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瓯峰,诸海敏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科,浙江 温州 325000)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得到保留,其最好的修复办法是桩核修复,临床上多采用铸造金属桩的修复方法,取得了好的固位力和强度,然而金属桩的透色性及易被腐蚀性可使牙龈发黑,且还有潜在造成根折的危险[1],致其临床效果及应用范围减小。近年来笔者将玻璃纤维桩核系统应用于残根残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月8月在我院口腔门诊患者48例,58颗患牙。男28例,女30例,年龄18~60岁,所患牙均为牙周组织健康、咬正常,前牙修复后不需改变其突度,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尖区无阴影。
1.2 材料 RelyxFiberpost纤维根管桩(3M公司,美国),MATCHPOST纤维桩(RTD公司,法国),Relyxunicen双重固化自粘接树脂水门汀(3M公司,美国),Filtekz350前后牙通用纳米树脂(3M公司,美国),GINGI-PAK排龈线(美国)藻酸盐或3M硅橡胶印模材,硬石膏。
1.3 治疗方法
1.3.1 桩的选择:根据牙根直径的不同,选择相应规格由玻璃纤维桩核系统提供的根管预备钻,按照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进行制备。桩长应达根长的2/3~3/4或桩的长度与冠的长度一致(保留根尖部3~4 mm的牙胶尖)。桩的冠部长短由咬决定,并用金刚砂片切纤维桩[2],桩的数目由根的固位决定。
1.3.2 粘固纤维桩:选择适宜大小的玻璃纤维桩插入根管试桩。在根面及根管内壁清洁、消毒及干燥后往根管内注入双重固化树脂粘固剂,然后将纤维桩放入根管内并保持压力——这时不要急于切除过长的纤维桩,因为Ssygil等[3]发现纤维桩粘固后口内时间越长,其固位越好,所以临床中应等桩核光固化后再切除过长的纤维桩。
1.3.3 制作冠核及烤瓷全冠:固化6 min后用酸蚀剂酸蚀桩及牙本质表面,再用前后牙通用型纳米树脂堆积桩核成型,光固化40 s。经常规牙体预备,排龈,制取工作模型送技工室制作全冠修复体。
1.4 随访 患者在修复体戴入后半年、1年、2年时回院复查。检查修复体的松动、脱落、折裂及根尖根周情况。
1.5 结果 48例患者58颗患牙行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后,在戴入时边缘密合,固位、颜色、外观均满意。经过半年至两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其中修复成功57颗,失败1颗,成功率为98.2%。1例发生失败是因为选择的纤维桩过细,受到大的颌力时发生桩核折断,对该患者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牙根无折断,根尖无阴影,且用成形钻去除剩余纤维,待第二次纤维桩全冠修复,观察至今,无异常。
玻璃纤维桩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在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时能够先于牙根折断,其应力在桩和牙本质间分散,避免桩牙本质界面形成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牙折,有利于牙体组织的保护[4]。
玻璃纤维桩去除容易,用成形钻几分钟就可去除。解决了金属桩核难以去除的困难,避免了拆除桩可导致的根管侧穿,增加了根的稳定性,提高了修复的成功率。
玻璃纤维桩的树脂基质和树脂类粘结剂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使纤维桩与牙体组织及桩修复材料紧密结合。本组患者58颗患牙桩冠修复,2年无一例出现松动脱落现象,充分证明玻璃纤维桩具有良好的固位力及边缘密合性。
玻璃纤维桩的结构是由聚合物树脂基质包绕玻璃纤维组成,纤维沿着桩的长轴呈单一方向紧密排例,直径达6~8 mm,约占60%的容量。基质为环氧树脂,约占40%的容量。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玻璃纤维桩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使其终修复体具有非常美观的效果。本组患者桩冠修复2年来无一例出现影响美观、变色问题。传统的镍铬合金桩核加烤瓷修复后,患者会出现颈缘黑线问题,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游离释放的金属离子,还会引起个别病例的组织过敏及生物毒性。
[1] Goto Y,Nicholls JI,Phillips KM.et al.Fatigue resistanc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three dowel-andcore systerms [J].J Prosthet Dent,2005,93(1):45-50.
[2] 于卫强,张修银.纤维桩的研究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1):89-92.
[3] Saygili G,Sahmali S,Demirel F.Influence of timing of coronal preparation on retention of two types of post cores[J].Am J Dent,2008,21(2):105-107.
[4] Monticelli F,Goracci C,Ferrari M.Micromorphologh of the fiber post-resin core unit: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valuation[J].Dent Mater,2004,20(2):17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