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邪与冠心病的关系

2010-03-21 00:32:23李忠伟王继第
天津中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阳心痛阳虚

李忠伟,王继第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济南 250355;2.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淄博 255300)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中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对于老年体虚或中年以后失于调摄,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更易发生。本虚标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其中寒邪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 内寒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

内寒,系内生五邪之一,是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失调的常见病理反应,因其自内而生,与外感寒邪不同,故名内寒。内寒的产生,以阳气虚衰为根本。人体阳气主温养煦育,蒸化布达,制约阴类。若阳气不足,其温热之性减退,鼓舞之机衰弱,难于制约阴类,即不能抵抗阴的寒凝之性,从而产生一系列寒盛之象,如面色苍白,自汗,畏寒肢冷,便溏,神疲倦卧,脉微等。总之,阳气虚弱,失于制约阴的能力,从而使阴的寒凝之性得以外现。结合脏腑理论,内寒的产生主要是心脾肾阳气不足所致。肾阳虚衰,心阳失助,或心阳本虚,则寒邪内生,胸阳不振,推动无力,血脉运行迟缓,心脉瘀阻不通而发心痛。

2 外寒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

寒邪治病,可发于四季,而以冬季为多。天寒地冻,将息不慎,素体阳虚内寒之人极易感受寒邪。寒邪侵入,伤及阳气,使素体阳虚内寒之矛盾骤然加剧,发为心痛。临床实践证实,冠心病在气候骤寒或寒冷季节极易发病。寒凝致瘀,寒为阴邪,血液遇寒邪会引起凝聚、血流缓慢,导致瘀症或加重原有血瘀证候。寒邪所致血瘀,最早见于《内经》。进一步论证了寒邪使血脉不通、脉不通血不畅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寒邪伤人,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寒邪致病以“中寒”多见,但是“伤寒”所诱发的情况亦不容忽视,因阳气奋起抗邪,不能顾护于里,从而加重了阳虚寒凝的病机。

现实生活中,空调冷饮的出现,使感受寒邪不再局限于冬季和寒冷地区。寒邪可以单独为病,也常合而犯人。常见的是与风邪、湿邪合而为病。《素问》中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相关研究证实,寒冷可导致血液黏度升高,在冬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进一步加重,冠脉造影发现寒凝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明显。

3 阳虚寒凝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典型病患常表现为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汗出,乏力,重则喘息,不能平卧,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苔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4 针对性治疗

对于阳虚内寒,治当温阳散寒,通脉除痹,使阳复寒去,血脉得以温通,心痛得解;对于外寒内侵,因其往往同时存在阳虚内寒之病机,故治疗上应在温散寒邪的同时,要注意温通心阳,并应注意辛温发散之品不可过量和久用,当中病即止,以防汗出太过而伤及心阳。

综上所述,与冠心病发病相关之寒邪,一可源于外寒内侵,伤及胸阳,经脉挛急,心脉痹阻不通,发为胸痹;二可源于机体阳气亏虚、胸阳不振所生的内寒。内寒与外寒可以单独致病,更常见的是相互影响,相兼为患。无论在临证治疗,还是在防病于未然方面,都应重视寒邪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有效治疗和预防其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心阳心痛阳虚
毛巾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22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心痛不如行动
心理与健康(2017年3期)2017-05-30 10:48:04
心痛的感觉
少先队活动(2014年6期)2015-03-18 11:19:33
心若向阳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前桃后杏终归无
唯实(2013年11期)2013-04-07 07:02:40