地位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教育职能是一个静态的、单一模式。它由文献的收集、标引、流通、检索咨询等工作来完成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在简单的劳动中体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现代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不再仅仅是本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的世界范围的信息。针对这种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原有的工作体系必然被打破。读者可以利用教学电脑、个人电脑终端,通过网络检索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被利用的多元化、立体化,使图书馆教育性从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它拓展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实现的渠道,达到了对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的方式,满足各层次读者的教育需要。
由于课堂教学观念被打破,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传统观念将同样被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利用图书馆有严格的时空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普及,图书馆不但要把所有的馆藏文献资料向所有读者开放,还要无限制对所有读者开放。所谓无限制性就是没有利用文献资源的时间限制和读者群限制,以求满足读者随时访问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我国革命先驱李大钊早就说过“:现在的图书馆不是藏书的地方,而是教育机关”;“图书馆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使教育发展,……不依赖图书馆不可。”高等教育正在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在这个发展转变的潮流中,高校图书馆也从传统的间接教育转向间接教育与直接教育相结合,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 李爱民.大学图书馆精神和经典导读.图书馆杂志,2009(3).
[2]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孙淑宁等译.学校图书馆宣言.图书馆论坛,2001(4).
[3] 于良芝,郝玉峰.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英美等国经验分析.津图学刊,2002(1).
[4]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