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释

2010-03-21 17:40:24
外语与翻译 2010年2期
关键词:助动词那本书助词

张 义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释

张 义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关于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副词“又”和“再”进行对比的梳理和思考。对其中的基本解释不能使达到了一定汉语水平的学生满意的问题,以及“不合”规则的语句等,本文予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以应用于教学实践。

又;再;助动词;格式

关于副词“又”和“再”,在许多词典中都有全面而细致的描写,本文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关于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副词“又”和“再”作一些对比的梳理和思考。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我们是这样来解释副词“又”和“再”的: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它们的不同在于:“‘再’用于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例如:

例1:前天我去了他家,昨天又去了。

例2:我明天再去买一本书。

以上两例中的“又”和“再”是不能互换的。

但是,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3:今天我在图书馆没找到那本书,明天又得去。

例4:下个月又可以放一次长假了。

例5:那件事她一想再想,就是想不通。

例6:后来他再没去那儿玩了。

例3、4中的动作情况都是还未实现的;而例5、6中的都是已实现了的。

对于这样一些“不合”规律的句子,该如何全面而又有条理地解释呢?

副词“又”和“再”使用最多的一个共同意义就是表示动作情况的重复或者持续。

(一)表示同样或同类的动作情况重复或者持续

例7:那部电影昨天我又看了一遍。

例8:那本书不见了,我找了一遍,他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

例9:你又糊涂了。

例10:要是你再来捣乱,我非让你好看不可。

例11:现在下班了,你明天再来一趟吧。

例12:你喜欢的话,我再画一幅画儿送给你吧。

这六例都是表示同一动作情况的重复,其中例7—9中重复的动作情况到说话时为止已经完成,而例10—12中的动作情况到说话结束时还未实现。与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使用的副词“又”和“再”不能互换,而且使用“又”的句子中,在表示重复的动作情况后一般有表完成态的助词“了”,而用“再”的句中则没有用、也不能用“了”。

除了表示重复,“又”和“再”还可以表示同类动作情况的持续。这种“持续”义是在“重复”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动作情况如果一直重复,而这之间又没有明显的停顿,这就是一种“持续”。

例13:昨天你走以后他又坐了一会儿才走。

例14:园子里的树今年又长高了一些。

例15:时间还早可以再看一会儿电视。

例16:你再说下去他就要生气了。

这四例中“又”、“再”与动作情况的已实现或未实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符合前面所说的一般规律的。

(二)表示不同的动作情况依时间顺序相继发生

例17:在第七次大会以来的十一年中,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例18:写完作业以后,他又去打了一会儿篮球才回家。

例19:除了办企业,他又出资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

例20:我先出去有点事,回头再跟你谈。

例21: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去。

例22:你那边忙完了再过来帮我看看这电视机是怎么了。

这些例句均符合一般规律,“又”和“再”分别运用于已经实现和未实现的动作情况,二者不可互换,其中用“又”的句中常有表示动作情况完成的助词“了”,用“再”的句中则没有。

也就是说,当表示两个(无论相同与否)动作情况依时间顺序重复、持续或相继发生时,可以根据到说话为止时,第二个动作情况完成与否来分别使用副词“又”和“再”。

(一)关于例3和例4:

例3:今天我在图书馆没找到那本书,明天又得去。

例4:下个月又可以放一次长假了。

关于这两个例子,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与前面用“又”的、表示动作情况已经实现的例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例3、4中使用了助动词,而且这个助动词是不能去掉的,我们不说:

*今天我在图书馆没找到那本书,明天又去。

*下个月又放一次长假了。

去掉助动词后,可以把“又”换成“再”,同时去掉表完成态的助词“了”,这样句子就可以说了:

今天我在图书馆没找到那本书,明天再去。

下个月再放一次长假。

2.这两例中“又”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动作情况的重复。再来看两个例子:

例23:天阴得厉害,看来又要下雨了。

例24:后天又该我上夜班了。

如果前后动作情况不同呢?

例25:写完作业后,他又要去打一下篮球才肯回家。

例26:吃完饭我又该上学去了。

这两例用“又”的情况有所不同:后面一个动作情况是紧接前一个动作情况、却还没有发生的;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后一个动作情况是隐含的、以前存在过的动作情况的重复出现,即“他以前写完作业后要去打一下篮球才肯回家,今天又是这样。”、“每天都是吃了饭就该上学去了,今天又是同样的重复。”如果没有“又”,这种重复意义就不存在了。

因此,在表示未发生的动作情况的重复、持续、相继发生时,可以使用“又”,但必须在其之后,在动词之前再使用一个助动词,诸如“得(děi)、可以、要、该”等等。

3.还有一些例子表示未实现的动作情况,用“又”表重复,但却没有用助动词,同时“又”也可以换成“再”,但换了以后,句义有细微的差别。

例27:A明天又轮到我打扫教室,我得去请人帮忙。

B明天再轮到我打扫教室,我就去请人帮忙。

例28:A(前两天一直下雪)天气预报说明天又下雪。

B明天再下雪,我就不去上课了。

例27、28的A用“又”表示的是一种已经预知或预定了的、一定会发生的动作情况的重复,而且“又”后面可以补出助动词“要、该、会”等;而B用“再”表示的是一种假设性的、未见得一定会发生的、动作情况的重复,且后面一定要跟一个分句,表示这种动作情况如若发生,会有什么结果的分句,“再”后面除了连词“要(是)”不能添加其它的助动词。

4.也就是说,当表示未实现的动作情况的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得、该、要、可以”等时,句子就不能用“再”,而要用“又”来表示这未实现的同一动作情况的重复,若前后是不同的动作情况则表示对隐含着的该动作情况的重复。

第二,没有助动词而用“又”来表示某个动作情况的重复时,这个动作情况就是已经预知或预定的,同样情况下用“再”则表示假设,且这之后,应有另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情况发生的分句出现。

(二)再看这个例子:

例5:那件事她一想再想,就是想不通。

同样是表达这个意思还可以说成:“那件事她想了又想,就是想不通。”

前一句中“再”所表示的是某一行为的反复再三,且截止说话时为止,全部完成;后一句中的“又”也是表示截止说话时为止已经完成的某一行为的反复再三,但是动词后面没有“了”与之相呼应。

这是因为,这两句话中各有一个固定格式“一V再V”和“V了又V”(V表示动词),这两个格式都是表示动作情况的反复出现,且该动作情况已经完成,不同的就是“一V再V”中的“V”只能是单音节动词,而“V了又V”中的则可以是双音节的,如“强调了又强调”、“解释了又解释”。

因此,最终是固定格式所承载的新意义超越了其构成因素所表达的意义。

(三)还有这个例子:

例6:后来他再没去那儿玩了。

后来他又没去那儿玩了。

这两句话中“没去那儿玩”这一情况都已经实现了,不同的是用“再”的句子中的“没去那儿玩”是一次性的、持续的,这里的“再”不是表示动作情况重复发生的意思,而是加上否定副词“没、没有、不”来强调表示:从某一时刻起,“再+没/没有/不”后面的动作情况永远不出现、发生了。“再”还可以和“也”连用为“再也”,后面同样可以加上“没、没有、不”,表义情况与前面说的一样。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再(也)”必须和否定副词连用,表达否定的意义:

例29:他再也去那儿玩了。

例30:我再也买这种方便面了。

例31:他再去那儿玩。

例32:我再买这种方便面。

例31、32虽然可以说,但意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句末不能有助词“了”。

除了像例6一样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起永远不出现、发生某个动作情况,“再+没/没有/不”也可以用在表示从现在或将来某一时刻起永远不出现、发生某种动作情况:

例33:从现在起,我再也不玩电子游戏了。

例34:明天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再也不来这儿借书了。

至于“后来他又没去那儿玩了”中的“又”仍然表示的是一种动作情况重复的意义,即“没去那儿玩”这一情况以前是发生过的,后来中止了,接着又发生了,这与1.1、1.2中所分析的表义情况是一致的。

副词“又”和“再”的对比是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初级教程对它们二者对比所做的解释往往是最浅层面的,这也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要进行分级处理,哪些在本次课必须讲,哪些可以放到以后讲,而不是要一股脑儿地全部倒给学生。

这样循序渐进的对外汉语教学才是符合教学实际,也是最有利于学生逐步、且牢固掌握一门新的语言的教学方式。

至于“又”和“再”其它一些方面的意义和用法:比如“又”表示并列或递进意义(这里人很多,而且又吵),表示某种语气(我很累却又睡不着),以及一些固定用法(一又二分之一;苹果又大又甜)……;“再”表示程度高(没有什么比这再让人心烦的了),一些固定格式(再说)等等,这些都是二者不存在交迭的方面,完全可以通过一般程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因此也不是本文展开讨论的对象。

[1]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汉语学习,1996,(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010-05-04

张义(1980-),女,湖北武汉人,博士。

猜你喜欢
助动词那本书助词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华声文萃(2022年2期)2022-03-08 14:29:13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的“强调”表达研究——以助词为中心
一起去图书馆吧
助动词的用法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长江丛刊(2018年6期)2018-11-14 16:42:08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北方文学(2018年2期)2018-01-27 13:46:55
Towards a Semantic Explanation for the(Un)acceptability of (Apparent) Recursive 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Corresponding Topical Structures
语法学堂 助动词怎么"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