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蔚笑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听、说、读、写这四种外语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中,“听”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听力训练费时多而收效少。大多数同学在训练听力时总是有这样的体会:刚拿到的材料听起来很费力,但是在老师讲解后或自己看完文字答案后再听,感觉这段文字并不难,为什么自己之前没有听出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同学们没有激活大脑中相应的图式所造成的。本文对图示理论如何应用于听力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指导同学们提高听力水平作简要分析,以促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
图式( schema) 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形象、外观,后转意为对事物基本特征的描绘。“图式”是由康德最早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德国现代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F)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他在著作《记忆》中重新解释了图式,他说,“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1]。 图式理论的完善得益于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所做的贡献。他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之理论。”[2]近年来有学者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听力理解研究并建立图式听力理论。该理论认为: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口头语篇的含义是听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和口头语篇交互摩擦的结果,而听者头脑中固有图式则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图式理论强调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前者指输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结束于高层次或较大图式的形成,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亦称受数据支配方式;而后者则指高层次图式用来预测、筛选、吸收或同化输入信息,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自下而上”方式表现为先由细节(如一个单词、词组或意群)上升到语句水平,再过渡到语篇整体理解;而“自上而下”方式首先是总体理解,先听主旨然后再注意细节。两种过程在听力理解中都是很重要的,缺一不可。
学生在听力课上会遇到许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有知识性障碍与非知识性障碍两种。对语音系统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对听力材料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等,都能形成知识性障碍。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的时候,背景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词汇熟悉掌握的程度就成为听力反应速度和理解的关键。而教学设备质量及使用、听力技巧和学生情感因素等都是形成非知识性障碍的因素。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应用图式理论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建立图式—激活图式—建立新图式”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
在听力教学中,语言图式是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语言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外语听力理解不单纯是语音解码,它还包括对单词、句子等进行逻辑思维和概括的能力。而要掌握这些能力,人们大脑中先前的图式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在听的过程中,被动地听可能无法完成理解的任务。听力理解中起积极作用的包括:在文化方面有背景知识,在语音方面有爆破、失去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听者如果不能自如地运用这些技能,在理解对话、短文或新闻等较长且难度较大的语篇内容时将会遇到困难。比如在有的听力材料中并不含有生词和词组,而学生却难以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大脑中的相关知识的图式没有被激活。由此可见,学生大脑中的图式越丰富听力理解就越正确,而大脑中所储存的背景知识越多也就越容易激活图式。理解听力材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听者头脑中的图式与听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式有预测作用。预测和猜测都是大脑采用了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听前预测是听力教学理论中的一个教学术语,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学生通过这些背景知识并结合课文的题目、生词来对文章进行预测。听前预测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等线索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可能的信息框架,缩小信息结构范围”[3]。它能帮助学生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及中心大意,从而激活更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完成空挡(slots)—填充—图式被激(activated)—语言被理解接受的过程。听前预测还能帮助学生避免过多运用图式理论模式中“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过于注重个别陌生词或词汇语音的辨认,从而影响对全篇信息的捕捉。
1.空挡(slots)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头脑中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相关图式,对于陌生的听力内容在大脑中无法找到已有的图式,更谈不到建立新的图式。
2.填充期和图式被激活期
教师可以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方式帮他们建立和激活图式。比如,笔者在一次上课时给学生出示了一套卫星云图和洋流图,从介绍基本概念开始,分析洋流的形成和种类,在听前就建立起了一系列有关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in air,solar radiation,updraft(上升气流) 等图式。学生在开始做题前就了解了在水平运动中的空气多于垂直运动中的空气,不均匀的地表气温导致了空气的水平运动等问题。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进入到解码、筛选、检索的状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题目,对被选答案进行分析,作出对具体语境的联想,预先推测可能出现的话题和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有目的、针对性地捕捉关键信息。
例如,有道听力题的被选答案是这样的。
(A)the man should run many more
(B)the man should run twice as many
(C)he should not run any more
(D)he has not run enough
看完选项后,学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此题和跑步有关,问的是他跑了多少,于是把听的重点放在跑了多少上。
3.语言被理解接受期
这一时期学生已听完听力内容,开始再次读被选答案。在已有的并已激活的图式和新图式的指导下,学生会跳跃障碍,正确筛选,较之以前盲目的听,错误率明显下降。笔者做了一项测试,把全班20个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听同样的一篇有关风向的文章,共六道题,一组盲听,不给任何听前提示,另一组按照建立图式—激活图式的方式给予讲解。结果是第一组错误率为56%,第二组为37%。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在听力中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每完成一项既定的听力任务后,教师应趁热打铁,为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在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听力内容,引申出新知识,形成学生的长期记忆。具体的操作可以是让学生把听时做的笔记整理成提纲或摘要,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口头复述,分角色表演,互提问题。下面是一段节选的天气预报,首先把它做成一个模板(黑体字部分是可替换的部分),让第一组的学生充当预报员,并录音。
It ’s five to nine and here is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the British Isles until midnight.
For all areas east ofLondonandasfarnorthastheWashit will be dry with a few patches of hazy sunshine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s.Inland the winds will drop,and temperatures should rise to 20C.
Along the south coast the day will start clear and bright,with temperatures climbing to 25C by midday.In the western region,coveringWalesandsouthwestEnglandas far asBristol,heavy rain has already set in,andinEnglandit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for the rest of the day,with temperatures only reaching 17 or 18 degrees.
The worst of the rain should have clearedPembrokeandwestWalesby mid-afternoon and occasional breaks in cloud may lift the temperatures to 19.Finally,for the rest ofEnglandandScotland,the weather will be changeable;with rain form the west clearing by mid-morning.The winds will be fresh form the northwest becoming chilly inthenorthofScotland.
在结束第一轮的练习后,学生已熟悉了天气预报的用词,这时再进行第二轮的同声翻译练习,使学生形成长期记忆,从而完成了建立新图式的目标。
Carrel指出:“听者具备的知识就像一幅地图贮存在长期记忆中。听者把接收到的新信息与这幅地图比较、分析,看两者是否吻合,以便正确理解篇章的意义,做出相应的反应。”实践证明,所听材料的话题熟悉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果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50%,则视其为熟悉语篇。[4]由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阅历相对比较狭窄,对许多外国的礼节习俗、生活氛围等知之甚少,加之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大脑中形成的图式相对不太完善。例如,hold your horses不是指让你的马停住,而是等一下,忍耐的意思。 所以在现实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增加他们头脑中的背景知识,缩小学习者的内部认识结构与输入信息之间的差距,加速新旧知识的同化或建立关联。教师有必要在听前阶段加入一些“热身”练习,如采用听前提问和相关问题讨论的方式来提供或激活背景知识;通过介绍这些背景知识调动听者“听”的积极性,下意识地运用听力策略去处理输入信息,是提高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储存在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从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出发,选择难度适宜的材料;充分考虑到朗读材料的人的语速、口音情况,以及句子和语篇的复杂程度;优先选择一些学生阅历知识能够达到的话题和材料,如节日活动、校园生活等,尽力避免过于生僻的话题,如托福听力中的涉及气体形成、外国古代地理和生物的知识等。对于这些学生尚不了解的知识真空区,应做到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可以在课下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先在大脑中建立起一定的背景知识,之后再引入到听力任务中来。
丰富的语言知识使听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更易于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进而使理解更顺畅。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图式理论于听力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的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选取听力训练材料时应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大量的听力练习中,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语音语速,以便更好地适应外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语言知识水平如发音、词汇知识、句法语义等总体上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232.
[2] Rumelhart.Rub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London:Macmillan,1994.199.
[3] 罗春平.图式理论在听力三阶段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29.
[4] 徐坤银,吴海平.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